陳麗嫻,蘭飛雁
(山東華宇職業技術學院,山東 德州 253034)
成本會計是高校會計學專業必設的一門專業課程,也是一門系統性強,操作性復雜的實踐性課程。課程教學目的是要求學生掌握成本計算、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方法,達到對現代企業成本信息系統的初步了解。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在教學中,學習方式較為單一,缺少實踐實習。針對本課程的特點,對高職院校教學進行探討。
(1)成本核算公式多,計算量大。成本會計涉及的計算方法比較簡單,雖然對于單個計算方法來說,學生容易理解和掌握,但是成本會計中同一個內容涉及的成本核算方法很多,例如,輔助生產費用分配方法有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計劃成本分配法、順序分配法和代數分配法五種;制造費用分配方法有生產工人工時比例分配法、生產工人工資比例法、機器工時比例法、和按年度計劃分配率法;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的分配方法有在產品不計算成本法、在產品按年初成本計價法、在產品成本按完工產品成本計價法、在產品按所耗原材料成本計價法、在產品按定額成本計價法、約當產量法和定額比例法七種;產品成本計算方法有品種法、分批法和分步法三種基本方法以及分類法和定額法兩種輔助方法等。需要學生全面掌握各種核算方法并根據實際情況加以靈活運用。
(2)成本會計計算過程繁瑣,數據資料較多。成本會計案例信息量大,計算過程繁瑣復雜,圖表多,且表與表之間存在較多的勾稽關系。而目前很難找到適合高職高專學生使用的教材,大多數的課本中案例條件與案例目標在一個表格中同時體現,并沒有分開。如果老師不進行講解說明,學生自學往往一頭霧水。
(3)成本會計體系性強。成本會計與其它會計類課程不同,如財務會計課程,內容知識較散,反映的是企業所有經濟業務的可能性。而成本會計課程前后聯系得非常緊密,環環相扣。成本會計課程的主要內容是按照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進行編排的,先介紹各項要素費用的歸集與分配;然后介紹輔助生產費用的歸集和分配、制造費用的歸集和分配、生產損失的核算、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的分配;就像一顆一顆的珍珠。最后介紹各種成本計算方法。而成本計算方法是前面各環節內容在不同企業的具體運用,不同企業生產類型不同、成本管理要求不同,所采用的成本計算方法也不同。就像一條線,將前面的內容串成完美的珍珠項鏈。
通過學習成本計算方法可將前面各環節的內容有機地聯系在一起,如果前面任何一個環節的內容沒有很好掌握,就無法正確計算出產品成本。成本會計的這一特點要求學生必須全面掌握成本核算各環節的內容,并能夠結合企業具體情況加以靈活運用,否則只能事倍功半,無法勝任成本會計工作,不能提供有用的成本核算信息。
(1)從知識、能力、素質的角度看,當前高職院校會計課程教育模式和課程體系存在弊端。會計專業的教學主要是以課本為基礎、以會計準則為導向。目前采用課堂講授為主的教學方法。根據高等職業教育對會計專業上述方式不能再繼續作為會計教學的主要方式。應該采用新的教學方法:如研討會、模擬教學、書面作業、案例分析和小組討論等,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參與。將被動地接受在課程體系方面理論與實踐緊密聯系起來,使大多數學生在頂崗實習時,能順利勝任工作。
(2)教學設施不能將圖表和計算銜接。在成本會計教學過程中大多數老師采用黑板或多媒體教學的方式。但由于成本成本會計工作存在編制大量表格和進行很多計算的特點,只用多媒體會使學生不能理解數據的來龍去脈和運算過程。相反,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又受其教學時間的限制無法將成本表格畫在黑板上進行講解,鉤稽關系無法在黑板上展現,同樣會影響課堂教學效果。
(3)會計專業教師實踐經驗不足。在高職院校,重視教師實踐經驗,非常強調“雙師型”教師。然而很多學校的教師都是直接從學校到學校,少了中間的企業工作經歷。雖然這樣的老師理論知識扎實,但是不能真正理解會計工作的實質。很難把理論知識和實務有機聯系起來,不能貼近企業會計運行。
(4)學生成本會計實踐經驗有限。高職院校每學期加開了較多的模擬實訓,以此來訓練學生應對企業工作的能力,然而模擬實訓與校外會計工作存在著諸多的差異。但是會計專業校企合作存在難度,首先是:學生的教學秩序得不到很好的保證,學生的安全問題不能及時控制。因此相對于教師,反而寧可選擇模擬實訓。然后是:針對企業方財務的敏感問題,企業方考慮較多。不像其他專業,樂意與校方合作辦學。
(1)構建人文課堂。教師應以完善學生發展為目標,創造條件,營造氛圍,給學生自由發展的人文空間,理解、引導、啟迪、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升學生自己的能力。從而使自己的學生逐漸變得“有靈性、有悟性、有見地、有智慧”,變得越來越聰明。
(2)總結規律,以不變應萬變。成本會計課程計算公式繁多,易于混淆,但老師可針對分配的規律,抓住分配的實質,總結出分配的通用公式,在整個成本會計課程中都適用。讓學生活學活用,以不變應萬變。
(3)點面結合,從大局觀成本會計。傳統的教學模式過于注重現成知識的傳授,傳授知識重于傳授方法,其中所學的內容相互割裂,孤立的呈現信息,這一問題也存在于會計教學工作中。成本會計教材中,前幾章的內容是點,最后的產品成本的計算方法是面。也就是本文中提到的珍珠與珍珠項鏈的關系。避免學生只觀局部,不看大局。應著手構建一系統的點面圖。
(4)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充分利用校外資源。由于成本會計核算需要了解企業的工藝流程。然而各企業成本核算不盡相同,教師在授課中,首先讓學生有感性認識,了解不同企業的不同核算情況。即使不能去企業的財務科進行校企合作,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應該組織學生到管理完善的工廠參觀學習,讓學生實地的接觸產品,了解產品如何從原材料成為產成品。如果條件再不允許,老師也應該利用網絡,搜集產品生產流程。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同時對自己的工作職責加以認識,增強責任心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能力。
[1]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2]王永麗.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高職成本會計教學模式[J].科教縱橫,2010,(12).
[3]陶燕.關于高職院校《成本會計》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J].武漢商業服務學院,2010,(6).
[4]周曉惠.成本會計教材的現狀分析及改進建議[J].財會月刊,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