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梅
(漣水職教中心,江蘇 漣水 223400)
《機械基礎》是機械類和近機類專業必修的一門專業骨干和技術基礎課程。它在教學計劃中起著承前啟后的橋梁作用,為學習專業課程提供必要的理論基礎和基本的專業技能。本課程不僅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同時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它在培養機械類和近機類工程技術人才的過程中,具有增強學生的機械理論基礎、提高學生對機械技術工作的適應性和培養其開發創新能力的作用。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能夠使學生掌握常用機構、通用零部件及其傳動的原理,初步具備設計普通機械傳動裝置和簡單機械分析的能力。并為學生在設備的正確使用、設備的故障分析、設備的維護保養等方面提供必要的知識。為后續專業課程學習和今后職業技能的進一步提高奠定基礎。
本課程的教學著力于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和崗位適應能力,建立理論教學大綱和實踐教學大綱。其指導思想是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和鞏固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驗證理論知識的正確性;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培養理論聯系實際、分析問題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啟迪學生的創新思維、開發創新潛能、培養創新能力。同時,通過本課程的教學,系統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構建系統的、相對獨立的實踐教學體系;建立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并重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實踐中提高職業能力。
產生興趣是學好課程的關鍵。學生只有在興趣的驅動下,才能發揮自覺性和主動性。為培養學生的興趣,可結合日常生活中的具體實例來講解相關知識。如從學生熟悉的洗衣機、小四輪拖拉機來分析帶傳動;從縫紉機、汽車前窗刮雨器、公交車門的啟閉、自卸王的自卸料等入手來講解平面四桿機構;從電影放映機的卷片機構引入槽輪機構這一間歇運動機構;結合自行車、汽車變速系統以及水泥砂漿攪拌機來介紹鏈傳動、齒輪傳動等相關內容。這些實用性強的實例對學生有很大的吸引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其積極性和主動性。
再說《機械基礎》這門課學起來很枯燥,為了喚起學生的興趣,活躍氣氛,可根據職高學生活躍、好運、愛講的特點,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比如在介紹制動器時,可采取這樣一個教學情境,一個騎自行車的人在平地上快速騎車,然后剎車,請同學們選擇使自行車快速停下來的最有效的方法:A、剎前閘;B、剎后閘;C、先剎前閘,后剎后閘;D、先剎后閘,后剎前閘。課堂氣氛立即活躍起來了,同學之間展開了激烈討論,大家各抒己見。由于他們太熟悉自行車了,也很有“剎車的經驗”。結果“選D”的同學最多。答案是“C”原因是自行車前閘的作用是制動,后閘的作用才是減速。同學們所以選D,是注重了減速而問題是“制動”。接著就可以進入“制動器”的教學??烧垖W生結合實際,說說自己所了解的制動實例。最后得出結論:各種形式的制動器都是依靠摩擦力的作用實現制動的。由此可見,設計必要的教學情境,可使教學活動達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1)采用模型教學。在《機械基礎》教學中,接觸最多的是機構,在引進一個新的機構時,我們借助模型導入,讓學生通過動感、顏色和形象逼真來激發興趣,利用他們好奇心理,結合教學內容,可進行直觀教學。
(2)采用多媒體教學。①課件,《機械基礎》教學會涉及到很多概念和具體的圖形。概念太多,而黑板的大小又受到限制,所以在設計板書時難免會碰到一些不便之處。如果采用課件教學就不同了,我們可以把有關的教學內容,分層顯示,誘導學生深入淺出,從而達到系統地掌握有關知識的效果;②動畫演示,利用多媒體技術圖文并茂和綜合處理功能,可以在網上下載一些運動機構。然后進行播放,加深學生對該機構運動特點的理解,并且可以讓學生產生聯想,充分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1)結合生活和生產實際,理解書本知識。書本知識往往理論性較強,較為抽象,能有機地與日常生活和實際相結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在學習機構和機器的概念時,學生往往只是死記硬背,結果只能是一知半解。如能結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自行車是一種機構,摩托車、電瓶車都是一種機器,摩托車、電瓶車能實現能量轉換,摩托車能將化學能轉變成機械能,電瓶車能將電能轉變成機械能。在學習導桿機構時,可以結合農村家庭用的手搖抽水機,來講解移動導桿機構的工作原理,利用自卸翻斗車自卸貨物原理,來學習曲柄搖塊機構,利用縫紉機的踏板機構,來講解曲柄搖桿機構的死點位置。
(2)結合課堂教學,培養學生自制教具的能力。在學完鉸鏈四桿機構以后,在學生對鉸鏈四桿機構的運動規律基本了解后,利用課余時間,在學生中開展自制鉸鏈四桿機構的小制作比賽,并且要和上一屆同學的作品相比較,看看哪些同學做得好,同學們的參賽積極性非常高。小制作做好以后,請同學們拿自己的作品進行演示,然后進行評比。通過小制作比賽,既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鞏固和加深了理論知識,對曲柄搖桿機構、雙曲柄機構、雙搖桿機構的存在條件有了更深的了解。
(3)進行現場參觀教學。參觀教學可以使學生接觸實際事物,使教學活動和生產實際緊密地聯系起來,增強學生感性認識,加深對教材理論知識的理解。在學完曲柄搖桿機構后,組織學生到實習工廠參觀,認真觀察牛頭刨床、往復式運輸機和插床等設備的工作原理。讓學生觀察牛頭刨床的進給動作,使學生發現進刀時慢,退刀時快,更進一步了解曲柄搖桿機構的急回特性。再如在講授完凸輪機構、間歇運動機構、離合器、聯軸器和制動器之后,請工人師傅給予現場操作。任課教師邊參觀邊講解,這樣就會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了更深的印象。同時參觀教學法還能使學生受到愛崗敬業、吃苦耐勞等良好的職業道德教育,可謂是一舉多得。
(4)教師耍認真對待課后輔導。課后輔導是教學工作不可缺少的環節之一,它對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提高教學質量,起著重要作用。在進行輔導時,要注意兩點:其一是從輔導對象的實際出發,確定輔導內容和措施:其二是輔導只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不能將主要精力放在輔導上。
綜上所述,《機械基礎》課作為學習專業課的基礎和工具,一定要重視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效果。教師要從學生學習《機械基礎》課的第一天起,就要以高度的責任心進行精心設計,認真研究教學理論,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控制好每一個教學環節,爭取達到最優的教學質量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