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 日前,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臟中心成功為一名8歲兒童拔除起搏器電極。在心律失常介入治療中,起搏器感染是一個困擾很多醫生的棘手問題。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臟中心電生理室在起搏器感染處理包括電極拔除方面積累了大量經驗,吸引了大批疑難心律失常的患者前來就診。
該獲治患兒在4歲時被發現“心動過緩、房間隔缺損”,在外院進行了房間隔修補術以及起搏器植入術,一年后發現起搏器感染。到全國多家醫院就診,但仍發生反復感染,最后來到人民醫院。郭繼鴻主任、李學斌教授立即組織科內討論,確定由李學斌教授與李鼎醫生共同完成手術。緊接著,心臟中心與麻醉科、介入診療中心和心外科聯系,各科均給予極大支持,在確保手術安全的情況下,決定為患兒進行電極拔除手術。
手術過程中,電極與組織粘連非常緊,拔除困難,只能將鎖定鋼絲送至感染的心室,嘗試拔除電極。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反復發生室速,情況危急。經過近30分鐘的反復嘗試,電極終于與組織分離,被緩緩地拔出了心室腔,但電極頭端卻卡在了鎖骨下靜脈內,無法拔除。隨即改用股靜脈穿刺,一根造影導管自下腔靜脈經過心室、瓣膜和心房被送到了上腔靜脈。靜脈回收器沿著造影導管開辟的路徑,在上腔靜脈內將電極殘端捕獲,順利地自股靜脈取出,孩子得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