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我于2009年8月10日借給李某10萬元錢。李某給我寫有借條,載明其向我借款10萬元人民幣,期限1年,自2009年8月10日至2010年8月10日,到期除還清本金外,還承諾按照每月2000元向我一并支付利息。借款到期后,李某以生意不好且利息過高為由至今拒絕支付本金和利息。請問,我除了要求李某歸還10萬元本金外,還能要求其履行承諾支付2.4萬元利息嗎?
答:首先,我國《合同法》第210條規定: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自貸款人提供借款時生效?!逗贤ā返?11條規定: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視為不支付利息,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約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限制借款利率的規定。根據該規定,自2009年8月10日你向李某提供借款,李某向你出具借條之日起,你和李某之間的借款合同已經生效,李某需要按照借條按時償還借款本金。
其次,《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第6條規定:民間借貸的利率可以適當高于銀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具體掌握,但最高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數)。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護。在你和李某的借貸關系中,雖然李某承諾每月向你支付2000元利息,但由于該利息遠遠高于銀行的同期貸款基準利率,除非李某愿意向你支付該數額的利息,否則,即使你將李某起訴至法院,法院也至多判決李某按照同期銀行貸款利率的4倍向你支付借款利息。
付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