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孩要替瘋娘找到外婆家
藍天下/草原上/騎著我心愛的小駿馬/去往外婆家……偎著外婆的懷抱/聽著那遙遠的神話……這首蒙古小調,內蒙古女孩王紅梅從小聽到大,可年幼時的她不懂得“外婆”的含意,問媽媽,媽媽回答她的只有傻笑,問爸爸,爸爸給她一聲重重的嘆息,告訴她:“外婆就是媽媽的媽媽。”
上學后王紅梅才知道,別人都有外婆,她沒有。她心里滿是疑惑:我為什么沒有外婆?她曾問過父親王三娃,父親卻不告訴她。
8歲那年,王紅梅偶然從親戚口中得知,她的瘋娘當年是被人從外地拐騙到內蒙古的,父親見母親可憐才收留了她,并為她取名“蘭花”。在王紅梅的記憶里,父親很疼愛母親,家務、農活一樣都不讓她做。
偶爾清醒的時候,瘋娘會哼唱不知名的小調,很好聽。王紅梅常常聽得入神,還會纏著媽媽打探外婆家的事:“外婆家門口有沒有河,有沒有山?”母親似乎聽不懂她的話,只是出神地遙望遠方。王紅梅想,母親一定是想家了,雖然她說不出來,但她一定和自己想有個外婆的心情一樣,也想有個娘家。小小的王紅梅心里從此有了一個愿望:替瘋娘找到家,為自己找到外婆。
王紅梅努力讀書,她知道只有自己有了能力,才能實現找到外婆家的愿望。誰知在王紅梅上高二那年,母親的病情突然加重,頭天發生的事第二天就會忘記,在家門口都會迷路。王紅梅擔心,過不了多久母親就會忘記家鄉所有的事,成為一個沒有記憶的人。她決定盡早找到外婆,讓母親在記憶尚存的時候與家人團聚。
2008年7月,17歲的王紅梅毅然輟學,怕父親反對,她謊稱自己成績差,不想讀書了。
輟學后,王紅梅開始著手尋找外婆家。她知道,要想實現這個愿望,首先必須確定一個大致的尋找范圍。她問父親:“爸,當初阿媽來的時候沒說她是哪兒的?有沒有提過外婆家的事?”父親不耐煩地說:“你一個孩子家,問這么多做啥?管好你自己就行了。”王紅梅只好跟鄰居大嬸們打聽,得知母親剛到內蒙古的時候偶爾會開口說幾句話,是四川口音,但從沒具體說過自己是哪里人。王紅梅心里一喜,她記得自己小的時候母親特別愛吃辣,難道母親是四川人?
為了從母親那里得到更多她關于家鄉的記憶,王紅梅一有機會便跟母親聊天:“阿媽,你小時候放羊嗎?家里種玉米嗎?有沒有兄弟姐妹?”母親咬著自己的手指頭不說話。王紅梅不信母親把家鄉的事都忘了。一位醫生告訴她,四川和內蒙離得太遠,兩地的風土人情區別很大,也許把病人帶到她曾經生活過的地方,能喚起一些她曾經的記憶。王紅梅決定,把母親帶到四川。沒想到父親卻強烈反對:“那里剛發生地震,怎么能去?你一個孩子家,瞎鬧什么!”王紅梅勸父親:“阿爸,阿媽離家這么多年了,肯定想家。再說你不想知道阿媽是怎么病的嗎?也許找到外婆就能知道病因,媽媽的病說不定能治好。”可不管女兒怎么說,王三娃就是不同意。他只想過平靜的日子。
說服不了父親,王紅梅決定先斬后奏。2008年9月11日,趁父親不在家,王紅梅懷揣1000多元錢,牽著母親悄然離家,踏上了尋親之旅。
一雙腳丈量出三千公里“尋親路”
幾天后,王紅梅和母親到達成都。剛下火車,母親便因喧鬧的人群受到驚嚇,緊緊拉著王紅梅渾身發抖。王紅梅也緊緊牽著母親的手,怕擁擠的人流把她們擠散。好不容易出了火車站,王紅梅就近找了一家旅館住了下來。
當晚,為了從母親口中得到更多線索,吃過晚飯王紅梅帶母親出去逛夜市。聽著周圍的四川話,看著來來往往的人,蘭花像是受了刺激,突然捂住耳朵大叫起來。王紅梅趕緊摟住母親安撫她,等她平靜下來,兩人回了旅館。王紅梅問母親:“阿媽,你怎么了?”蘭花無助地望著女兒,支吾了半天竟然說了一句話:“好多好多山。”難道母親是說自己家門口有好多好多山?這個線索讓王紅梅興奮了好半天,她繼續啟發母親:“好多好多山在哪兒?阿媽以前姓什么?”蘭花卻只是重復著“好多好多山”,其他的什么都說不出來。
那一夜,王紅梅看著熟睡的母親難以入眠,她想,四川這么大,外婆家究竟在哪兒?黑暗中她輕輕握著母親的手,她想告訴母親,也是要告訴自己,哪怕找遍整個四川,也要找到母親的家。
第二天,王紅梅帶著母親乘車來到成都市雙流縣的一個村莊。她通過平時的觀察認為,母親一定生長在農村,也許熟悉的生活場景能讓她想起什么。果然,一看到村莊,母親的眼睛似乎一下子亮了許多,不用女兒牽著,自己主動地往村子里走去。
忠實的家狗看到陌生人,大叫起來,母親不僅不害怕,還高興地追了上去,邊追邊喊:“小黑,小黑。”直到狗跑遠了,她才停下來,嘴里仍叫著“小黑”。王紅梅據此判斷,外婆家很可能養過一條名叫小黑的狗。
奔波了幾天,眼看1000多塊錢快花光了,王紅梅決定找份工作,邊打工邊尋找,可人家一聽說她帶著一個瘋娘,都不愿意聘用她。沒辦法,王紅梅只好把母親送回內蒙古,然后返回成都在一家餐館找了份工作。兩個月后,拿著掙來的1200元錢,王紅梅又開始了尋親之旅。她沒有別的辦法,只能根據地圖,畫一條“尋親路線”,成都—自貢—瀘州—綿陽—廣元—宜賓,她打算逐一前往。
接下來的三個月里,王紅梅尋遍了成都、自貢、綿陽等地,但一無所獲。有人勸她:“閨女,你這么找不行啊,四川這么大,啥時候才能找到你外婆啊?你去電視臺登個尋人啟事吧!”王紅梅跑到電視臺,一問,價錢貴得讓她咂舌。
就在這時,一個“驢友團”的隊員們聽說了王紅梅尋親的事,深受感動,團長劉凱從王紅梅那里翻拍了一張蘭花的照片,他答應王紅梅,每到一個地方,他都會拿出照片給當地人看,還會發動其他驢友一起幫她尋找。王紅梅十分感激。劉凱又給王紅梅出主意:“如果你母親真是四川人,應該對四川有很深的印象,你用四川最具特色的東西去刺激她,也許會有收獲。”王紅梅突然想起小時候常聽母親哼小調,她認為母親哼唱的一定是四川民歌,能不能用四川民歌打開母親記憶的閘門呢?
不久,王紅梅在宜賓市一家超市找到一份收銀員的工作,每天下班后便到附近的公園跟那些鍛煉的老人學唱民歌。聽說她的事后,大家都樂意幫她。
“山歌不唱不開懷/磨子不推不轉來/大磨推得團團轉/小磨推得溜溜圓。”每一首當地民歌,王紅梅都學得格外用心,因為她知道,說不定哪一首歌,就是她打開母親記憶之門的鑰匙。
2009年4月,王紅梅學會了100多首四川民歌,因為擔心母親的病情加重,她不敢耽擱,返回了內蒙古。見到女兒,蘭花的表情依然那么“冷漠”,她似乎遺忘了更多的東西,整天都是安靜的、呆滯的。王紅梅在憂心的同時也加緊了實施自己的計劃。每天,她都帶上母親去草原牧羊,在空曠無際的草原上,她放開歌喉一首接一首地唱著四川民歌。一開始,蘭花沒什么特別的反應,只是聽到女兒唱歌時會變得更加安靜。
2009年5月的一天,王紅梅給母親唱起了一首關于蒙頂山的民歌《山轉轉來》:“對面的阿哥嗓子亮/唱得青山轉轉來吆/唱得阿妹繡起鴛鴦……”唱著唱著,王紅梅突然聽見母親在輕聲附和:“阿妹妹/你的臉龐像太陽……”王紅梅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驚喜地問母親:“阿媽,你剛才說什么了?”蘭花看著女兒,嘴里依然重復著“阿妹妹,阿妹妹”。王紅梅高興壞了,知道母親一定與這首歌有某種關系。
此后,王紅梅專門給母親唱關于蒙頂山的民歌,她發現只要提到蒙頂山,母親就會變得表情豐富,眼睛發亮。幾個月后,在歌聲的不斷刺激和藥物治療的作用下,蘭花的病情有所緩解,關于家鄉的記憶片段也不斷從她的腦海里冒出來:她有兩個妹妹,有個叫小驢子的鄰居,家門口就是山,家里有條小黑狗,還有蘑菇。蒙頂山位于四川雅安,而當地的特產就是千佛菌。難道母親是雅安人?王紅梅決定立即去雅安。
雅安下轄一區七縣,而有山的地方只有名山、天全、蘆山和漢源四縣,王紅梅正琢磨從哪個縣開始尋找,劉凱及時送來一條信息:雅安市漢源縣柳莊曾經有戶人家丟過一個女兒,年齡特征跟蘭花相似。2009年10月初的一天,王紅梅趕到漢源縣柳莊。那戶人家面對大山,籬笆墻圍著老屋,門口有雞鴨在覓食。一位面容蒼老的老人從屋子里迎了出來,那形象,跟王紅梅想象中的外婆差不多。王紅梅抑制著激動的心情,把母親的照片掏了出來。老人看看照片卻搖了搖頭:“不是我家閨女,我家閨女這兒有顆痣。”王紅梅十分失望。不過老人告訴她一條重要信息:她女兒走失那一年,雅安同時有多名少女走失,大部分來自名山縣。她建議王紅梅:“你去名山縣找找吧!”
告別老人,王紅梅立即趕到名山縣。她拿出那張已經破舊的地圖,才發現一年來她已經跑遍了四川23個縣市,行程3000多公里,每排除一個地方,她都會在地圖上打一個叉。這回,她在名山縣的位置上卻畫了一個鉤,因為她希望,這次她不會再失望。
流淚的瘋娘終于回家
就在王紅梅到達名山縣的時候,父親打來電話,說母親病又重了,脾氣很暴躁,誰也不認識,天天喊著她的名字。王紅梅趕緊返回了內蒙古。
母親顯得很憔悴,見到王紅梅的那一刻,她竟很安靜。王紅梅決定,再次帶母親去四川。這回,王三娃的態度有所松動,他知道女兒性子倔,決定的事不會改變,嘴上雖然沒說同意,但在王紅梅臨走時悄悄在她口袋里塞了2000元錢。
來到雅安市名山縣,王紅梅開始尋找“家里有兩個妹妹,屋朝大山,有個鄰居叫小驢子,曾養過一條小黑狗”的人家。可幾個月下來,一無所獲。
2010年7月1日,王紅梅帶著母親來到名山縣一個叫王二壩的莊子尋找。母親仍像過去一樣,看見誰家的小狗都叫“小黑”,跟在后面追,引得全村的狗都圍著兩個人吠。王紅梅怕母親被狗咬,拉著母親想跑,可剛跑幾步就被狗追上了,王紅梅不顧一切地用身體擋住了母親,結果腿上被狗咬了一口。幸好村民及時趕來,把狗驅散,王紅梅才躲過了惡狗的進一步傷害。
在村民家里王紅梅簡單地用草藥處理了一下傷口,便跟老鄉打聽“外婆家”的事。一位年邁的大爺告訴她,那一年名山縣曾走失過四個閨女,可這四個閨女家住哪里,他并不知道。王紅梅只好來到名山縣公安局查詢,可因為時間過去太久,也沒查到線索。
不知因為什么原因,到了名山縣后,蘭花的情緒極不穩定,常常大喊大叫。王紅梅實在沒辦法,只好打電話向父親求助,希望他能來四川幫忙照顧母親。王三娃盡管有些不情愿,但在女兒那份孝心的感召下,還是連夜趕到了妻女身邊。
沒有了后顧之憂,王紅梅全心全意地尋找外婆家。她依然用老辦法,根據她的統計,名山縣總共有27個鄉村,她打算一個一個地實地尋找。劉凱聽說后給她出了個主意,讓她把母親的照片復印1000張,然后到集市上散發,擴大影響,他則發動其他“驢友”一起打聽。
2011年1月3日,一位“驢友”傳來消息,名山縣夏壩村一戶鄭姓人家,曾丟失過一個精神失常的女兒,家里曾養過一條狗叫小黑。王紅梅聽了激動萬分,但怕刺激母親,她打算一個人先去看看。
來到村子前,鄭家人早就等著她了,因為受地震影響,他們已經在別處蓋了新房,可老屋一直留著,就怕走失的女兒有一天會找回來。王紅梅拿出母親的照片給鄭家人看,老人一看照片便哭了:“是小蓮,就是小蓮。她腿上是不是有個疤?”王紅梅點點頭,母親右腿上確實有個疤。“那是她小時候開水燙的。”老人激動地大哭起來。
怕老人太激動,鄭家派小蓮的大哥先跟王紅梅去縣城的旅館見母親。見到蘭花的那一刻,大哥一眼就認出了她,這就是他的妹妹。
從大舅口中王紅梅得知,母親原名叫鄭紅蓮,20歲那年,家里給她說了門親事,她死活不同意,家人罵了她幾句。誰知,她竟受了刺激一病不起,等病好了,人也變得瘋瘋傻傻。一次,家人都不在家,小蓮竟被人販子騙走了。這么多年,鄭家人多次到北京、天津、云南、貴州等地尋找,但都沒找到,他們怎么也沒想到,小蓮會被拐騙到內蒙古。
王紅梅不敢相信,自己真的找到了外婆,幫母親找到了家。她看了看父親,又看了看大舅,蹲在地上大哭起來……
當晚,王紅梅帶著父母來到外婆家。見到失散多年的女兒,外婆的眼淚一刻也沒斷過。也許是受到某種影響,王紅梅看見母親也哭了。只有血濃于水的親情,才只需看一眼便知道,那就是自己要尋找的家人!
外婆摟著王紅梅,話語中充滿了疼惜,恨不得把所有好吃的好玩的都拿出來給她。偎在外婆的懷抱里,王紅梅心里十分滿足,她知道,以后,她也有了外婆;媽媽,也有了娘家。
〔編輯:馮士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