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兒子過去是個“吃飯難”,每天到了吃飯的時間都不愿意好好吃飯。我擔心他吃不飽影響身體發育,為了讓他好好吃飯,可謂費盡心機。比如他兩歲左右的時候,腿腳已經很麻利,吃飯的時候總是四處亂跑,我便端著飯碗在后邊追,追上一次就喂一口,喂完一頓飯會累出一身汗。
兒子再大些的時候,喜歡看《天線寶寶》,看得入迷,吃飯當然顧不上。我就端著飯碗站在他身邊,兒子一邊看《天線寶寶》,我一邊給他喂飯,一集《天線寶寶》等于一頓飯。
兒子再大些,會上網玩小游戲了,玩得上癮,到了吃飯時間也不愿離開電腦。為了讓兒子不誤吃飯,我照例端著飯碗站在旁邊喂。有一天一不小心,一碗湯全撒在了鍵盤上,鍵盤報廢了,主機也燒壞了——這頓飯真是損失慘重。我心疼電腦,又嫌兒子吃飯太費事,決定讓兒子按時到餐桌上吃。
可兒子對電腦特別“親”,對飯菜特別“冷”,就算擺一桌山珍海味,他也不會老老實實地待在餐桌旁。
這天,我發現勸說不行,便使用武力,把兒子從電腦旁邊拉到了餐桌上。沒想到,兒子不僅沒吃好飯,反而生起了悶氣,委屈的眼淚流個不停。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兒子吃飯咋這么讓人不省心呢?吃不好飯就長不好身體,將來豈不是要輸在起跑線上?
就在我為兒子的吃飯問題發愁時,母親從鄉下來城里辦事,住進了我家,也很快發現了我的煩惱。母親對我說:“浩浩吃飯讓人不省心的樣子,隨你哥小時候。”我一驚,問母親:“我哥小時候吃飯也讓你特別費心?”
母親說:“別提了,當年為了給你哥哥喂頓飯,我要端著飯碗四處追,他是一邊玩一邊吃,不玩夠了一口飯也不吃。都是我心太軟,怕你哥吃不飽,追著喂,所以慣出了你哥的壞毛病。后來我就‘黑’起心,才把你哥不玩夠不吃飯的壞習慣給改掉。”
“怎么‘黑’起心?”我急忙跟母親打探她的“黑心術”,打算立即用在兒子身上。
母親告訴我:“吃飯時間到了,你哥想玩,我也不管他,等他玩夠了,飯點過了,再想吃飯時卻發現什么飯也沒有了。你哥只好餓著。我告訴你哥,如果下回到了吃飯時間還不到飯桌上吃飯,還得挨餓——這就是我的‘黑心術’。”
聽母親說罷這些舊事,我決定如法炮制。
當天中午,到了吃飯時間,兒子不知道我已經改變“策略”,仍坐在電腦前玩得十分投入,根本想不起來吃飯,我也不管他。中午一頓,兒子沒吃;晚上一頓,兒子也沒吃。真是應了那句話,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何況兒子已經兩頓沒吃,等我吃過晚飯,他或許是真的餓了,竟離開電腦蹭了過來,疑惑地問我:“爸爸,我的飯呢?給我盛飯啊!”我看看餐桌上,飯菜已經吃光了,心里一軟想趕緊給兒子再做點,便說:“你等著,爸爸給你做。”兒子一聽立即回到了電腦旁,說:“給我端這兒吃啊!”母親一看立即給我使眼色。我也突然覺得,不能心軟,否則前功盡棄,便對兒子說:“剛才我忘記告訴你了,現在咱家有個新規定,該吃飯的時候如果不吃飯,就只能等下頓再吃。”
兒子一聽開始掉眼淚——這次不是因為逼他吃飯,而是因為他沒有飯吃。
第三頓飯時,不用喊,兒子就乖乖地等在了餐桌旁,飯菜一端上桌便狼吞虎咽地吃開了。看著兒子自覺吃飯而且狼吞虎咽的喜人模樣,我高興極了——其實孩子的許多不良習慣,都是因為大人心太軟所致。“黑”起心來教養孩子,就會發現孩子讓人非常省心。
“黑心”教子,不僅僅體現在吃飯上。
一次兒子逛超市,買了好幾包自己喜歡吃的黑瓜子,一回到家就吃個不停。我告訴兒子:“再好吃的東西也不能吃個沒夠,這種瓜子吃多了會上火的,舌頭上會生瘡。”
兒子不服氣:“這瓜子這么香,吃了會生瘡?爸爸騙人。”
哼,我好言相勸你不聽,得,你就吃吧,到時候滿嘴生瘡你就知道了——我“黑”起心來不再跟他理論,就等著他滿嘴生瘡時再教育他。
兒子繼續吃他的瓜子,吃了一包,又吃一包……
第二天,兒子真的吐著舌頭開始向我訴苦:“爸爸,我舌頭疼……”
看著兒子難受的樣子,我有幾分心疼,但也有幾分“高興”——這就是不聽我勸告的后果。我說:“我跟你說過沒有,吃多了會上火,舌頭會生瘡?”他痛苦地點點頭。我一邊給他找了一些清火的藥讓他服下,一邊問他:“下次還敢貪吃不?”他連連搖頭。我最后叮囑:“爸爸再說一遍,無論什么好東西,吃起來都不能沒完沒了,吃得太多,要么上火,要么脹肚,都不好受。”兒子再次連連點頭。你還別說,從那以后,就是碰到再好吃的東西,他也不再貪吃了。
我發現,對孩子“苦口婆心”說教一萬遍,有時不如“黑”下心來讓他自己體驗一次。“黑心”教子,其實就是讓事實說話,讓孩子接受教訓,這些教訓不僅能讓孩子改掉某些不良習慣,還能讓孩子一生牢記。
〔編輯:馮士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