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中國房價持續上漲,以至于2011年1月26日,國務院出臺了號稱“史上最嚴厲樓市調控措施”的“新國八條”。但即便房價如此之高,很多年輕人依然咬牙做房奴,有的大學生甚至一畢業就靠父母支持買房供樓,他們堅信買房后一定會升值,他們都做著靠房子致富的夢想……
然而,從職業發展角度來看,一套房子往往會消滅一個夢想。縱觀國內許多富豪的成功檔案,可以發現他們大多在最適合創業的時候,選擇了買夢想而不是買房:1998年,馬化騰等人湊了50萬創辦騰訊,沒買房;1999年,漂在廣州的丁磊用50萬創辦了網易,沒買房;1999年,馬云等人湊了50萬,注冊了阿里巴巴,沒買房……如果當年他們都用那50萬買了房,恐怕也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就。
同樣,在深圳也有一個富翁,他如今擁有5億身家,卻仍然沒有買房,堅持租住在城中村,他毫不掩飾地說:“用那么多錢買房,還不如花在事業上,把公司經營好。現在的人都喜歡感嘆,為什么別人買房買車像買白菜一樣,唯獨自己總是沒錢?其實,我想告訴大家的是,這個世界有不少富人屬于‘經濟假象’,中國的不少房奴就是明顯的例子,他們雖然住在價值上百萬元的大房子里,但每月卻要為沉重的房貸發愁,漸漸成了一個沒有夢想的人……”
闖蕩深圳,蝸居城中村
羅勇出生于湖南衡陽一個貧困農家,大學畢業后在當地做了一名中學體育教師。1997年,34歲的他辭職來到深圳闖蕩。起初,他借住在福田區崗廈村老鄉的出租屋里,每天夾著簡歷袋,穿著一雙劣質皮鞋早出晚歸地去求職。
半個月后,他原先的雄心壯志消失殆盡。老鄉勸說他:“老羅,我真不明白,你在家鄉好好的鐵飯碗不捧,為什么偏要來這受罪?深圳不是那么好混的,我干了五六年還不是這個樣?”老鄉當時在崗廈村開店做小生意,收入僅夠糊口。
果然,羅勇折騰了兩三個月也沒找到如意的工作,最終,他只好進了一家電子公司做推銷員,這種工作要求低,全憑一張嘴和兩條腿。剛開始,他因為拉不下臉面,每月往往連一千元錢都賺不到。可他毫無退路,他不想就此打道回府,被人恥笑。
好在羅勇是一個激流勇進的人,而且多年體育教師的經歷,讓他擁有健強的體魄,跑起業務來比那些剛剛畢業的大學生更能吃苦。兩年后,他取得了不錯的業績,每月收入達到四五千元。當時,按照這種工資水平,他完全可以到花園小區租公寓住了。可他還是蝸居在崗廈村那間每月300元的出租屋里,而且是跟老婆孩子一起。一天,有位同事到他家喝酒,直言他太摳門,他卻笑道:“都是被逼的呀!咱外鄉人,要想扎根大城市,唯有像建高樓大廈一樣,得先把根基打好!”
2000年,羅勇跳槽到一家電子營銷策劃公司做經理,這份工作對他幫助很大,不僅能激發他的商業創意,而且讓他積累了許多人脈關系,業務做得風生水起。2001年,他像其他年輕人一樣,在深圳做起了房奴,并買了車。搬出崗廈村時,曾經勸他回鄉的那個老鄉感慨地說:“沒想到,還真被你殺出了一條血路來,佩服啊……”
但羅勇還是經常回到崗廈村,到昔日的老鄉、熟人家里串門聊天。他敢闖敢干,也很講義氣,朋友特別多。2003年的一天,住在崗廈村的一個朋友想借他的車去談生意,他二話沒說就借了,結果朋友不慎將他的車撞壞了。他特心疼,但又不好意思讓朋友賠。
不過,這事竟讓羅勇萌生了一個商機,他想:“如果能把手機和汽車捆綁在一起,那朋友再找我借汽車,就可以有充分的理由拒絕了,又不傷彼此感情,我總不能因為要把車借給朋友,手機也得給對方吧?”正好,當時他的另一位朋友在從事“手機鎖汽車”的研發工作,兩人一碰撞,便有了創業的沖動。
可是,羅勇當時還是房奴,沒錢怎么創業?他靈機一動,把那套位于繁華地段已經升值的新房子賣掉后,去一個偏僻點的小區買了套二手房,騰出一筆資金來。就這樣,2003年10月,他在深圳注冊成立了全球鎖安防公司,主要制造“手機鎖汽車”之類的電子產品。
多年的打工生活,讓羅勇對電子行業了如指掌;豐富的銷售經驗,又使他在經營上如魚得水。2004年10月,他帶著產品首次亮相深圳高交會,由于產品新穎獨特,吸引了大量觀眾以及媒體。隨后,五十多家國內大型汽車經銷商的訂單如雪片般飛來,他的公司得到了飛速發展。
深圳是個競爭異常激烈的城市,羅勇的產品出來僅一年多,類似于“手機鎖汽車”的電子防盜器就層出不窮。到2005年年底,光深圳就出現了上百家同行生產商。
羅勇野心很大,時常想象著自己有錢后該如何把事業壯大。可他一個從城中村走出來的草根老板,既沒背景,又無實力,到哪里去籌錢?羅勇想到了借,一次,他又去曾經租住的崗廈村轉悠,想讓一個老鄉回湖南成立一個銷售點拓展市場,錢先讓老鄉自己墊,以后他再還,但老鄉怕賠本不愿意回去。
屢屢碰壁后,羅勇感到,這年頭借錢太難了。那段時間,借不到錢的他特別苦悶。2006年的一天,他看中央電視臺的全國性商戰真人秀節目《贏在中國》時,得知獲勝者可以獲得著名企業提供的一大筆風險投資,便踴躍地報了名。
羅勇去了北京,盡管他從眾多的創業者中脫穎而出,成功入圍CCTV“贏在中國”108將,但最終沒能晉級前五名,沒有得到風險投資。不過,在這次節目中,他有幸接觸到了柳傳志、馬云等優秀企業家。讓他刻骨銘心的是,這些企業家當時一針見血地問他:“請問你企業的核心價值在哪?”他們的意思是,他的公司只是一家生產廠,而且產品極容易被復制,這樣的企業怎能走得長遠呢?當時,羅勇無從回答,甚至感覺臉上火辣辣的!不過,正是這些優秀企業家的指點,讓他幡然醒悟。
回深圳后,羅勇又被比亞迪汽車老板王傳福的一句話所震撼:“企業就如生命體一樣,經受不住一項業務衰落和另一項業務興起之間的時間間隔,在核心產業衰退之前必須毫不猶豫地創造新業務。”王傳福為什么能成功?因為當比亞迪的電池制造遇到瓶頸時,他毅然選擇了進入汽車業來支撐和創新他的公司。于是,經過多番思考,2006年10月,羅勇正式決定把自己的公司由原來的安防設備制造商變成制造、銷售、服務運營商。這為他的事業增強了核心價值和市場競爭力,因為服務是人為的,可以長期地不斷創新,每個人每個企業都不可能一致。
可這樣一來,羅勇就更加缺錢了!想來想去,他唯有與人合作。不久,他和廣東、湖南等地的一些朋友成立了董事會,有的負責研發、生產,有的搞銷售、服務,總算把公司各個部門的框架支起來了。
為了上市,回歸城中村
懷著創造新亮點的念頭,從2007年開始,羅勇著力于打造“技防+人防+盜搶險”相結合的全新運營模式,并將服務重心漸漸由汽車行業轉移到店鋪行業。所謂“技防”,就是他公司生產的各類GSM防盜器;“人防”就是他公司在各地設立監控中心,這些監控中心都是與110聯網的;而“盜搶險”就是他與某保險公司合作后,對其承保的店鋪進行被盜竊財物損失賠償。
這種安防服務模式雖然在歐美國家已有120年歷史,但在國內屬于首創。羅勇為什么要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因為在他看來,搶灘安防市場,無非通過以下三種經營方式:一是像他以前那樣賣產品;二是賣服務,比如開保安公司;三是“通吃”,產品+服務,這在國外被稱為“保全”行業。當下國內安防產品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產品同質化愈演愈烈,安防服務市場可塑性、變化性都非常強,發展前景巨大,所以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后者。
羅勇的妙點子著實讓不少店主感興趣。2008年3月的一天晚上,他設立在湖南邵東縣分公司的監控中心警報突然響起,顯示該縣永興路某店鋪可能被盜,工作人員馬上通知在店鋪附近的巡防員迅速趕到現場,及時制止了一樁盜竊案的發生。這事傳開后,當地很多商鋪經營者主動成了他的客戶。
不過,由于商鋪被盜概率小,加上羅勇的這種服務尚未普及,要想遍地開花一樣在全國開展,是極難的事情。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唯有處處設立分公司,先把架子搭起來。這自然又要花費大量資金。錢,再次讓羅勇感到頭痛!他曾想過從銀行貸款,可在深圳,像他這種沒名氣、沒背景的民營企業很難得到高額度貸款,眼見資金鏈很快就要斷了,陷入窘境的他和伙伴們急得團團轉!
2009年,為了擴大公司規模,羅勇把自己在深圳唯一的房產賣掉。他發誓,無論多難,都要咬牙挺過去!
羅勇賣房后,有朋友勸他去高檔小區租房住,但他卻和家人搬到了以前租住的崗廈村。有些老鄉不理解他,以為他破產了,頓時謠言紛飛,弄得他哭笑不得。一次,有個老鄉問他:“你好歹也是個老板,咋能跟我們一起住城中村呢?”他只好幽默道:“深圳房價實在太貴了,我這樣的小老板只夠資格住這里啊!”搬進城中村后,那種底層生活反而能時常清醒他的頭腦,讓他能夠更冷靜地經營自己的公司。
正是這種腳踏實地的創業精神,讓羅勇一步步地挺了過來。到2010年,他不僅在全國設立了五十多家分公司,而且將服務擴展到了店鋪、商城、別墅區、政府平安工程、廠房和寫字樓、住宅小區等領域。攤子越大,需要錢的地方就越多,對于企業來說,最好的融資辦法就是上市。為此,羅勇同樣想破了腦袋。2010年10月,羅勇把公司成功帶入英國資本市場。
羅勇為何能撬開倫敦證交所AIM市場之門?他覺得,自己提供的這種新穎安防服務模式,雖然在國內暫時還未被完全接受,但歐美國家的投資商們卻認為他的公司市場商機巨大,尤其是在中國尚無任何競爭對手,所以贏得了國外投資商的青睞。
在英國“創業板”市場正式掛牌交易后,羅勇的公司市值超過了5億元,融資成功!羅勇作為董事長,一夜之間身家倍漲,但他毫無自滿、松懈情緒,依然租住在城中村,至今沒有購買一處房產。2011年春,他在公司的新年大會上,連說了十多個“感謝”,感謝自己的創業搭檔、投資人和員工,尤其是提到“感謝城中村”時,他講了幾個在城中村租住的難忘細節后,臺下掌聲雷動,他和很多長期租住在城中村的員工們眼含淚花———誰能想到,在蟻族、打工者、攤販聚集的城中村里,也會住著億萬富翁?這是一種怎樣的勇氣和胸懷啊!
日前,記者采訪時,羅勇特意談道:“其實,我還是走了一小段彎路,就是在深圳剛開始賺錢的那幾年,不該急著做房奴,我應該用那筆錢提升自己的職業能力或者直接提前幾年創業。如果當初那樣做,我現在可能會發展得更好。不過,我后來還是把觀念及時轉變了,賣掉房子租住城中村讓我最終實現創業夢想,這很值得!”
買不買房?這并不兩難
拆掉思維之墻
(古典,北京新精英生涯國際教育科技中心總裁、GCDF全球職業規劃師認證培訓師)
在我看來,以今天的房價,普通人買房其實就是賣掉了自己的夢想———犧牲太多的發展機會,然后用存錢方式,幾十年如一日地成就一套房子。美國人平均31歲才第一次購房,德國人42歲,比利時人37歲……歐洲擁有獨立住房的人口占50%,剩下的人都是租房。我們為什么要一畢業就買房?而且還要為此賣出我們的發展與夢想?
據我調查,過去十幾年里那群過早的購房者,不少人花掉了自己未來十年轉換工作方向與創業的機會,很少有人能像馬云、丁磊一樣成為社會財富的領跑者,他們到底買回來了什么?他們購買的,其實是自己內心深處的“安全感”。他們不相信自己的能力,覺得有一套房子,會讓自己內心安全一點。
但是,房子真的可以給我們帶來安全感嗎?這正是我們要拆掉的思維之墻。即使房子真的可以換來安全感,那也是靠出賣自己的夢想,典當自己最快速的發展時光換來的,真的值么?我們應該好好想想這個問題。
尊重內心的感受
(馮永輝,國家高級人力資源管理師、深圳市正騰管理顧問公司職業培訓師)
從一個人的職業規劃來說,二十幾歲的年輕人確實應該以夢想為主,不宜被房子套牢自己的生活。但是,夢想是什么?難道就是擁有公司、當老板、成為有錢人嗎?每個人的夢想都不一樣,有些人的夢想恰恰就是擁有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他越早買房,就越有成就感,也就越有動力和信心去工作,即便他幾十年不跳槽,干著平淡的事情,他也會感到滿足。
也不能說做了房奴,就一定會埋葬一個人的夢想。比如有些很早買了房的60后、70后,他們或許在還貸的前十年里確實承受了巨大壓力,生活很節儉,但他們依然有夢想,通過努力提前還清了房貸。十年后,他們的房子也升值了幾倍,他們可以用房子貸款創業,或者賣掉大城市的房子,到中小城市去買房做生意,人生同樣充滿了希望。有很多四十歲以后才成功的企業家,他們大多是年輕時忙著買房結婚,等有了穩固的家庭再創業追求夢想,這同樣不失為一種明智的拼搏方式,至于那些靠投資房子致富的例子更是不勝枚舉。
所以,到底是先買房還是先買夢想,不能絕對地去評判,每個人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而定。對于來自農村、家境貧寒、力求平穩的人,不妨先踏踏實實地工作,積累一些積蓄后再買房,因為房子是必需的立足點;對于雄心壯志、敢于冒險、喜歡自由的人,最好不要做房奴,因為你的思維跳躍力強,沉重的房貸會束縛你前進的腳步,你應當先去勇敢地實現夢想,等事業有成后再去買房。
總而言之,無論買房抑或買夢想,最重要的是尊重自己內心的感受,你感覺怎么做會讓自己更充實、快樂,就去大膽地追求。但是,現在有一些年輕人,總是埋怨自己沒錢,又不愿務實地積累第一桶金,甚至從父母手中拿錢交房子的首付,試圖通過買套房子而求一勞永逸。這是不可取的,因為首先他們自己沒有在思想和經濟上獨立,一旦做了房奴,他們的生活、前途、發展等基本上都會被房子左右。長此以往,他們的信心會被打壓,夢想會被消磨,事業難成,人生也會由此陷入困境!
《天下男人》觀點:
上世紀90年代至本世紀以來,中國出現了大量房奴,為了還房貸,其中一些人不得不按部就班過著平庸的日子。時至今日,有些人依然背負著沉重的房貸,而那些過去沒有買房,卻敢于用小筆資金進行創業或提高自身就職力的智者,現在有不少人已成就一番大事業。一些曾經為擁有一套或兩套房子而沾沾自喜的房奴終于明白,當初買房還真不如買夢想,因為夢想可以創造事業,而事業是長久、充滿生命力的,能夠讓人享用一輩子。所以,《天下男人》誠懇地建議正在打拼的年輕人,在當下買房投資越來越不合算的大背景下,不要輕易做房奴,不要讓自己的夢想被房子消滅,因為夢想是一生的追求,如果尚未成就一番事業便成了房奴,從長遠來看,往往是得不償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