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地震、洪災、颶風等自然災害在世界各國時有發生。如今,參與救援和重建的不僅有政府和國際組織,志愿者和民間組織也正以不可阻擋的勢頭成為救援的中流砥柱。一些民間組織在災難面前,甚至比官方的救援更加快速。
澳大利亞:志愿者力量強大
澳大利亞是高度重視應急救援的國家,盡管如此,他們專職從事應急工作的人員卻并不多。其中像澳大利亞聯邦政府海事局這樣的機構,雖然在全國有四十個直屬機構,但只有二百四十名工作人員。大多數情況下,民間力量是澳大利亞救援的中堅力量。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人口雖然只有五百多萬,但單志愿救火隊員就有近三萬人。這些民間的志愿者按照國家統一的標準進行過培訓,掌握救援技能,并取得相應的資格。一旦發生災難,這些志愿者將聽從應急管理中心調度,前往現場參加救援。
2010年年底,澳大利亞東北部的昆士蘭州和新南威爾士州連降暴雨,引發了近幾十年來少見的特大洪澇災害。這些志愿者就在應急中心的調動下,分布到各個有需要的地方,展開救援工作,并給予災后的心理輔導。實際上,在洪災還未發生時,這些志愿者就已處于待命狀態。暴風雨中,也早有志愿者分布在各個危險的地段提醒路人和處理突發事故了。由于澳大利亞四面環海,暴風雨中,海洋的威脅巨大,因此海港到處都有志愿者的身影,提醒人們遠離危險。至于救援活動涉及到的設備或者所產生的費用,全部由國家或者州立應急管理機構承擔。
除了單個的志愿者,還有一些組織或團體也是澳大利亞應急救援和災害處理的重要民間力量,例如紅十字會、求助隊、約翰救護旅等,他們不僅參與救援,還在前期的防災減災以及災后重建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美國:民間組織是心理援助主力
美國的志愿者參與救援狀況比澳大利亞有過之而無不及,志愿者占總人口的50%,成人平均每月從事志愿服務的時間達到17小時。美國各州的救援協會都設有救援中心,有人值班。災難發生時,911接到求救信號后,會通知約二十五名志愿者,而這些人中必須有十人到達現場參與救援。至于和美國聯邦政府合作的紅十字會,則被要求在災后兩小時內到達現場提供食品、藥品和心理輔導等幫助。
盡管民間組織提供的幫助涉及各個方面,但在心理援助方面的力量最為強大。美國政府幾乎將災后心理援助全部交給了民間組織。除了美國紅十字會外,教會組織、慈善機構、各大學的醫學院心理學系、社會工作系都參與災后的心理援助工作。美國紅十字會上世紀90年代正式開展災難心理援助項目,與社區及個人連接成網絡,簽署協議,提供無償心理救助服務。為此,他們還專門為志愿者進行專門的培訓,并建有人力資源數據庫,在任何時候都可以根據需要調動。
2005年,卡特里娜颶風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和密西西比州登陸,造成1836人死亡,150萬人流離失所。美國紅十字會在第一時間奔赴現場,除了給居民提供食品、藥品等幫助外,更注重心理幫助。直到現在,他們依然在對災區人民進行著心理輔導。他們認為,大災難對人類的傷害可能會持續到二十多年以上,因此他們會持續對受災者提供心理援助服務。
日本:民間救助趕超政府
日本由于地質原因,地震災害頻發。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日本民間力量就開始在抗震救災中顯示出極其重要的一面。在某些災害中甚至比政府到達現場還快。他們認為,單純依靠政府的力量已不足以最好地抗拒災害,民間力量應該組織起來,互助共救。
日本全國各地區都有許多防災救災的民間組織,如水防團、消防團、少年防火俱樂部、婦女防火俱樂部等。這些民間組織不僅活躍在災難發生后,平時的防災宣傳,他們也積極參與。
1995年,日本神戶地震。在日本政府還沒來得及行動時,民間組織已迅速組織救援,在災害發生后的短時間內到達現場,并全力運送糧食、水、藥品等必需品給當地居民。
德國:民間救援力量專業化
在德國,民間救援力量專業化程度令人驚嘆。政府在應急救援中所起的作用不再是具體的救助行為,而是如何組織和管理民間應急救援力量。在政府的組織和訓練下,德國由志愿者組成的應急救援隊伍無論是救援水平、反應速度,還是裝備都是國際一流的,在國際應急救援中聲望很高。
目前,在德國救災辦公室備案的普通志愿者達到了一百二十多萬名,其中,醫生等專業技術人員數量高達七萬余名。這支由民眾自發組建的救助團隊隨時待命,聽從調遣。目前德國有德國紅十字會、馬爾他救援組織、水上救援協會、約翰尼特救援組織和德國工人救助聯合會五大民間組織,他們各有專業分工。
2010年5月,德國薩克森州龍卷風爆發,居民樓被夷為平地。德國民間組織迅速抵達現場,展開緊急救援,搜救被埋市民。同時抵達的還有涉及心理輔導、防火滅火、事故救援、化學事故處置、水上救生等各方面的專業人員。正是由于民間組織積極而迅速地援救,薩克森州龍卷風盡管對房屋造成了很大傷害,但人員傷亡極少,只有一名市民喪生,四十名市民受傷。
編輯鐘健 124976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