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北京的韓桐在瀏覽網頁的時候,發現80后網友發帖很有意思,他們不僅倡議上傳屬于80后的物品照片,還說“80后的我們,都已老去,不再瀟灑,我們有的是對于生活的壓力……希望能夠有一份安穩的工作,期望一段幸福而美滿的婚姻……”
同為80后的韓桐見此,感概萬千:是呀,現在的80后由于太忙碌,很少有時間搞聚會,漸漸失去了生活樂趣,過去的美好生活只能成為回憶……由于同是80后,韓桐有說不完的話題,他就在網上和同齡人熱聊了起來。
幾天后,韓桐忽然冒出了個想法:自己何不以80后為主題,開一家餐廳呢?如果為這些人提供一個快樂就餐的地方,讓他們在一起找到共同感興趣的話題,一邊吃,一邊聊,豈不美哉?
韓桐拿出積蓄,在北京西單某胡同口租下了三間平房,開辦起了80后餐廳。他把餐廳設計成教室的模樣,把餐桌做成課桌樣,收銀臺做成大黑板……總之,將餐廳的布局設計成課堂風格。這樣一來,仿佛讓人一下子回到上世紀80年代。
經過緊鑼密鼓地準備,韓桐的“北京8號學苑”主題餐廳于2010年2月7日如期開張。餐廳營業初期,每天的純利潤超過了3000元。看來,這一步走對了。
然而,良好勢頭沒持續多久就急轉而下,客人數量銳減。這是怎么回事呢?韓桐趕忙向老客人追問緣故。有人說出了心里話:“你這里沒有叫得響的招牌菜。”
看看菜譜,韓桐覺得確實如此, 80后餐廳不能背一個空殼,必須要有實際內容。為了解決問題,韓桐與廚師一起研究起了菜肴的制作。后來,經過改進,餐廳推出了一系列特色菜,生意果然開始好轉。
就在韓桐欣喜之余,客人又有了抱怨:“餐廳名義上是80后餐廳,可是非80后的人來的不少,他們說話根本不像80后的風格,真是掛羊頭賣狗肉啊!”
客人的話讓韓桐陷入了兩難境地:餐廳是給80后的人開的,如果拒絕非80后的人來這兒,豈不失去了大量客源?
焦慮的韓桐沒有了主意。就在這時,一位朋友給他指明了方向“在這個越來越細分的市場里,你不可能將所有顧客盡收眼底,只能去占領某一領域,去吃一塊蛋糕,針對某一特定人群,精準營銷,才更容易成功。”
聞聽此言,韓桐豁然開朗,他決定改革:將餐廳改成會員制,飯店門口設置一個“大隊長”,客人進來時,須出示身份證,只準1980年1月1日至1989年12月31日期間出生的人才能進入,然后為客人頒發一個“會員卡”,方便其以后進入。會員卡像學生證一樣,服務員被稱為老師,墻上還貼了雷鋒畫像……如此改進后,一個星期內會員竟達三百多人!許多80后寧愿坐一個多小時的車,也要來這兒用餐。
面對蜂擁而至的客人,韓桐又遇到了困難:許多客人吃完飯后不愿走,坐在這兒感受時光的回憶。可是這樣一來,后來的客人就沒了位子。餐廳又不能攆人家走!怎么解決這個棘手的問題呢?
情急中,一位客人指出了一招:“既然餐廳像個教室,何不采用上下課的形式呢?”韓桐一聽,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分時段讓客人進入,用餐時間以課程表的形式進行,分為17:30—19:00;19:15—20:45;21:00—22:30。每到一段時間,“老師”說“下課”,“班長”喊“起立”。如此一包裝,效果竟出奇得好,客人們紛紛豎起了大拇指,直夸“有創意”!
既然是主題餐廳,那就需要主題文化支撐。不然,餐廳的生命力就不長。為此,韓桐決定在店里搞互動游戲節目。他開始培訓服務員,要求他們每個人要掌握一門80后喜歡的才藝,學會和顧客互動。當一切準備好以后,韓桐先后推出了80后懷舊歌曲合唱、猜謎語、跳集體舞和各種游戲。為了調動客人的積極性,獲勝的客人會得到一道菜或酒水類的獎品。后來,他又提出一項措施:相互展示、交換80后時代的物品……
如今,韓桐又開了一家分店,月收入超過三十多萬元。他的80后餐廳在京城千萬家餐廳中成功突圍,成為成功的創業新秀。
有人說:懷舊也是生產力。是的,只要符合人們需求,找準特定人群,再古老的東西也會煥發生命力。只要有生命力,就有市場和財富等你拿。
專家觀點:
方家豪,北京智庫咨詢集團總經理
為大眾服務,滿足大眾需求,一直以來就是各行各業的生存法則,對于和人們關系最密切的餐飲企業來說尤其如此。但是,在實際的經驗當中,這種路線并不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相反,只為一部分人服務的觀念漸漸流行起來。
只為一部分人服務,專業的市場營銷術語叫“市場細分化”,即把所面對的市場,細分為若干個小部分,企業只對其中的一個或幾個小市場發動攻擊,用有限的資源,圖謀長期形成自己的勢力范圍。
在現代餐飲市場競爭中,包打天下的餐飲企業已經失去立足的根本,要想生存下去,必須有目的地屏蔽部分市場,劃分勢力范圍,建立自己的根據地。小企業是這樣,大企業同樣如此。
面對種類眾多的群體,企業究竟定位于哪個方面,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優勢來進行選擇,在明確了定位之后,有傾向地針對這個方面做好充足準備,將其做深做精,抓住消費者。只有這樣,才更容易取得成功。
編輯鐘健124976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