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站立工作、體力活動強度高或久坐少動的人,容易出現下肢淺靜脈伸長、迂曲而呈曲張狀態,即臨床上所說的下肢靜脈曲張。下肢靜脈曲張是下肢靜脈系統最重要也是最常見的疾病,其發病率可占城市總人口的5%以上。下肢靜脈曲張早期可無癥狀,常常不被病人重視,但其不會自行愈合并逐年加重,遷延數年至數十年,使許多愛美的女性夏天不敢穿裙子,很是苦惱。更為嚴重的是,隨著疾病的進展會出現多種合并癥,使病人的工作和生活受到妨礙,甚至造成不同程度的病殘。
下肢靜脈曲張可分為原發性與繼發性兩大類。繼發性靜脈曲張是由其他疾病導致的合并癥,但最常見的還是原發性下肢靜脈曲張。知道了下肢靜脈曲張的病因所在,才能從根本上采取預防措施。
從解剖學看下肢靜脈曲張
下肢靜脈血液依靠心臟搏動產生的舒縮力量,深靜脈周圍肌肉產生的擠壓作用,以及呼吸運動時胸腔內負壓吸引,協同作用完成向心臟的回流。下肢靜脈分為深淺兩組,深靜脈位于肌肉中間,不易發生曲張病變;淺靜脈主要由大隱靜脈和小隱靜脈組成,位于疏松的皮下組織中,周圍缺乏支持和保護,易發生曲張病變。下肢靜脈里面有很多單向開放的瓣膜,正常情況下,由于瓣膜的作用,下肢靜脈血只能順向回流到心臟而不會倒流。當瓣膜功能不良時,就會導致靜脈血倒流。通常靜脈瓣膜和靜脈壁離心臟愈遠,強度也愈差;但靜脈壓力卻是離心臟愈遠而愈高,再加上重力的作用,是下肢靜脈易發生曲張病變的解剖學基礎。
病因:先天和后天因素俱在
1 靜脈壁薄弱和瓣膜缺陷:人體的靜脈和動脈相比,管壁相對薄弱,在靜脈壓作用下容易產生擴張;瓣周的擴張導致靜脈瓣無法完全閉合,引發血液倒流。部分病人的瓣膜先天發育不良或缺失,是導致下肢靜脈曲張的重要原因。
2 靜脈內的壓力持久升高:重力作用使血管腔內的靜脈血對瓣膜產生一定的壓力,在正常情況下對其不會造成損害。但當長時間站立、重體力勞動、妊娠、慢性咳嗽、長期便秘等情況下,靜脈內壓力持續增高,加重靜脈瓣膜的負擔而使之受到損傷,出現松弛、脫垂、關閉不全,導致靜脈曲張。
表現:關注兩大類癥狀
一是靜脈曲張本身產生的癥狀。患肢可見“蚯蚓”狀的“青筋”,即隆起、擴張的淺靜脈,抬高下肢后“青筋”可消失。隨著病情的發展,“青筋”會越來越顯著,嚴重的可以迂曲成團塊狀。同時患肢易疲勞、乏力,常有疼痛、沉重、酸脹感,久站后出現或加重,晨起或平臥后可消失。
二是靜脈曲張引起的并發癥,主要有以下5個癥狀。
1 由于低氧的靜脈血長期淤積于下肢,造成小腿下段皮膚發生營養障礙性病變。表現為皮膚變薄,脫屑、瘙癢,色素沉著,濕疹樣皮炎,久之形成遷延不愈的潰瘍。
2 患肢在踝及足背可有水腫,嚴重者小腿下段亦可有輕度水腫。
3 靜脈曲張性靜脈炎:曲張靜脈內血流緩慢,易引起血栓形成,并伴有感染性靜脈炎及曲張靜脈周圍炎,呈現紅腫硬結和條索狀物,有壓痛。
4 出血:曲張的靜脈受到外傷時易破裂出血,因病變的靜脈壓力高故出血速度快,且難以自行停止。
5 繼發感染:長期靜脈淤滯造成患肢抵抗力減弱,容易發生繼發感染。常見的有血栓性淺靜脈炎、丹毒、急性蜂窩織炎等。
預防:三大措施
1 應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增強全身體質,可起到加強靜脈管壁的作用。
2 長期從事站立工作或強體力勞動者,宜穿彈力襪套保護,使淺靜脈能處于萎陷狀態。
3 長期從事站立工作者,應強調做工間操,或在工作間隙經常走動,至少應做一做踝關節的伸屈活動,使腓腸肌能發揮有效的泵作用,促進下肢血液的回流。
若已發生下肢靜脈曲張,一定要盡早就診血管外科,在醫生的指導下采取合理的治療方法,以免產生下肢潰瘍等嚴重的并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