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分三六九等,猴有善惡好壞;這人和人不一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這猴和猴不一樣的原因恐怕就和養猴人有著很大關系啦。
先說說好猴“杰克”,南非伊麗莎白港有一只叫“杰克”的猴子,它的主人是老練的扳道工,因為工傷雙腿殘廢,就訓練猴子代替自己扳道岔,9年來沒出過一次事故,你看,杰克是不是很聰明呢?
接著,咱們再去馬來西亞看看。在馬來西亞的椰子園里,常常可以看到一些人牽著幾只猴子為種植園主人采摘椰子的情景。他們大多是靠養猴子收傭金,或按勞動合同分取一部分椰子生活的,生意十分興隆。每年,在一些大的種植園里都會有上千只經過訓練的猴子在干采摘椰子的工作,它們攀(pān)登光禿禿的椰樹如履(lǚ)平川,一天可以摘近千只椰子呢!
這些猴子十分聰明勤勞,它們能識別椰子的生熟,只要一工作,非把一棵樹上的椰子全采完才肯下來。這個時候,主人只須用糖、香蕉或一小團米飯來犒(kào)勞它們,猴子接過食物幾口吞下,就又會蹦蹦跳跳地爬上另一棵樹繼續工作啦。
在印度,猴子可是有特殊宗教地位的,所以用猴子工作的事情也并不新鮮。比如,利用猴子當導游是印度旅游區的一大特色。每當外國旅客迷失方向或遇到其他問題時,身著西裝的猴子導游就會出現在他們面前,熱情地牽著游客的手,把他們帶出困境。
印度的猴導游大多都能進行多種服務。如人們用手指指肚子,猴導游就知道是餓了,會帶他們去找餐廳;如用手放在腦后裝成睡覺的樣子,就會帶他們回旅館休息;如做出飲酒的動作,更會指點出酒吧的方向呢。
守林護林一直是一項需要忍受寂寞的工作。這樣的事情能不能由猴子來代替呢?美國一位動物學家在他自己喂養的三只猴子身上打起了主意。經過半年的訓練,他養的三只金毛猴居然都成了優秀的“守林猴”。如今,這些猴子都能耐心地守在高塔上,用警惕的眼光注視著森林,搜尋每一縷可疑的煙霧。如果遇到火情,它們會迅速地按動塔上的無線電報警器向總局報警。不過,猴子畢竟不是人,它們的耐心是有限度的。因此,每過三個小時,必須給它們換一次班。
上面說的都是好猴子,那壞猴子又是個啥樣呢?“犬能行奸,猴能為盜”,在我國安徽南部某城鎮就曾出過“猴盜”。
據說,那本是一座民風純樸,很少發生盜竊案件的小鎮,可自從小鎮上來了一個養猴人,問題就來了,偷竊案接連不斷地發生,被偷的東西不一定都是珍貴值錢的,可總是有物件丟失,讓小鎮上的居民十分煩惱。小鎮上的人家多有相似的反映,說夜里聽到室內有輕微的動靜和聲響,就急忙起身點燈去看,卻只發現一個黑色的影子,一閃就不見了,速度極快,人很難追上。
當時,有一位警員,十分負責,人也非常機警靈活。為了抓住盜賊,每到夜晚,他就獨自一人出外巡察,不帶任何人,就怕人多了目標大,被盜賊發覺。有一天晚上,他躲到當地一戶富裕人家的墻外,心想:“盜賊四處作案,早晚會偷到這一戶人家吧,就在這里守株待兔好了。”果然,在半夜12點左右,一個黑影像云朵一樣,輕輕地從房檐飛入屋內,動作十分輕盈、矯健,軀干較短,一點也不像是人。沒多久,那飛賊就挾著一件東西又跑了出來,動作快得根本跟不上。這名警員看在眼里,知道自己一個人是沒有辦法抓到的。于是第二天,他帶人在這戶人家埋伏好,還帶了一張大網,等飛賊再次出現,眾警員大聲叫喊,用網捉住了它。這時人們才發現,原來盜賊就是耍猴人的猴子。
真不知道,這耍猴人有什么辦法,竟能把猴子訓練成了盜賊,利用它竊人財物。后來法官判猴主徒刑,判這賊猴死刑。猴子臨死時候,還目視主人,似有戀戀不舍的表情呢。唉,動物因人的貪婪犯罪,真是悲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