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半截蠟燭》生動地記敘了伯諾德母子三人保全情報站的驚險故事。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和心理活動刻畫都相當細膩。學習時,通過品味語言,來感受人物形象,領略人物的精神特質,是一條很好的路徑。
——“瞧,先生們,這盞燈亮些。”
面對突然闖進屋來的三個德國軍官,面對被點燃的藏有絕密情報的半截蠟燭,伯諾德夫人內心是多么緊張和著急,但她卻不會讓這情緒顯露出來。“瞧,先生們,這盞燈亮些。”她雖然想立刻就用油燈換掉點燃的蠟燭,但她說話的語氣是平靜而舒緩的。語氣平靜并不代表語言平淡,她說話時可能會突出“瞧”,以吸引軍官的注意;可能會強調“先生們”,表達出對軍官的尊敬,以打消他們的疑心;可能會突出“這盞燈”,把軍官的視線轉到燈上來;可能會突出“亮”字,因為燈亮才有理由吹熄蠟燭。她說出的每一個字都是樸實的,但樸實背后,是伯諾德夫人的沉著冷靜和機智勇敢。面對突然到來的危險,那隨時可能爆發的滅頂之災,伯諾德夫人處亂不驚。
——“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來生個火吧。”
伯諾德夫人的努力并沒有化解危機,重任落到了大兒子杰克的身上。“天真冷”,只有天真冷,才有必要搬柴生火。“天真冷”三個字后面的句號,是杰克故意作較長時間的停頓,他既是為了喚起軍官冷的感受,進而默許他去搬柴生火,也是告訴軍官他沒有其他目的,因為他并不著急。“我到柴房去搬些柴來生個火吧。”自然而然,體貼人意,真是絕妙的主意。杰克為自己能端走燭臺找到了借口。這就是他的智慧與膽識。
——“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樓上黑,我可以拿一盞燈上樓睡覺嗎?”
此時,似乎已經沒有任何理由可以端走燭臺,吹熄蠟燭了。面對隨時可能降臨的死亡災難,杰奎琳并沒有坐以待斃,而是急中生智。她的聰慧,首先表現在她的“嬌聲”,一個可愛的小女孩的甜美聲音,是可以軟化鐵石心腸的,即使面對的是德國法西斯。“司令官先生”,多么甜美而有禮貌;“天晚了,樓上黑”,多么正當而又合時;“我可以拿一盞燈上樓睡覺嗎”,多么謙虛而又有那么一絲膽怯和可憐。有誰會拒絕一個小女孩這樣的請求呢?果然,德軍少校說:“當然可以。我家也有一個你這么大的小女兒。”“小女兒”,多么溫暖的字眼,即使是德軍少校,他的心中也充盈著偉大的父愛,涌動著濃濃的親情。杰奎琳的話語,就像是一把溫柔的小錘,正好擊中了少校親情涌動的心房,打開了他心中的父愛之門。所以,在生死攸關的最后一刻,她成功了。
課文中,母子三人都只是說了一句話,但每一句話都鮮明地傳達出人物的鎮定、智慧與勇敢。剝開人物語言的外衣,我們一眼就能看到它的內核——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在閃閃發光。如果說課文中的精彩故事是一個密封的保險箱,那么人物語言就是神奇的密碼;用密碼打開保險箱,我們就能親近其中人物的偉大形象和崇高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