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不笑由你
一隊新兵將去執行任務。出發前,指揮官簡要地說,當地是埋有許多地雷的危險區域,行動要特別小心。這時候一個新兵舉手提問:“萬一踩上了地雷,應該怎樣做?”
指揮官遲疑了一下,說:“按照標準程序,你應該凌空躍起大約六十米高,然后分散降落在方圓100平方米的地面上。”
防不勝防的地雷
同學們,看過電視劇《地雷戰傳奇》嗎?和民兵一起御敵奮戰,殺敵無數是不是特蕩氣回腸?你會被民兵們的聰明才智大大折服。
民兵最初制造了“踏雷”“絆雷”。狡猾的敵人吃過幾次苦頭后,想出了一些對付地雷的辦法。為了防止敵人排雷,民兵又研究出“子母連環雷”“丁子雷”“碎石雷”“梅花雷”等幾十種雷,使敵人防不勝防,屢遭雷轟。日軍不走陸路改走水路,民兵就發明了水雷;日軍不走雷區,民兵就把他們
引到雷區里去;日軍抓百姓開路,民兵就發明“拉雷”,等到日軍到時,再拉響雷……日軍運糧走陸路和水路都不行,只得空投,但是飛機飛得太低要挨打,太高投不準,結果投了3次只投進他們的盤據地1包罐頭,其余的都成了我們民兵的慰勞品。
沒想到咱土制地雷還真讓日軍“走”“投”無路呢!厲害!
我斗膽把你靠近
中國走在前列
中國最早——早在1130年,金軍攻打陜州,宋軍就使用埋設于地面的“火藥炮”(即鐵殼地雷),給金軍以重大殺傷而取勝。
戚繼光和地雷——1580年,中國明朝名將戚繼光駐守薊州時,曾制造一種“鋼輪發火”地雷,當敵人踏動機索時,鋼輪轉動與火石急劇摩擦發火,引爆地雷。這種地雷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已有了極大的提高。
世界緊跟其后
防步兵地雷——1903年前后由俄國研制。這是最早的制式化生產的地雷,首次運用就表現不凡。
防坦克地雷——1918年由德國人研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廣泛使用。據統計,在當時被毀傷的坦克中,有20%是防坦克地雷造成的。
防步兵跳雷——1938年前后由德國人發明,該地雷由絆線絆發,目標觸雷后,雷體跳起在距地面0.5米的空中爆炸,它的殺傷威力比在地表或地表下爆炸的同等地雷要大。
火箭布雷系統——1970年由聯邦德國研制成功。為了迅速大面積地布雷,20世紀60年代,一些國家著手研制用飛機、火炮和火箭撒布地雷,德國的火箭布雷系統一次可發射36枚火箭布雷彈,每枚布雷彈裝有8個AT-1型炸履帶防坦克地雷或若干個AT-2型聚能破甲防坦克地雷。一門火箭炮在8秒內可撒布288個AT-1型或180個AT-2型地雷。一個門制火箭炮連,一次齊射就可構成寬2300米、縱深300米、面積6900平方米的雷場。
現在,國際公約全面禁止使用地雷了。不過,今天我們已經知道了地雷的厲害,也知道了它在對付日本侵略者時曾立下的赫赫戰功。地雷雖然成為歷史,但它仍讓我們充滿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