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永逝降臨,并不悲傷。人時已盡,人世很長。
——顧城
年幼時得知別人家里有老人去世,你第一次接觸“死亡”的課題,你懵懂地站在靈堂里膽怯地看著嚴肅沉重而悲戚的人群,疑惑于什么是死。母親告訴你,死亡就是一個人閉上眼睛不再睜開,他的身體開始失去溫度然后慢慢僵硬,你再也看不見他的容顏再也不能同他說話,他睡進墳里,化在土中,墳前的石碑記刻下他存在過的事實。你開始無知地害怕,害怕劃破了手會死,害怕發燒了會死,害怕吃了小攤上的糖葫蘆會死,甚至害怕睡著就再也醒不過來。幼稚而可笑,然而每個人都這樣開始學會珍惜自己的生命。
7歲,你第一次失去了一個親人。你戴著紅色的布帽子在花圈圍繞的黑白照片前磕頭,你長時間地發愣,你無法接受這個關于死亡事實。你看著黑箱中靜靜躺著的親人,想起現在那張紙一般蒼白的臉昨天剛對你笑過,你心里的血充溢了胸腔,你錯愕哭泣,瞬間恍如失重。你想起了對他還有沒承認的錯誤,沒兌現的承諾,然而你再也沒有機會,后悔只是徒勞。但是每個人都這樣開始學會珍惜他人的生命。
年少,當你漸漸能夠平靜地面對老者的去世,當你感受到自己年輕的生命離死亡的終點還有相當的距離,可是有一些和你一樣年輕的生命卻不顧親人朋友的痛心,草草地擅自離去。死亡雖是生命必然的結果,但過早到來的死亡,卻仍然是這樣讓人措手不及。你也曾在新聞里得知各種青少年自殺的事情,直到有一天它真實發生在你的生活里。以前的他在你眼里只是一個玩世不恭的少年,卻永遠地消失在那個夏天。你聽老師說他做教師的母親在早讀課的教室里偷偷哭泣,你聽哥哥說他在救護車上握著農藥瓶卻喃喃地說“我不想死”。 每個人都這樣開始認識到活著的意義,為你愛的人和為愛你的人不失去你。死亡,是一種最殘忍的失去。
人以高等動物自居,因而背負著比其他生命更沉重的思想壓力。很多人想過來生。來生不做人,做一條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的蚯蚓,做一只在飯菜上打轉的蒼蠅,做一匹隨風奔跑的野馬,做一頭每天吃飽喝足的肥豬。來生以漠然慵懶的姿勢面對世間紛擾,機械地重復著千篇一律的簡單生活,最后無聲無息地死去。“來生”的美好往往只存在于人們的假想世界中,我們活在“此生”,此生我們是人類,我們從出生開始便是在復雜中忙碌的,忙著學知識學技能,忙著找工作賺錢成家,忙著養父母養子女,有時候當整個蒼穹都暗下來也不能合眼休息。如杰克·倫敦的《熱愛生命》中所說,“生命就是這樣嗎?真是一種空虛的、轉瞬即逝的東西。只有活著才感到痛苦。死并沒有什么難過。死就等于睡覺。它意味著結束,休息。”有些人被壓力擊垮,最終選擇放棄生命。那么,故事中那個斷了糧食受了重傷被危險包圍的淘金者,為什么他不甘心死呢?因為活著就是希望。
你為生死所震撼,你開始認識到生命是靈魂的歸所。然而隨著你駕馭著生命行走在時光之路上越走越遠,你發現所有的歸屬感都是暫時的,它們不斷被歲月的風浪淘空,被時間的滾輪碾碎,它們那么脆弱,因此生命想要存在,必須堅強。于是人就在這個空大而擁擠的世界中走走停停地尋找歸所,在信任和背叛中冥思友情,在溫暖和傷害里覓求真愛,在成功和失敗間權衡理想。
你要相信所有的生命都不會流離失所,只要它們勇敢地向死而生。
213200江蘇省金壇市華羅庚中學
#1050833;編輯:苗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