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掉下水滴來了,這就是下雨。
“雨”字甲骨文像天下雨的樣子,上面一橫象征天,也可以指高空的云層,下面六條短線表示下落的雨水。是一個象形字。到小篆變化較大,上面多一橫,像一個“天”字,下面的雨水有斷有續。所以“雨”的本義是雨水和下雨。
雨,是從云中降落下來的水滴,陸地和海洋表面的水蒸發變成水蒸氣,水蒸氣上升到一定高度后遇冷變成小水滴,這些小水滴組成了云,當它們在運力碰撞合并成大水滴,大氣托不住它們時,風起云動,它們就從云層中落下,形成雨滴。所以,人們一見到雨,就會聯想到飛廉(風)和豐隆(云)。飛廉是風伯,掌管風;豐隆是云神,掌管云。傳說雨神叫赤松子,生于神農時代,是虬龍化身。
相傳當年蚩尤與黃帝大戰于涿鹿,蚩尤派遣雨神赤松子、風神飛廉和云神豐隆,刮起大霧,又是風雨,挫傷黃帝。黃帝利用指南車辨別方向,將蚩尤擊敗并擒殺。雨神虬龍亦被降伏,仍舊被任命為掌管霖雨。從此龍成為歷代雨神,也被稱為“四海龍王”。
在中國古典小說《封神演義》和《西游記》中都提到掌管四方風雨的四海龍王,傳說中最負盛名的有東海龍王敖廣、南海龍王敖欽、西海龍王敖閏、北海龍王敖順。四海龍王之中,以東海龍王為最尊。在中國民間到處可以看到龍王的形象和龍王的神廟,人們在這里祈求風調雨順。
漢字中有許多字跟雨有關,比如“雪”“霜”“雷”“霆”“雹”“霖”“霧”“霾”等等,這些字都說明雨水跟中華民族之間的深層關系。雨水澆灌田野,滋潤莊稼,調整天氣,和諧生命,人們片刻都離不開雨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