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是我國獨有的一種文學藝術形式,是異彩紛呈的藝術百花園中的一枝別具風姿的奇葩。它語言精煉,含義深刻,意境優美,韻味雋永,遣詞典雅,格律嚴謹。它既有實用價值,又有欣賞價值;能給人們的生活增添色彩,又能給人以美的藝術享受。
近年高考語文試題常設對聯題,因為對聯題直接指向的是對考生語文素養的考查,從對聯中可以衡量出考生語文素養的高下。國學大師陳寅恪曾經說過,對聯不僅能夠體現漢語文的特性,而且具有四條檢測功能:可檢測應試者“能否分辨虛實字及其應用”,“能否分辨平仄聲”,“讀書之多少及語藏之貧富”,以及“思想條理”。
舊顧近二十年來的對聯考查,主要有以下八種類型。
通常設置一些簡單的試題來檢測考生,以考查學生對對聯常識的掌握程度。
名題精選 以“梨花院落溶溶月”為上句,下面四個句子中哪個能作為下句與它組成對偶句?選出最恰當的一個。(1987年全國高考題)
A.柳絮池塘淡淡風
B.榆莢臨窗片片雪
C.帶水芙蕖點點雨
D.丁香初綻悠悠云
【解題方略】對聯要求上下聯結構相同。基于這一點就可排除BGD。因為B中的“臨窗”(動詞短語)與上句中的“院落”(名詞短語)不同,同理e中的“帶水”對不上上句中的“梨花”,D中的“初綻”也對不上上句中的“院落”。這道題還可以從平仄的規律來推測判斷。對聯求平仄相調。具體來說就是在上下聯內部文字的排列上做到平仄交替,不能一句話全是平聲或者全是仄聲;而上聯與下聯互相對偶的宇,則一般要求相對,亦即平仄相反,也就是在相同位置上的字,上聯是平聲,下聯就應為是仄聲;反之亦然。—“般來說對聯的上句(或叫出句)的最后的一個宇為仄聲。這里上句的“月”正是仄聲,下旬(或叫對句)的最后的一個聲為平聲,基于這一條,就可以排除B、0兩項,因為B中的“雪”和G中的“雨”都是仄聲,_不合要求;再從對聯旬內平仄交錯,句問平仄相對的要求來看,又可排除D,因為上句的平仄規律為平平仄仄平平仄,那么下句的平仄規律應為仄仄平平仄仄平,而“丁香”為平平,“初綻”又為平仄,可見上下旬平仄不相對,而A句的平仄規律剛好是仄仄平平仄仄平,所以,答案應為A。明確對聯的基本知識,這道題就不難解答。
【參考答案】A
人文典故型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很多有名的對聯大都涉及相關的人文掌故,考查對聯中的人文典故,可以有效地倡導學生自覺地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
【名題精選】“何處招魂,香草還生三盧地;當年呵壁,湘流應識九歌心”這副對聯,說的是()(1992年全國高考題)
A.賈誼 B.諸葛亮 C.屈原D.文天祥
【解題方略】解答這一類對聯題,要求學生充分調動已有的知識儲備,產生豐富的聯想,由已知來推測未知。這是長沙岳麓寺三間祠的一副對聯,聯中用典很多,如“三戶地”典出《史記·項羽本紀》,“呵壁”典出《楚辭·天問序》。這些典故,學生不清楚也沒有關系,還可以從“招魂…九歌”中得到信息,這都是屈原的作品名,另外“香草”也有所暗示,因為屈原《離騷》里多用美人香草作比喻,因此可以推斷這一副對聯與屈原有關聯。
參考答案 C
推敲文字型
對聯一般都比較講究煉字,字斟句酌足見作者駕馭語言文字的功力。
【名題精選】下列句子()處,請分別填入最確切的一項。(1 995年上海高考題)
岳陽樓上的一名聯:“四面()歸眼底,萬家()到心頭。”
A.湖山 苦樂
B.河山 憂樂
c.河山 苦樂
D.湖山 憂樂
【解題方略】這一題要求填入最確切的詞語,這就必須結合整副對聯來考慮。而前面已經暗示我們這是岳陽樓上的一副名聯。那么可以肯定聯中的內容一定和岳陽樓有關聯或與同岳陽樓有關的人文典故有關聯。從對聯的大概內容看,我們很容易聯想到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根據文中的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我們可以肯定對聯的后一句應填“憂樂”。再比較“河山”與“湖山”,“河山”一般指河流和山嶺,借指國家的疆土,如“還我河山”,這里因為前面有“四面”一詞修飾,不宜填“河山”。再結合對聯設定的情境,是岳陽樓,岳陽樓在洞庭湖畔,洞庭湖中央有一座山名叫君山,這樣“湖山”一詞就有著落了。解答這一類試題必須從整體上來把握,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參考答案】D
求上(下)聯型
近年來最常見的對聯題考查方式就是根據上(下)聯仿寫下(上)聯,或者根據提供的示例另外仿造一旬,更難一點的就是要求考生根據情境自己創作一副對聯。
【名題精選】下面是一副對聯的上聯,請對出下聯。(2004年高考廣東卷)
荔枝龍眼木瓜 皆是嶺南佳果
【解題方略】求上(下)聯,其實是考仿寫。對聯要求上下聯字數要相等,題中上聯是12個字,學生擬的下聯也必須是12個字。有考生寫的下聯“雞鴨鵝皆是嶺南佳獸”,只有9個字,就不符合字數相等這一要求。對聯要求上下聯對應位置的字詞詞性要相同,題中出句前面部分是三個并列名詞,后面部分包括一個表示范圍(“嶺南”)的方位名詞或表示處所(地點)的名詞,如有考生對的“勤勞謙虛寬容全為中國美德”,前面三個詞語不是名詞,對得就不好。據說當年由于一些考生基本不懂對聯知識,很多人放棄了答題。得零分的比比皆是。不過這幾年增大了難度,常常要求考生根據情境自己擬寫對聯。如2008年的湖北卷和重慶卷,2010年重慶卷都是采用這種考查方式。
【參考答案】月季牡丹金桂莫非海內奇葩圖文轉換型,
根據有關圖文擬對聯,這其實還是仿寫,只是加大了難度而已。
【名題精選】下圖是第八屆中國藝術節節徽。該圖案以編鐘為主體,既體現了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又體現了舉辦地湖北深厚的文化底蘊。下方的波浪既是象征湖北云夢水澤地域特色的傳統云水紋飾,又是象征吉祥如意的祥云,形似一個橫著的阿拉伯數字“8”。中間的圓形圖案是中國藝術節節徽,是每一屆藝術節設計節徽時必須采用的。請結合節微圖案的含義,為“八藝節”主會場擬一副對聯。平仄不作要求,不超過30字。(2007年高考湖北卷)
【解題方略】2004、2005年高考試題中考查對聯一般是先寫好上句,要求考生對出下句,基本上屬于仿寫題的變種,而這道題顯然加大了難度,上下聯都要考生自己擬定。根據提供的特定的情景,有“編鐘”,有“祥云”,我們可以從此切入,把上下聯初步擬寫成“編鐘聲聲歌盛世”,“祥云朵朵迎嘉賓”;再結合湖北的地域文化特色和“八藝節”的具體語境,可以在原有的語言基礎上加上“云夢澤畔”和“‘八藝節’上”,這樣整個對聯就與“八藝節”主會場的氛圍相吻合了。
【參考答案】云夢澤畔,編鐘聲聲歌盛世;“八藝節”上,祥云朵朵迎嘉賓。
修改完善型
通過修改,使之符合對聯的要求;或者根據情境要求對原有對聯進行改造。
【名題精選】下面的對聯表達了某所百年老校當時的辦學理念,請你改寫下聯的畫線文字,以體現當今育人理念。工對寬對均可。
尊其所聞,行其所知,合嶺南東道嶺南西道人才,互為師友;
【解題方略】原對聯體現了百年老校當時的辦學理念,現在題目要求體現當今育人理念,可將畫線部分的文字進行改造,融入現代教育思想。聯中“漢儒經學宋儒理學宗旨”有些已經不合時宜了。不符合現代教育理念,可以將其修改為“前人舊學今人新學精粹”,這樣就體現了百年老校在繼承中發展的教育思想,同時原句中“漢儒經學宋儒理學”中“儒”字和“學”宇要重復,所以修改后的“前人舊學今入新學”中“人”和“學”兩字也必須重復;原句“同造圣賢”,似乎有點拔高,“圣賢”幾百年還造不出一個,可以改成“同育英才”之類的,這樣就比較符合學校的教學實際。
【參考答案】會前人舊學今人新學精粹,同育英才。調整語序型
故意將一副名聯的有關內容打亂,要求學生重新組合,以此來考查學生的對聯知識。
【名題精選】下面是南京名園瞻園中的一副對聯,其下聯的句序、結構已被打亂,請根據所給出的上聯進行適當的調整。
上聯: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英雄,問樓外青山,山外白云,何處是唐官漢闕?
下聯(內容己被打亂):紅雨樹邊,小苑西回,一庭佳麗鶯喚起,看池邊綠樹,此間有堯天舜日。
【解題方略】這是一道調整式的對聯題,它有意打亂原有對聯的句序和結構,讓考生進行適當的調整。這種題型既測試了對聯的知識,又考查了語言表達“連貫”等考點。對聯要求詞性要相同。即上下聯相對應的詞或詞組,其詞性必須一致,也就是指上下聯的詞活必須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副詞對副詞,介詞對介詞,等等,而且最好能用同一小類的詞相對。由上聯“大江東去”可以推知“小苑西回”應為下聯的第一句;由上聯“浪淘盡千古英雄”‘可以推知下聯的“一庭佳麗鶯喚起”應調整為“鶯喚起一庭佳麗”;由上聯山外白云”可以推知下聯的“紅雨樹邊”應調整為“樹邊紅雨”。對聯還要求平仄要相調。即在上下聯內部文字的排列上做到平仄交替,不能一句話全是平聲或者全是仄聲;而上聯與下聯互相對偶的字,則一般要求相對,亦即平仄相反,平仄對立。也就是說在相同位置上的學,上聯是平聲,下聯就應為是仄聲;反之亦然。并且特別強調仄起平收,即一副對聯不論長短如何,必須做到上聯以仄聲收尾,下聯以平聲作結。根據這一要求,下聯末旬“此問有堯天舜日”的“日”是仄聲,應調整為“此間有舜日堯天”才符合要求。
【參考答案】小苑西回,鶯喚起一庭佳麗,看池邊綠樹,樹邊紅雨,此間有舜日堯天。
評價鑒賞型
以一副經典對聯為評價對象,讓學生寫一段鑒賞評價性的文字。
【名題精選】1912年3月,袁世凱當選“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篡奪了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之后,他為了個人的權欲,野心不斷膨脹,竟然逆歷史潮流而行,勾結英、美、日等帝國主義,復辟帝制,于1915年底,如愿地登上了“中華帝國皇帝”的寶座。袁世凱的倒行逆施,國人無比憤慨。其問,一善諷者戲撰挽聯一副:袁世凱千古,中華民國萬歲。請用對聯知識說出這副對聯的妙處。
【解題方略】對聯欣賞,簡單地說就是品味對聯。這種品味,可從思想內容、情感態度、表現手法、語言特色等不同角度切入,除了細細品讀文句之外,有時更要聯系作者生平、社會背景來領悟其中的深層內涵,即所謂知人論世。如題目中的對聯“袁世凱千古,中華民國萬歲”。根據上下聯字數相等的原則,這一對聯就不符合要求,因為上聯只5個字,下聯有6個字。再從對聯的內部結構來看,上聯的“袁世凱”是一個三字結構的人名,下聯的“中華民國”則是一個四字結構的專有名詞,而從提供的語境來看,是一副帶有諷刺意味的挽聯,也許這樣是別有用意的;根據對聯仄起平收的原則,上聯的末字“古”是仄聲,但下聯的末宇“歲”不是平聲,也是仄聲,這也不符合對聯的基本要求,而結合材料中的提到“袁世凱的倒行逆施”,引起了“國人無比憤慨”,就可推知撰聯者的匠心——上下聯均以仄聲收尾飽含國人的憤慨不平之意。
【參考答案】字數相等,即上聯和下聯的字數必須完全一致,這是對聯最基本的要求。而此聯不符合對聯的基本要求,其巧妙之處正在于此。此聯中“千古”與“萬歲”可對,而“袁世凱”三字與“中華民國”四宇卻不能構成對仗,這正是撰聯者匠心所在,意思是說袁世凱對不起中華民國。再者,聯語上下聯均以仄聲字結尾,包含著“不平”之意,這正代表了當時國人對袁世凱所作所為憤憤不平的心態,真是匠心獨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