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河漢界
當年,項羽和劉邦共同推翻了秦朝殘暴的統治。為了爭奪統治地位,他們又反目成仇,鏖戰三年之后,雙方力疲,決定休戰。項羽和劉邦以位于河南的鴻溝為界,立下盟約:有生之年,絕不逾越鴻溝一步。這條鴻溝即被稱作“楚河漢界”。
然而,劉邦卻單方面撕毀鴻溝盟約,親自率領部隊越過鴻溝,突襲楚軍。此舉惹得項羽大怒,他率軍大敗劉邦,并派遣軍隊將劉邦的漢軍圍得水泄不通。
逐鹿中原
劉邦被困,危在旦夕。情急之下,他向韓信、彭越求援,并許諾如果殲滅項羽,就以大片富庶之地作為報酬,這才說服了韓、彭二人。劉邦又命令劉賈和英布前來助戰。由此,五路大軍集七十萬之眾,對項羽形成了合圍之勢,楚漢決戰就此爆發……
決戰垓下
劉邦的五路大軍步步為營,攻陷了楚軍多數的領地,逐漸將其包圍在垓下。而楚軍因為領地盡失,糧草供應幾乎斷絕。項羽率領最后的十萬大軍瘋狂突圍,破敵無數。漢軍不停地對楚軍進行挑釁性攻擊,且戰且退。項羽一馬當先,沖破了漢軍一道又一道防御。然而,正由于此,楚軍也失去了原有的穩固陣型,戰線越拉越長,陣型也越來越松散。
漢軍見此機會,從側翼夾攻楚軍,并逐漸沖散了楚軍陣型。項羽眼見楚軍死傷無數,只得率領殘部逃回營中。
而此時,楚軍營寨早已被漢軍重重包圍。當夜,劉邦為瓦解楚軍軍心,派人在楚營四周吟唱楚歌,讓楚軍誤以為有大批楚兵投降漢軍,這便是“四面楚歌”典故的來由。果然,楚軍軍心大亂,逃兵無數,而項羽最后也自刎于烏江。垓下之戰至此結束。
垓下之戰,漢軍多路圍攻,積極運動作戰,以絕對優勢圍殲楚軍,成為了古代戰爭的成功戰例。它既結束了秦末混戰的局面,又開創了漢朝的繁榮盛世,是中國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轉折點。因此,垓下之戰被列為古代七大戰役之一,被稱為“東方的滑鐵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