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赤壁之戰》是對《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到第四十九回內容的濃縮,省略了原著中的許多重要情節。有些同學不免會產生疑問:曹操在歷史上以雄才大略著稱,怎么會愚蠢到用鐵索連戰船,給東吳以可乘之機呢?曹操生性多疑,怎么可能輕易相信黃蓋的詐降呢?如果同學們仔細讀一讀《三國演義》中那幾回內容,上述疑問都會得到合理解釋。
曹操為何要用鐵索連接戰船?
課文中只簡要地交代了一句:“曹操的兵士都是北方人,坐不慣船,可是要渡過大江,非坐船不可。”原著中則介紹得很具體:“操軍不服水土,俱生嘔吐之疾……”而龐統獻計說,北方人不習慣南方風浪,用鐵索連戰船,“休言人可渡,馬亦可走矣”。可見曹操之所以以鐵索連船,是因為龐統獻“良謀”,解決了北軍不習慣乘舟、水土不服的難題。
原著中還寫道,鐵索連船之后,謀士程昱擔心火攻,“操曰:‘凡用火攻,必藉風力。方今隆冬之際,但有西風北風,安有東風南風耶?吾居于西北之上,彼兵皆在南岸,彼若用火,是燒自己之兵也,吾何懼哉?’”由此可見,曹操早就知道鐵索連船的弊端,但考慮到天時、地利因素,他認為萬無一失。曹操絕不是我們讀課文所感覺到的那般愚蠢,只是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曹操沒有想到隆冬之際偶爾也會刮起東南風,更沒有想到東吳在諸葛亮的指點下,會憑借這少有的東南風,將他八十萬大軍燒得一敗涂地。
曹操為何對黃蓋的詐降不起疑心?
對此,課文同樣沒有太多交代,只提道:“黃蓋給曹操寫了一封信,說東吳兵少,抵擋不住八十萬大軍。周瑜白不量力,硬拿雞蛋去跟石頭碰,哪有不失敗的。他愿意脫離東吳,帶兵士和糧草,投降曹操。曹操接到黃蓋的信,歡喜得不得了。”其實,曹操相信黃蓋,固然是因為黃蓋詐降信寫得很成功,迎合了曹操自恃兵多、驕傲輕敵的心理,更重要的卻是周瑜、黃蓋苦肉計用得好。《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中,詳細寫了黃蓋是如何用苦肉計騙取曹操信任的:黃蓋假裝與周瑜意見相左,有降曹之意,被周瑜重打五十脊杖,“打得皮開肉綻,鮮血進流,扶歸本寨,昏絕幾次。動問之人,無不下淚”。由于戲演得逼真,騙過了東吳所有將領,更騙過了在東吳詐降的曹軍奸細蔡中、蔡和。這樣,東吳闞澤到曹營下詐降書,曹操雖表示懷疑,但因闞澤能言善辯,加上蔡中、蔡和報告了黃蓋受刑的消息,基本上打消了曹操心中的疑慮。即使這樣,多疑的曹操仍覺不可深信,又派蔣干進入周瑜寨中探聽消息,引來龐統獻“連環計”,至此,才算對黃蓋投降深信不疑。這樣看來,黃蓋詐降能騙過曹操還真不容易呢!
以上兩個疑問,不讀一讀《三國演義》,又怎么能解釋得清楚呢?學《赤壁之戰》,就要看看《三國演義》;同樣道理,學《景陽岡》,就要看看《水滸傳》;學《齊天大圣》,就要看看《西游記》。課內外閱讀結合起來,以課外閱讀促進課內理解,是語文學習行之有效的好辦法。
(《赤壁之戰》,浙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五年級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