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曾經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一個人不講信用,不知道他還能做什么。在孔子看來,信用比什么都重要。
《誠實與信任》《珍珠鳥》《九色鹿》三篇課文,都是以誠信為主題。旅居海外的“我”因為誠實而得到了小紅車司機的諒解和感激;馮驥才因為與珍珠鳥之間的信任而“創造出美好的境界”;調達則因為背信棄義受到懲罰。可見,誠信是做人的重要品質。
我國明初文學家宋濂也非常講誠信。他小時侯喜歡讀書,但是家里很窮,也沒錢買書,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書,他都講好期限,按時還書,從不違約,人們都樂意把書借給他。有一次,時值隆冬臘月,滴水成冰,可宋濂還書的期限快到了。為了準時把書還給主人,他竟然連夜趕著抄書。宋濂要去遠方向一位著名學者請教,約好見面日期,誰知出發那天下起鵝毛大雪。當宋濂挑起行李準備上路時,母親驚訝地說:“這樣的天氣怎能出遠門呀!”宋濂說:“娘,今天不出發就會耽誤了拜師的日子,這就失約了。失約,就是對老師不尊重啊。”當宋濂到達老師家里時,老師感動地稱贊道:“年輕人,守信好學,將來必有出息!”
誠信是立身之本。講誠信的人,處處受歡迎;不講誠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