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報”是一份什么報?
普通的報紙刊登的幾乎全是人的消息、人的事情,可孩子們卻很想知道動物們是怎樣生活的。森林里的新聞并不比城市里的少,那里也有英雄和強盜,也有愉快的節日和不幸的事件、你想在報上看到關于“林中大漢”糜鹿打群架、候鳥大搬家和秧雞徒步走過整個歐洲的消息嗎?那就請“訂閱”這份“森林報”吧!
誰是“森林報”的“編輯”?
《森林報》是蘇聯著名科普作家維·比安基的代表作。比安基從小就喜歡到博物館去看標本、跟隨父親上山打獵,父親教會了他怎樣根據飛行的模樣識別鳥兒、怎樣根據腳印識別野獸……更重要的是,教會了他怎樣觀察、積累和記錄大自然。
在《森林報》中,比安基用輕快的筆調,采用報刊的形式,按春、夏、秋、冬四季,有層次、有類別地報道森林中的新聞,將動植物的生活表現得栩栩如生、引人入勝。他還告訴我們應該如何去觀察大自然,如何去比較、思考和研究大自然。可以說,《森林報》是我們了解神秘而美麗的動植物王國最好的工具!
林中大事記
我的小鴨
我的媽媽在一只母吐綬雞身下放了三個鴨蛋。
第四個星期,孵出了好幾只小吐綬雞和三只小鴨。在它們長壯實以薊,我們一直把它們飼養在暖和的地方。后來,有一天,我們第一次讓母口土綬雞帶了小吐綬雞到外面去了。
我們家附近,有一條水溝。小鴨馬上搖搖擺擺地走進溝里,游起水來了。母吐綬雞跑過來,轉來轉去地發急,叫道:“哦!哦!”它看見小鴨自由自在地在水里游著,連理也不理它,就放心地帶了小吐綬雞走開了。
小鴨子游了一會兒,身上冷了,就從水里爬了出來,唧唧地叫著,渾身發抖,卻沒有地方取暖。
我把它們放在手里,用手帕蓋起來,送進屋里去;它們立刻安靜下來了。它們就這樣在我家里生活。
清早,我把三只小鴨從家里放出去,它們立刻跳進水里。它們一覺得冷,馬上就往家里跑。它們的翅膀還沒長齊,飛不上臺階,只管叫喚。有個人把它們捉到臺階上面來,它們就進屋直朝著我的床跑過來,站在床旁邊,伸長脖子,一個勁兒地叫喚。這時候,我正在睡覺。媽媽把它們捉到床上面來,它們就鉆進我的被窩睡著了。
快到秋天的時候,它們已經長大;我也被送進城里去上學了。我的小鴨子想念了很久,老是叫喚。我知道這個消息后,流了不少眼淚。
森林通訊員薇拉·米赫耶娃
城市新聞
沒有螺旋槳的飛機
這些日子,總有一些奇怪的小飛機,在本市的上空盤旋。
行人常常在街心站住,抬起頭,驚訝地注視著這些飛行中隊慢慢地兜圈子。他們彼此問道:
“看見了嗎……”
“看見了,看見了。”
“奇怪,怎么聽不見螺旋槳的聲音?”
“也許因為飛得太高了?您看,它們多么小啊!”
“就是降低了,您也不會聽見螺旋槳的聲音。”
“為什么?”
“因為它們根本沒有螺旋槳。”
“怎么會沒有螺旋槳!難道說是一種新型的飛機?叫做什么型的?”
“雕!”
“您在開玩笑!列寧格勒哪兒來的雕!”
“有這種的。它們叫做金雕。它們現在正在搬家——向南飛。”
“原來如此!嗯,現在我也看清楚了,是烏在盤旋。如果您不說,我還以為是飛機呢。太像飛機了!哪怕扇一下翅膀也好呀……”
冬天的書
大地上密密勻勻地鋪著一層白雪。現在的田野和林中空地,像一本攤開的大書的書頁:平平的,沒有一條皺褶;干干凈凈的,沒有一個字。要是有誰在這上面走過,就會寫上這樣一行:“某某到過此地。”
白天下了一場雪。雪停時,這書頁重新變成潔白的了。
早晨你來看看,會發現潔白的書頁上,印滿了各式各樣神秘的符號,條條、點點、逗點。這說明夜間有各式各樣的林中居民來過這里,它們在這里走來走去,跳跳蹦蹦,干了些事情。
是誰到過這里?它們干了些什么事?
得趕緊分辨這些難懂的符號,念完這些神秘的字句。不然,再下一場雪,在你眼前又會是一張干凈、平整的白紙,好像有誰把書翻了頁似的。
在這本冬書上,每一位林中居民都簽了個字,各有各的筆跡,各有各的符號。人是學習用眼睛來分辨這些符號的。不用眼睛讀,還用什么讀呢?
可是動物會用鼻子讀。比方說狗吧,狗用鼻子聞聞冬書上的字,就會讀到“這里有狼來過”,或者“剛才一只兔子打這兒跑過”這樣一行字。
走獸的鼻子可有學問啦!它們絕不會讀錯的。
誰用什么寫字
大多數的走獸都用腳寫字。有的用五個腳指頭寫,有的用四個腳指頭寫,有的用蹄子寫。有時候,也用尾巴、鼻子、肚皮什么的來簽字。
飛禽也用腳和尾巴寫字。也有用翅膀寫字的。
我們的通訊員學會了讀這本冬書,他們從這本書里讀到了各種各樣的林中大事。他們掌握這門學問可不容易,原來林中居民并不都是規規矩矩用楷書來簽字的,有的簽字時喜歡耍耍花招。
灰鼠的字跡很容易辨認,也容易記住。它在雪地上跳跳蹦蹦,像玩跳背戲似的。它跳的時候,短短的前腳支著地,長長的后腳向前伸出老遠,而且大大地叉開。前腳印很小:并非印上兩個圓點。后腳印是長長的,離得很開,好像兩只小小的手掌,伸著細細的手指頭。
超級大國鼠的字雖然小,可是也很簡單,很容易辨認。它從雪底下爬出來的時候,往往是先兜個圈子,然后在朝它要去的地方一直跑去,或者回到自己的洞里。這么著,就在雪地上印上一長串的冒號(:)——冒號和冒號之間的距離都是一樣長的。
飛禽的筆跡(比方說喜鵲的吧)也很容易辨認。它的前腳趾在雪上留下小十字,后面的第四個腳趾,留下一個短短的破折號(——);小十字的兩旁,是翅膀上羽毛留下的痕跡,好像手指頭印似的。有些地方,它那羽尖參差不齊的長尾巴,免不了在雪上抹過。
這些簽字都是老老實實的,沒有花招。一眼就可以看出:這兒是一只松鼠打樹上爬下來,在雪地上蹦跳了一陣,又回樹上去了;這兒是一只老鼠從雪底下鉆出來,跑了一陣,兜了幾個圈子,又鉆回雪底下去了;這兒是一只喜鵲落了下來,在凍硬的積雪上跳了一會兒,尾巴在積雪上抹了一下,翅膀在積雪上撲了一下,之后就飛走了。
可是,狐貍和狼的筆跡,你倒認認看吧!你要是沒看慣,那準會被鬧得糊里糊涂。
小狗和狐貍,大狗和狼
狐貍的腳印挺像小狗的腳印。只有這么一點區別,狐貍把腳掌縮作一團,幾個腳指頭并得很攏。
狗的腳指頭張開著,因此它的腳印淺一些,不著實些。
狼的腳印挺像大狗的腳印。也只有這么一點區別:狼的腳掌兩邊往里縮攏,因此狼腳印比狗腳印長一些,秀氣一些;狼腳爪和狼腳掌上那幾塊小肉疙瘩,在雪上印得深一些。狼腳掌印的前爪印和后爪印之間的距離,比狗腳掌印的大一些。狼腳印的前爪印,在雪地上往往并合在一起。狗腳印的趾頭上的小肉疙瘩并合在一起,狼的卻不是這樣(右圖上有三種腳印:狐貍腳印、狗腳印和狼腳印,請比較一下)。
這是一本“看圖識字”。
一行行的狼腳印,特別難讀,因為狼喜歡耍花招,把自己的腳印搞亂。狐貍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