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上解釋說,聲音是一種看不見的波。聲波引起物體振動,經(jīng)由耳道,被耳膜接收,落在心里,若催人開懷爽心,是為樂音;若使人煩躁惱怒,就是噪音了。
聲音往往與過去某種情境形成互為觀照的呼應。在我看來,聲音有時就是返回往昔的無形通道,有著無法言說的奇妙感。總有一種聲音能打動靈魂,成為撫慰心靈的圣音。
一
上初中的時候,班里有個女孩寄住在鎮(zhèn)上,那是鎮(zhèn)上最繁華的地段。鄉(xiāng)里的街,只有趕集的日子熱鬧,平時和村里一樣,寂靜無聲。盡管如此,街還是有街的氣勢和意韻——那一排排高大的法桐遮天蔽日,空氣中樹香綿延不絕,交織著街市偶爾的繁密氣息。
那時候,我暗自喜歡她。喜歡遠遠地看著她消失在濃蔭下那排齊整的房子里。無人的街頭,一陣風吹來,葉間沙沙輕響,落在心里,卻滿是惆悵和酸澀。多少年后的某個清晨,在昆明游歷,寬闊平坦的金碧路上,法桐粗壯,高原的晨風迎面吹拂,嘩嘩啦啦,那是樹葉的交響。那一刻,我仿佛回到少年時光,一個人站在秋風中看她。
風吹樹葉的聲音,打動過我的靈魂,深深地烙在心里。時過境遷,這聲音復制過往,讓我剎時回到少年時鄉(xiāng)鎮(zhèn)上那個寂靜的街市,多么神奇。
二
法國電影《伊莎貝拉》(又譯《蝴蝶》)是一部需要靜心觀看的片子,有一段情節(jié)是一老一少上山捕蝶——沉寂的山,恬靜的心,卻偏偏被小麗莎打破,這是個酷愛提問題的孩子。鄰家爺爺被纏煩了,對小麗莎說:“現(xiàn)在我只想聽到風聲、鳥鳴和蟲叫!”
孤苦的老人,他滿腹的心事只有純凈的自然之聲才能滌盡蕩凈。純美的自然之聲,在小麗莎心里回蕩起來,那一刻,她打開心門,和老爺爺成了朋友。一路上,自然之聲打動了一老一少這兩顆心靈,他們結下深厚的忘年情誼。
三
聲線如絲,絲絲連著心。一次,帶三歲的女兒高校游玩。臨近中午,領著女兒到食堂,正是學生就餐高峰期,鬧哄哄,亂糟糟。擇位子讓女兒坐好,我去窗口打飯。就在我打飯時,隱隱地聽見了女兒的哭聲。真是隔山隔水一樣阻隔著一重重的人,女兒的哭聲居然穿透厚重的人墻,傳到我的耳朵里。女兒答應好好的,等我買好飯菜回來的,怎么會哭?但還是不放心,立即轉身往女兒那邊去。人多,吵得駭人,女兒是真哭了。
那一刻,我為自己的特異功能而驚奇!轉念一想,這種特異功能不是我的專利,它屬于天下所有的父母。世上每一個父母都有類似的特異功能吧,一顆心永遠被兒女的聲音牽動著。
四
將睡未睡的人們,應該有這樣一種奇妙體驗:明明當時聽清了,醒來之后,卻什么也不記得了。聲未入心,就像風過了無痕。叫醒一個打盹的人,也有規(guī)律可循,如果他真的睡著了,多叫幾次必能叫醒,而那個百叫不醒的人,卻很可能是一個真正的未眠人。一個將聲音堅拒于心門之外的人,怎么能被人叫醒呢?
聽聽那個聲,聞聞那個音,聲音就像一個邁著碎步的輕盈的精靈,一步一步,進入靈魂,打動心靈。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能夠讓心靈震顫的聲音。這世界上,總有一種聲音,能夠打動你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