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陽晚風,涼爽愜意,一家油漬斑斑的小酒館。我們把桌子搬到屋外,菜是家常菜,味道不錯,隨意地啜著啤酒閑聊。這是我的一位多年沒有謀面的朋友,我招待他就這么簡單。可是,他連說快哉,不亦快哉。我相信他說的是真話,因為他從來不跟我說假話。
這位經商的朋友,生意做得很大,可我對他很同情。他說每次的晚餐對他來說都是一場餐桌上的戰爭。一次他趕了五個場子,喝下的酒到洗手間嘔了去下個場子再喝。鮑魚海鮮,虛情假意,比醉酒還難受。
我感覺他的生活,是在表象上滑行。雖然交友無數,卻難捫虱而談;肉林酒海,鮮有微醺的佳境。
倘若把生活比作河流,隨波逐流的現代人,大部分生活在河流的表層。日子過得不錯,看上去很美,其實似是而非,沒有尋找生活深度的時間和耐心,不能從生活中為自己找到良性刺激。所以并不快樂,內心反倒空虛。
一天是時間,一生是時間。如果淡淡地度過,一生中所有的日子累加,只是一個數量的變化,并沒有質量的變化,這是沒有深度的生活。然而,某一次的經歷,即使短暫,或者一個午后,一個晚上,倘若一個人一件事能震撼心靈,刺激麻木,從中獲取的印象足以回味一生。
說實話,我每天都在為自己虛度時光感到惶恐不安。總想每天的生活過得有意義,想寫一篇有深度的文章,想思考一個新鮮的問題。行走在路上,又常常因為找不到靈感而茫然若失。
還是一位患老年癡呆癥的老大娘幫了我的忙。從某種程度上,她幫我改造了思想。從同一輛公交車上下來,她要回家卻忘了家在哪里。我費了一個下午的周折,才幫她找到家門。她一口咬定我是她的兒子拽著我不讓走,直到他真正的兒子回家,老人家才恍然大悟。那一刻,我真的無比快樂。快樂之后,我有了發現,與實在的行為相比,寫文章和思考問題,是虛無生活的一部分。二十年的寫作,不及一個下午過得新鮮充實。
交友無數,卻不及與摯友的一次長談。思考生活的意義,不如做一件有意義的小事。來點真的,生活才不至于空無所依。
越過表象的生活,會發現,交友有深度,生活亦有深度。生活沒有深度,感受是淡淡的、淺淺的,日子雖過去了,但沒什么印象,猶如蜻蜓點水。無所事事,渾渾噩噩,一生只能在世俗中打滾,沒有自我,也沒有個性。
美國作家萊杰說:“有教養的人對生活質量的看重甚于數量。”
生活在表象的河流,我們都想深入。
(編輯 鄭儒鳳Zrf91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