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播劇《步步驚心》讓大家看得如癡如醉,“穿越”這個話題,雖然十年前就已經被炒得很火了,但還是有很多人看得津津有味,也幻想著自己有一天能夠去一個全然不同于現在的情境中過一種別樣的人生。
穿越,這如做夢一般的可愛幻想,雖然不能在現實中實現,但也回饋給我們更多的感受。穿越,是對單一生活的反叛,是對多樣生活的渴望,是生活在別處的情結。穿越,是為了看到生活更多姿的面孔。
立定當下,我們也可以“穿越”,那就是用自己的心意和熱情去裝扮自己的生活,將生活打扮得多樣美麗。把生活的一張面孔變成N張面孔,這樣的“穿越”,我們都可以做到。
穿越:“瑪麗蘇”情結的美麗神話
繼賺足無數少男少女以及大爺大媽眼淚的《宮》劇之后,虐心、苦情、穿越到古代的《步步驚心》讓大家再次熱情圍觀,看得如火如荼。“穿越”一詞,仿佛阿里巴巴的“芝麻開門”口訣,無論是小說、電影還是電視劇,只有搭上“穿越”這條船,就必定能賣完所有的票,賺足眼球和人氣。
這到底是怎么了?為什么大家不厭其煩地對這虛幻的穿越如此感興趣?
這大概是人類做夢情結的最好體現吧!不僅要做夢,而且做的都是美夢。套路大致是這樣的:一個在現代社會的正常人,為了做歷史研究或者無意中穿越到歷史的某個時空,而他(她)必定是多少了解自己所落到的那個時代的歷史的(這大概就叫“有緣”吧),而后,他(她)在那兒一定會因為“異于常人”并了然過去未來而經歷一段傳奇……
這個夢,仿佛美麗的神話,對于時下乏味的現實中的人們來說,是多么地過癮啊!
在2011年的北京,你可能只是一個普通的公司白領,而回到九皇子奪嫡的清朝,你卻搖身變成了那個讓人又敬佩又愛憐、“一樹梨花壓海棠”、將其他姑娘比得黯然失色的標準版“夢中情人”,人生的色彩一下子就變得五光十色,自己都被自己給陶醉了,這讓人頓生不負此生之感慨……這也就是所謂的“瑪麗蘇”情結。
瑪麗蘇,即Mary Sue的音譯,源自某外國作者創造的一個名叫Mary Sue的虛構女主角。此主角在同類書中往往很好、很強大,與劇情中的人氣角色糾纏不清,曖昧不斷,桃花朵朵開。“瑪麗蘇”在作者手里多會以知性角色出現,聰明而不自負,美貌而不驕奢。總之,“瑪麗蘇”們出身顯赫、相貌出眾、心地善良、地位重要、受所有人歡迎、主宰全局、接近完美,并且怎么都死不掉(死了還可以穿越回來或者有記憶地靈魂轉世)!
仔細一琢磨,穿越題材里的主角們幾乎都是“瑪麗蘇”,這也就不難解釋穿越劇大紅大紫的原因了。當現實生活單調、平淡、瑣碎時,當理想的人生只在遙想之時,請允許別人帶我們做個完美的超人夢吧。即使在這夢中也會痛苦、傷心、愛戀、遇到挫折甚至災難,但這樣過癮的人生一定是值得的。穿越中的生活讓許多人找到了自身原本已經趨向虛無的存在感和價值感,讓人們找到了生活在別處的新鮮感,讓人們跳出自身和原來的環境,得以從一個嶄新的角度來看自己、過生活、品人生。
從《古今大戰秦俑》到《秦俑情》,從《神話》到《不負如來不負卿》,從《宮》到《步步驚心》,男“瑪麗蘇”和女“瑪麗蘇”們各顯身手,盡情滿足了大家的角色假想代入。
不過,當穿越照進現實,當你真的回到了歷史的某個點上,卻發現,這里也是步步驚心,依然需要處理和現實生活相似的種種。“黃粱一夢”醒來之后,又當如何自處呢?
這樣說來,穿越更是一種隱喻,它可以是時空的穿越改變,也可以是形式的改變;可以縱向,也可以橫向。若曦可以穿越到清朝,我們也可以穿越到舊日校園,昆曲也可以穿越到地鐵,你可以將自己的身心暫時放逐到另一處,感受一種本就可能的不同。穿越是一雙善于改變妝容的手,讓我們看見了生活的別樣性、多元性和可能性。讓我們來“穿越”……
人在當下心已遠
出鏡人物:吳先生 國企員工 35歲
吳先生是南京人,可是他一年去蘇州的次數比他去新街口還多。可能就是送妹妹到蘇州讀大學那次,去了一趟拙政園之后吧。
第一次逛園林,外人可能聽著夸張,可吳先生真切的感受就像回到了自己的家,無論坐在園子的某處,亭下、廊上、湖邊、石畔,都覺身心妥帖。后來再去,他一般都會攜帶上MP4之類,放上一曲《牡丹亭》,耳里聽著那婉轉纏綿的唱腔,眼前看著這淡泊嫻雅的園景,感覺人生得此半日閑,足矣。
“這種意境有沒有穿越的感覺?就好像你是這個園子的主人,于某個春日的午后,你在這園子里設戲臺,開堂會,宴請朋友,聽曲看景,享受人生的極度閑適?”
剛開始,吳先生總是不自覺地往蘇州跑,說起來是去看妹妹,可是跟妹妹一見完面他就跑到園林里呆上整天,泡在園林里的時間比陪妹妹的時間還長。時間久了,妹妹說,你哪里是來看我的,你是來看園林的。他雖然不好意思,可也才發現自己對于園林的愛。想不去看,可總是忍不住,自己也奇怪,為什么這么喜愛園林?為什么一走到園子里,心就覺得安定,而平常它總是在胸腔里上下撲騰,少有寧靜。可能前世他就是某個園子的主人,或是園林建造師,再要么就是個工匠,反正一定是跟園林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的。今世他一次次地去逛,就是為了滿足前世遺留的愿望和喜愛之情吧。
吳先生說,如果真的可以穿越,他蠻想穿越到晉代,成為一對兄弟王旬、王珉中的任意一個,一起建造自家的舍宅景德寺。然后再回到現代,看歲月流轉,一座古老的舍宅演變成為今天的環秀山莊。環秀山莊,位于蘇州城中景德路,面積僅為3畝。雖然它園內地盤不大,園外無景可借,但設計巧妙得宜,湖山、池水、樹木、建筑,融為一體;并且,假山一座、池水一灣,更是別出心裁,另辟蹊徑,兩者配合,佳景層出不窮。望全園,山重水復,崢嶸雄秀,可遠觀亦可近賞,有“別開生面、獨步江南”之譽,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產委員會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每次去蘇州,吳先生都要先去環秀山莊坐上半天,然后才去別的園子逛。
一次次逛園林,就好像一次次穿越,追尋自己的夢境,實現自己的愿望。因為愛園林,吳先生又從網上學到制作園林模型的方法,購齊全部裝備,就在家一塊磚一片瓦一根柱子一座亭子地搭建起了一座座迷你園林。那些磚和瓦都小到比指甲蓋兒大不了多少,一片片精細地搭建起來,是需要極大的耐心和定力才可以完成的,而吳先生就跟逛園林一般樂此不疲。
“這是真正的穿越,雖然我人還在當下,心卻早回到古時,我是一名園林建造師,正在完成一座園林的建造工作。”
如今,吳先生時而去蘇州逛逛園林,時而在家造造“園林”。建造迷你園林遇到技術難題時,他就在真正的園林里細細考察,仔細琢磨,當年的建造師是如何解決這一技術難題的,而他的妹妹早就畢業了。
吳先生說:“人仿佛真的有命定這回事,有人愛旅游,跟著旅行團上車睡覺,下車拍照,也挺開心。我呢,別的什么風景都吸引不了我,就愛園林。別人覺得蘇州就這么幾個園子,你都逛多少遍了,還來,怎么就看不膩呢?是啊,我就是不膩,越看越愛看,越看越覺得是自己的家,是自己的故鄉。有時候,不為看,就為坐在里面發發呆,也愜意。就好像轉了一趟家,補足了精神氣,再回到自己的城市,投入自己的工作,神清氣爽,精力充沛。”
(編輯 鄭儒鳳Zrf911@sina.com)
是“如果”讓我成長
出鏡人物:陳桓(化名) 在讀博士 30歲
陳桓不同于一般的博士,因為他是雙料博士;他這個雙料博士也不同于一般的雙料博士,因為他學的是兩個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專業,而且在兩個專業領域都做得非常好。最令人吃驚的是,他是從物理學轉學經濟法學的!據說,他的同學好友經常開玩笑地問他:“你究竟是不是人類啊?你是‘瑪麗蘇’吧?”
這也難怪,一米七八的他知識淵博,修養又極好,深得校園里廣大女生的喜愛,也常常被老師們稱贊,說他的學途不可限量,一定會成為一個頗有貢獻的優秀學者。不過,往前推若干年,如果陳桓那時聽到這樣的話,一定會滿腦門淌冷汗。
能夠讀南大大名鼎鼎的物理系,而且在博士階段已經做得很優秀的他,又忽然改變人生方向,三百六十度大轉彎,改學一門并不是十分容易的、需要付出極大心血的社會科學,他是不是瘋了?且不說他為什么這么做,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陳桓竟羞澀地說,其實他以前是個很自卑的孩子,而且不甚努力,生活沒什么動力,關鍵是沒有很好的毅力。大學前兩年是渾渾噩噩混過來的,到了大三時,同學們忽然一夜之間都長大了,開始考慮自己的未來,陳桓也不例外。不過,他在糾結和迷惘中盤桓了好久,直到有一天,他在百無聊賴地翻起了一本介紹世界各個大學的書,一張照片跳到了他的眼睛里——那是一個燈火通明的圖書館,里面坐滿埋頭讀書的莘莘學子……這就是著名的哈佛大學圖書館,而這張照片拍攝于凌晨四點,書中介紹說,這是哈佛的常態。
陳桓說:“我瞬間被這張照片擊中了。”這張照片徹底改變了陳桓的人生態度。他震驚、感動,而后自省,他反省自己對自己的人生真是太不負責了。他從前一直以為,在某一領域做得特別好的人一定是天資聰穎或者運氣特別好,而自己,肯定是最平凡普通的那個。而那張照片卻告訴他,人生一切夢想的實現都是靠自己虔誠的勤奮掙來的。
陳桓變了。從那以后,他的心里種下了一句話——如果我在哈佛。
“如果我在哈佛,那么我應該不會半途而廢;如果我在哈佛,我應該會比現在對待專業更加地有熱情,會和同學們做更深入的討論,會去查閱更多的書籍和資料,會更加具有責任感和使命感;如果我在哈佛,一定會用更嚴格的標準來要求自己……”陳桓就一直用這“如果”鞭策著自己,激勵著自己,觀照著自己。他的同學善意地取笑說:“陳桓每每夜深人靜之時就會穿越到哈佛圖書館呢!”也有同學這樣說:“他是從哈佛穿越到南大來的。”
自那以后,他順利考上了南京大學物理系碩士研究生,并獲得了碩博連讀的資格。那時,他也沒有忘記自己的“如果”,他告訴自己:“如果我在哈佛,我的專業水平肯定不足以讓我沾沾自喜。”后來,有個聲音在他心中越來越頻繁地響起——“如果我在哈佛,我肯定早已在思考我所真正想探索的和熱愛的,肯定會更加純粹和誠懇地去檢視自己心中的愿望吧!”后來,他心中的意愿逐漸明了,于是毅然放棄了物理學的研究,轉投社會科學,并且越走越深,樂在其中。
現在的陳桓,已經獲得了明年去哈佛做訪問學者的機會。他笑著說:“人生真是奇妙,原來這么多年,我的‘如果’并不是‘如果’,原來,我一直穿越在哈佛。”
電影,穿越人生的開關
出鏡人物:陳陳 事業單位員工 28歲
貓有九命,陳陳沒有。
但陳陳很慶幸,她是一個電影控,看一場電影,就仿如經歷了一場人生。
當她想哭的時候,就看憂傷的電影;當她想笑的時候,就看搞笑的電影;當她想思考人生的時候,就看哲理片……當下的人生難免會有乏味、灰心喪氣、痛苦難過的時候,可是陳陳不怕,因為她有電影。電影是陳陳穿越人生的開關,一按播放鍵,她就進入到了一個嶄新的人生。
在穿越小說《不負如來不負卿》中,女主人公要忍受著身體的傷害,一次次穿越到自己心儀的時代,滿足自己的需求,而陳陳不需要,陳陳只要打開一部電影就可以了。
陳陳原本是那種傳統意義上的好孩子,聽老師話,聽父母話,是與非的觀點完全來自于父母和老師的教導,從未產生過懷疑。直到她初初踏入職場,遭遇那場流言的襲擊。
作為職場新人,陳陳很乖,每天早早來到辦公室,打掃衛生,為辦公室前輩端茶倒水;多做事,少說話,寧吃虧,不還嘴,這都是父母教導的,她也認為是天經地義的。直到有一天,辦公室一位前輩姐姐直言不諱地問她,是不是特別崇拜某前輩男同事,特別愿意為他做事兒?前輩姐姐半體貼半警告地說,崇拜也可,多為他做事也可,但可不要有別的想法啊……聽到這些,她的腦袋“嗡”地就大了幾百倍,過后才知曉,辦公室里早有人開始傳言,這個小姑娘看上那誰誰誰了,可那誰誰誰卻是有家有室的人呢,小姑娘也不注意一點兒……
陳陳暗里流過多少淚,卻感覺無處可訴,無處可辯。事實上,她覺得自己也無從可辯,她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什么時候做出的行為讓別人產生了那樣的誤解,如果別人當她面確鑿地說出什么,她可能還可以有針對地辯一辯,否則,在別人的捕風捉影里,她從何說起?
這一切她不敢告訴父母,她可以想見,如果父母知道了,要么責怪她,要么讓她忍。可她既不想被責怪,也不想忍,她檢視自己踏入那間辦公室的一言一行,檢視來檢視去,忍不住在心底怒吼一聲:“我一直都很乖啊,到底是為什么啊?”
就在這時,陳陳看到了電影《八英里》。剛剛打開電影時,發現這部電影與陳陳往常看的電影風格完全不同,整個影片色調灰暗,而且最讓陳陳難以接受的是,里面的每個人都滿口臟話,仿佛他們不吐臟字兒就無法說話。陳陳本想關掉電影,可是,又被電影里那些年輕人的不顧一切、我行我素的勁頭兒吸引住了,于是緊繃著神經堅持看了下去。不想,看到最后,陳陳卻伴隨著主人公勇敢、正視并承認自己弱點的歌唱痛快地大哭了一場。是的,誰也不可以打倒你,除非你自己打倒自己!
一遍結束,陳陳又全身心投入地看了第二遍、第三遍……她一遍遍讓自己幻化成為電影中的主人公,被人誤解,遭人唾棄,傷心、憤怒,可是最終,他走出了這一切,他傲然站到眾人面前,堅定地宣布:我是我自己!
電影結束,陳陳擦干眼淚,平靜如常地上班下班。陳陳還是那個陳陳,她從來沒在任何人面前為自己辯白過半句,但陳陳卻又不再是以前的那個陳陳了,她學會拒絕,學會原則,學會在職場江湖保護自己了。穿越過那場電影,她已經擁有了嶄新的開始。
自此,陳陳愛上了看電影,直到成為一名電影控,而《八英里》成了她的最愛。下班回家,陳陳最愛的就是打開電腦,播放自己四處搜羅來的各種電影。長夜漫漫,多少年輕人覺得孤寂無聊,陳陳沉浸于電影的情節之中,又經歷了一段精彩的人生。
陳陳覺得,人生而有憾,可是電影卻為人帶來無限慰藉,看一場電影,仿佛穿越一場人生。短暫的人生里,擁有電影,就仿佛擁有了無數個輪回。
當生活在別處
“少年時的亦師亦友,青年時的脈脈相處,壯年時的共歷磨難,老年時的相視一笑。”這是曾風靡一時的穿越小說《不負如來不負卿》的開篇之語。小說中的女主角艾晴,為驗證歷史做了試驗小白鼠,幾次三番被推進時空穿越機。冥冥中的命運牽絆,她遇見了千古有名的高僧。于是,從年少到老去,她一次次地穿越,不斷穿越,不斷成長,歷經艱辛、苦澀與甜蜜心酸,千帆過盡,直至世事洞明,淡然一笑。
這部頗具典型性的穿越小說更像一則寓言,不僅讓人深思穿越的究竟,更讓人有一種恍然大悟的體味——當穿越到了別處,生活向你展現了另一種面貌,它會給你帶來什么呢?
穿越在一定意義上完成了我們的“超人”夢想。穿越是一面美麗的虛幻的旗幟,它幫助人們遮掩現實的種種不如意。穿越,是生活在別處的欲望投射。生活究竟是在此時,還是在別處?幻想穿越,正是“生活在別處”的情愫。
穿越,是一種如果,是一種假如。也許我們都曾在心中喃喃自語過諸多的“如果”和“假如”——如果這樣,假如那樣,我就會如何如何……會變得自信,會變得崇高,會改變做過的錯事,會彌補過往的遺憾,會去好好愛前世辜負過的那個人,會讓別處的人們因你的出現而更快樂、更溫暖、更睿智……
穿越到歷史中的人物,往往都從活潑銳利到淡定從容,這不僅因為他們已經知道了“未來”,更因為這知曉而增添了思索的深度和厚度。穿越到別處生活,觀照的卻是自己的心,再回首,看到的是更通透的世事和更成熟的自己。穿越到了別處,看懂了別處,也因為看懂了別處而看懂了自己、看懂了此處,也因此而更熱愛此處。在別處對自身的重新認識,獲得對生活意義的重新認識。換一雙眼看世界,再回來用這豐厚的經歷哺育自身,我們也因此而更開放、更包容、更懂得欣賞當下。
穿越小說中的穿越并不可求,而現實中的“穿越”仍可追尋:生活有許多機會靜靜等著你去“過把癮”;就算你不是黃蓉,不會武功,你住不了桃花島,認不了黃老邪當爹,但你真的可以擁有自己的靖哥哥和完美的愛情;可以去按著紅樓夢的菜譜做菜,順便想象著黛玉與寶玉的心事;可以去紹興的沈園里再吟誦一句“紅酥手黃藤酒”,穿越到唐婉和陸游的悲喜交集中;可以去園林里聽昆曲,陶醉于幽幽古意盎然的水磨腔;可以假想如今已羞于表達愛意的你變成小時候的自己再向母親要一個最溫暖的擁抱;還可以去和電玩愛好者玩一把真人版Cosplay;也許穿越到《水滸傳》里喝上幾碗酒、來上一盤牛肉,再啃上幾塊武大郎的燒餅,也就抹抹嘴回來了,跟去趟武林特色的主題餐廳沒多大區別。這樣的“穿越”,這樣的“生活在別處”,也不錯。
生活,有N張面孔。如果你想,“穿越”的心境隨時都能找到。
讓心靈落定、沉淀,但讓生活變得更加多姿,自己做生活的化妝師,為用更立體和豐富的生活方式和態度為心靈化妝,讓心靈的面孔和生活的面貌就這樣笑意盈盈地鋪展開來,讓活在當下變得一樣、甚至更加美好。那樣的穿越,不是逃避,而是深入;不是自得,而是了然;不是厭棄,而是更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