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了童話般的冰城哈爾濱,我們繼續向西飛。今天,我將要帶你游歷敦煌。游敦煌就免不了要說歷史,說歷史就是講故事。同學們,你們喜歡嗎?一起
出發吧!
三危山
小伙伴們,我今天帶你們來的三危山,被譽為敦煌八景之首呢!放眼望去,三危山東西綿延數十里,其開闊、遼遠卻能盡收眼底。“三峰聳立、如危欲墮,故云‘三危’。”三危山的三座山峰高聳直立,似乎會隨時倒下一樣,這就是三危山名字的來歷。
相傳,古時候三危山云霧繚繞,樹林里有一只奇異的鳥兒叫“三青鳥”。在一次撲救三危山森林大火時,這只鳥兒獻出了生命。三青鳥的傳說,使三危山更撲朔迷離、耐人尋味了。
三危山與莫高窟毗鄰,莫高窟就是因三危山的佛光而建。相傳,有一僧人行至此山,忽然看見金光萬丈,于是認為這里是不可多得的佛的福澤之地,便動手鑿窟,讓佛在此安家。作為一座佛教藝術名山,三危山至今仍然香火興盛。
幾經滄桑,幾度興衰,三危山也在變化著自己的容顏。但至今仍有三危樓、觀音井等多處景觀值得流連。
同學們,你們有沒有發現關于三危山的故事全部都是“相傳”?或許正是這么多的神秘故事,才成就了三危山,使它成為敦煌八景之首。
月牙泉
離開三危山,我們再到月牙泉。月牙泉因形狀酷似一彎新月而得名,你看出來了嗎?來到泉邊掬飲一捧泉水,甜絲絲的。泉面澄清如鏡,呈現眼前的是沙泉共生的天下奇觀。清風徐來,讓人心曠神怡。現在的月牙泉已經不是當年的風貌,清朝時這里還能跑大船呢。月牙泉在記載中一直是碧波蕩漾、水草豐茂的地方。但近二十年的墾荒造田,導致月牙泉水位下降,水少時泉中干涸見底,竟可走人!唉!月牙泉會不會消失呢?
其實,同學們,你們有沒有想過,保護月牙泉的責任,可能就在我們肩上呢!
陽關
同學們知道陽關,一定是因為唐代詩人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吧?“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首詩表現的是深摯的惜別之情。當時的陽關是西域和中原的分界線,出了陽關往西北看,就是茫茫沙漠,和關內的山明水秀有很大差異,于是人的心理也會發生變化。現在的陽關遺址就是一個小土包,上面有一個烽火臺的殘骸,我們可以想見當年的荒涼,體會到出陽關時內心的凄楚和悲涼。
走累了吧!坐下來歇歇,就席地坐在陽關古道上和飛飛一同欣賞《陽關三疊》這首古琴曲,在古韻中感受心中的敦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