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在云南的西雙版納境內,生活著一個約1萬人口的少數民族,叫基諾族。他們喜食螞蟻干、蝌蚪干、松鼠干,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可說是,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完美境界!
大自然恩賜的野味佳肴
你來過基諾族山寨嗎?沒來過?那有什么關系呢?就和我一起到他們居住的竹樓里作客吧,基諾人可是相當熱情的哦,主人會全家出動,來為你準備豐盛的美食呢。瞧:下酒菜有燴酸螞蟻蛋、蟒蚌拌臭菜、芭蕉葉裹蒸小螃蟹、煮酸筍等;湯菜嘛,就來碗松鼠干湯吧;至于主食,那可是早谷做的米飯,還有佐料,小動物苦膽拌辣椒粉和鹽巴呢。是不是很有鄉土氣味?
這些饒有風味的野肴是主人精心采集制作的?;Z族人只要發現山間樹上群集的螞蟻和螞蟻蛋包,就會興奮地爬上樹采摘下來。螞蟻蛋包有時可達幾千克重。螞蟻蛋小如米粒,大若黃豆,含有高蛋白營養,當嚼在嘴里時,會發出輕輕的“啪啪”聲。當四腳蝌蚪尚未變成青蛙、還保留著修長的尾巴時,烹調之后無骨又細嫩。那綠色蕉葉里裹著的桔紅色的蒸小螃蟹,來自山間的溪谷里。漫山遍野的竹林中,到處長著尖尖的、鮮嫩的竹筍,但基諾族人卻總是喜歡把它泡酸,然后招待客人。最鮮美的要算是松鼠干湯,基諾族人家家火塘上都懸著這種帶有熏制香味的鼠干。吃的時候,蘸上用苦膽、辣椒粉、鹽巴拌和的佐料,好家伙,辛、辣、苦、咸,真是滋味無窮?。∮绕涫窃谠餆岬暮导?,吃上這種菜肴,那可就更加爽神啦。
漫長的刀耕火種時代
吃飽了嗎?肚子鼓鼓的,來,聽我說說基諾的人文地理吧。咱這基諾山呀,屬亞熱帶,每年5到9月是雨季。這里山巒起伏、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在20℃。山上覆蓋著茂密的原始森林,山谷間大小河流縱橫,山上山下棲居著數千種鳥獸昆蟲。各村寨之間遠近不一,因山梁、森林、河流的阻隔,人們往來不多。
解放前,基諾族的社會狀態還處在原始社會末期。人們以血緣關系組成家族公社,共同勞動,過著一種原始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生活。早谷、玉米、棉花是主要作物,野菜、禽鳥、茅草和竹木是他們衣、食、住取之不盡的物質源泉。
他們的農事活動極為簡單。不選種、不施肥,一年中有半年的時間是用砍刀和火鐮砍伐大樹和灌木,待曬干后即火燒為天然肥。男人用小鎳鏟或削尖的木棍在前面戳洞,婦女在后面跟著點種。為了保持地力,他們從長期的勞動中總結了循環燒荒法的經驗,把山地分為若干塊,每年輪流火耕。如曼雅寨的循環周期為13年(劃13塊地,每年火耕1 塊),也有的是六七年不等。這樣就基本上保持著自己居地環境的生態平衡。
動植物的王國
生態環境保護得好,基諾山自然成了動植物的王國?;Z人的住宅多是竹樓,人們用圓木做樓架,用竹片做樓板及間隔;茅草編成草排,疊壓覆蓋在樓頂,既防雨又隔熱。竹、木和茅草在基諾山到處可以看見。
在太陽這個巨大能源的哺育下,基諾山的各類植物也競相生長。首屈一指的紅椿,可高達20米,紋理美麗,是理想的家具、船舶用材。黃葛樹被基諾族人稱為大青樹,高達20~30米,枝條茂密平伸,紫膠蟲常常寄生在樹上?,F在紫膠已成為基諾族人民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羅望子俗稱酸角,入藥有清熱緩瀉作用,茶余飯后吃上一只酸角,酸甜可口,相當開胃的呢。木棉樹又叫攀枝花,因為它的通氣性好,基諾族人常用把木棉木掏空制成蒸飯,味道清香誘人。
因氣候、土質適宜,基諾山生產普洱茶,基諾族叫它大葉茶。普洱茶品質優良、氣味濃厚,遠銷國內外?;Z山的喬木、灌木和草、竹、藤等資源豐富,郁郁蔥蔥,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
在偌大的基諾山中,更有很多昆蟲鳥獸。舉世罕見犀鳥就在基諾山的密林中安家落戶呢,尤其是雙角犀鳥,更是珍禽中的珍禽。野雞的種類就更多了,綠孔雀、斑鳩、啄木鳥也很常見。還時??梢姍C警靈巧的松鼠和竹鼠,它們在樹上、竹叢以采食堅果、漿果、竹根和昆蟲為食。
在基諾山里,鹿的種類也特別多。什么馬鹿、水鹿、黑鹿,棲息在草叢密林中,甚至就在基諾人的山寨旁也能看到它們的足跡。更有金錢豹在林中稱王稱霸,多數動物都是它的襲擊對象。不是我嚇唬你,在基諾山上千萬不要亂跑哦。
飛禽、猛獸,它們生活在基諾山的原始森林中,和成百上千的動植物相互依存,形成食物鏈和食物網,有機地共居一地,達到了這個“王國”的生態平衡。
珍惜我們身邊的世界吧。珍視生態的平衡吧。平衡,就意味著動植物的繁盛,意味著人與自然的和平共處,它無形地保護著祖國的山山水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