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還在學校時,那是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年紀,世界圍著愛情轉: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愛你。當我們走向人才市場時,那時始知愁滋味,工作成為了世界中心:世界最可悲的事情,不是做著一份你不想做的工作,而是你胸有經天緯地,卻手無縛雞之技。
工作,是每個畢業生要攻下的一座城池。每一個畢業生都是一個哈姆雷特,每一份工作都是座羅馬城。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一條大路都通羅馬城。進城,可以走城門,可以架云梯,也可以用木馬特洛伊。就看你對哈姆雷特、羅馬、特洛伊如何定義?
哈姆雷特,運用優勢基因
哈姆雷特為人們所熟知,原因有三:其一、“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諺語;其二、他王子的身份;其三、他提出的“生,還是死”式的疑問。這觸動了每個人身上三根神經:每個人都認為自己與眾不同,每個人潛意識里都認為自己是扼住自己命運咽喉的王者,每個人都對現實的人生充滿迷惘。
尊重每一個哈姆雷特的不同,讓他們往自己最優勢的方向的發展,他們才能成為自己領域的王子。職校,其實就是一個基因分流儀。三年“因材施教”的技能訓練,其實就是檢測優勢基因的過程。讓伊人明白自己到底是不是哈姆雷特,是哪個領域的哈姆雷特,用哪種方法成為哈姆雷特。
特洛伊木馬,嘗試多種可能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這是千百年來中國人的成功模式。以前是考科舉,后來是擠高考獨木橋,現在是公務員“國考”。但是十年寒窗無人問者眾,一舉成名天下知者寡。有人皓首窮經,讀成了書呆子和女博士,生活、嫁人都成了難題。
工作是一場淘汰賽,有人制定游戲規則淘汰應聘者,有人制定法則淘汰工作;有人選擇用一棵樹吊死一大群人,有一大群人選擇在同一棵樹上吊死,而有的人選擇在樹底下邊乘涼邊賣吊繩;但是邊乘涼邊賣吊繩的人卻要有足夠強大的內心,因為他要面對那些爭先恐后上吊的人的冷嘲熱諷:看,這個瘋子拿著繩占著樹卻不上吊!
希臘人攻特洛伊城,十年久攻不下,后用“木馬計”才得以成功。把自己裝進木馬送進城,有送羊肉入虎口的味道,卻有舍得孩子套得狼的功效。選擇讀職校,就意味著放棄了高考時“一舉成名天下知”的可能。但是人生絕對不是“自古考試一條路”,職校是“無限風光在險峰”的另一種可能。
羅馬,攻打你要的城池
每個人的心中必須有座羅馬城,那是我們寄托職業理想的地方。“條條大路通羅馬”——隨隨便便,我們就能擁有一份職業;“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篳路襤褸,一份理想的事業要用一生來經營。因此,在我們明白了自己是哪一種哈姆雷特,清楚要運用哪一款特洛伊木馬之后,我們要做的,是要認清楚自己要攻打哪座城池,然后從戰略到戰術條分縷析。
在做戰略規劃時,每個人都會做白日夢,把自己當成白雪公主,等著王子開著南瓜馬車把好工作送上門。然而,在做戰術分析時,很少有人能直面自己,客觀評估自己的才能。喜歡屠牛的不選擇“因材施教”,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為導向,培育自己“庖丁解牛”功夫,做個“解牛狀元”,而是堅守“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理論,熬成了范進也要中舉人。
職校就是要把這種狂熱的白日夢還原成現實。在這里,羅馬不再只充斥著“白骨精”。每個人可以根據自己所打下的地基,擁有的材料,所喜歡的風格構建自己的羅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