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史樞卿 北京利多為科技有限公司
世界奶價(本文所指奶價如無特別說明,均指生乳收購價,或稱牛場門口售奶價)的計算公式是依據美國農業部公布的大洋洲脫脂奶粉價格(SMP,1.25%乳脂率產品)、奶酪價格(Butter,82%乳脂率產品)以及對應的生乳比例,再根據換算系數計算出來的生乳收購價。具體公式為:
世界奶價=(奶酪價格-加工成本)/ 奶酪系數+(脫脂奶粉-加工成本)/ 脫脂奶粉系數
圖1是2006年1月到2010年12月中國奶業主產區生乳平均收購價與世界奶價(以人民幣計算)的月度變化圖。

圖1 中國奶業主產區生乳收購價和世界奶價的月度變化圖
從圖1可以看出,中國生乳價格波動性要小于世界奶價的波動性。中國的奶價既沒有在2007年下半年出現翻番上漲,也沒有在2009年巨幅下跌。然而,2010年以來,中國的奶價在多數月份高于世界奶價,或者說2008年9月以來,中國的奶價普遍高于世界奶價,這是歷史性的變化——中國生乳收購價開始超越世界奶價。這一點值得引起高度重視。

圖21996 ~2009年澳大利亞、新西蘭與世界奶價走勢圖

圖3 2009年世界各國的奶價
由于大洋洲特別是新西蘭,在世界牛奶貿易中占有主導地位,其奶價波動與世界奶價的變化趨勢最為接近。圖2列出了1996年以來世界奶價與澳大利亞、新西蘭牛奶的原奶收購價格。
世界奶價波動范圍從1986年、1999年、2002年的低點約10.8 美元/100 kg奶到2007年的年度平均奶價46.2 美元/100 kg奶,奶價的波動率為43%。
從1998~2009年全球主要農產品價格的波動率來看,生乳價格和飼料價格的變動最大,分別為43%和34%,遠高于同期的棉花(11%)、茶(14%)、牛肉(19%)和可可(23%)。生乳是農產品中價格波動最大的,其波幅從2006年開始增大。
世界各國奶價經過2007年的大漲后,2008年和2009年持續回調,但仍高于2006年前的最高價格。圖3顯示了2009年各國的奶價。
從圖3可以看出,2009年多數國家的奶價都是30~40 美元/100 kg奶。2009年世界奶價為26.2 美元/100 kg奶,低于2008年的40 美元/100 kg奶,除日本、土耳其、埃及、巴基斯坦、菲律賓等國家外,其他國家2009年的奶價都低于2008年。根據IFCN(國際奶牛場經濟學會,下同)最新的各國奶價來看,多數國家2010年的奶價已回升到2008年的水平,即40 美元/100 kg奶。

圖4 歐洲主要國家歷年奶價圖

圖5 亞洲主要國家歷年奶價圖

圖6 2009年世界各國的IFCN奶牛飼料價
從圖4、圖5歐亞兩大洲奶價歷史圖可看出,主要歐洲國家的奶價在2008年達到最高值,在2009年多數又跌回到了2006年以前的水平。相反,多數亞洲的奶價2009年僅略有下跌,跌幅不大。
每千克IFCN飼料價格是指0.3 kg的豆粕和0.7 kg的玉米組成的價格。IFCN世界飼料價格中豆粕按CIF鹿特丹到港價格計算,玉米按FOB美國海灣出口價格計算,數據資料來源于世界銀行數據庫。

圖7 歐洲、美洲、亞洲和大洋洲歷年飼料價格變化圖

圖8 世界主要國家本幣與美元的匯率變化圖
I F C N飼料價格在經歷了2007~2008年的大幅上漲后,2009年開始下降。2009年IFCN世界飼料價格為23.8 美元/100 kg,比2008年的28.4 美元/100 kg下降了16%。
她生的那個孩子,粉溜溜的一團,見人就笑,一點也不知道我曾經想偷賣掉他,喜歡趴在我身上親得我滿臉口水,瞇著黑葡萄似的眼睛,用小糯牙撲哼撲哼,把我的胳膊當成一塊肉賣力地啃。
2009年世界各國的IFCN奶牛飼料價格如圖6所示。飼料價低的國家主要有加拿大、澳大利亞、俄羅斯和阿根廷,均低于20 美元/100 kg。中國是飼料(精料)價格高的國家,為34 美元/100 kg(相當于1 kg混合精料2.33 元人民幣)。與中國飼料價格接近的國家有以色列、埃及、伊朗、土耳其、比利時、保加利亞、智利和菲律賓。飼料價格較高的國家有日本、挪威、愛爾蘭、瑞士以及非洲的喀麥隆、蘇丹、埃塞俄比亞。
從圖7來看,各國的飼料價格與世界飼料價格走勢(圖中黃顏色標示)基本吻合,反映出全球飼料價格走勢基本一致。
在歐洲,德國和波蘭的飼料價格一般高于世界水平,在經歷了2008年飼料價格飆升58%達到36.7 美元/100 kg后,2009年又降到了2007年的同期水平(24.1 美元/100 kg),但總體價格水平仍然較高。相反,歐洲的烏克蘭飼料價格除了2007年略高于世界飼料價格外,一直都低于世界飼料價格20%~30%。
在美洲,美國、阿根廷和巴西3個主要國家的飼料價格均低于世界價格。美國一般比世界價格低13%;巴西低10%;阿根廷在2004年前比世界飼料價格低15%,2005年起比世界價格低31%。

圖9 2009年全球各國奶價占鮮奶市場零售價的比例
在亞洲和大洋洲,印度的飼料價格與世界價格水平極為接近。新西蘭飼料價格一般比世界價格高20%。中國的飼料價格遠高于世界飼料價格,幅度在16%~61%之間,平均高于世界飼料價格38%。2006年以來,中國的飼料價格漲了57%,與多數國家2009年飼料價格回落不同,2009年中國的飼料價格以人民幣計基本沒有下跌,以美元計與2008年歷史最高水平持平,為34.1 美元/100 kg。到2010年底,中國的飼料價格已突破了2008年的高點(2.33 元人民幣/kg),達到了2.50 元人民幣/kg(約合37.4 美元/100 kg)。
國際奶價的比較,需要用國際貨幣來衡量。目前公認的國際貨幣仍然是美元,因為各國本幣與美元匯率的變化,有時會造成以本幣表示和以美元表示奶價的變化程度,甚至趨勢不同。
圖8是2006~2010年6月主要國家本幣與美元的匯率變化圖。以2006年1月的匯率作為基期(按100計),數值走低的國家有日本和中國,表示日元和人名幣是升值趨勢。反映到國際奶價的比較上,中國現在的奶價用美元表示比用過去匯率表示的奶價要高。這也解釋了為什么以人民幣表示的中國奶價若換成以美元表示,會更高于世界奶價。
盡管近年來美元幣值有所波動,但仍維持在相對均衡的水平,因此,仍以美元作為“貨幣錨”來看其他貨幣的升貶值情況。相對于美元,貨幣長期大幅貶值的國家有烏茲別克斯坦和烏克蘭,現在100 美元能換來的蘇姆(烏茲別克斯坦的貨幣),是過去的1.6 倍;長期小幅貶值的國家有墨西哥、阿根廷和土耳其;短期貶值又回升到穩定狀態的國家有瑞典、新西蘭。幣值穩定的國家有印度和伊朗。
以新西蘭為例,2009年奶價以本幣計,比2008年的高奶價降低了18%。而2009年新西蘭元兌美元匯率貶值12%,故以美元計價的新西蘭奶價只降了8%。
因此,匯率變化可能影響到美元表示的奶價的波動率,如中國的奶價變動被高估,新西蘭的奶價波動則被低估。僅以2009年一年為例,中國人民幣兌美元的波動率相對其他國家來說是極低的,即人民幣兌美元保持穩定。而對全球68%的國家來說,2009年與2008年相比,貨幣兌美元呈現大幅貶值,貶值幅度超過了5%。有12個國家貶值超過了20%,如俄羅斯盧布兌美元貶值了28%,烏克蘭格里夫納貶值了52%。
奶價與鮮奶市場零售價(消費者奶價)的比率是反映奶價波動的一個重要指標。
鮮奶市場零售價較高的國家有加拿大、澳大利亞、沙特阿拉伯、日本、韓國、泰國、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法國、西班牙、挪威、芬蘭等,其奶價均高于1 美元/kg。鮮奶市場零售價國家有印度、印度尼西亞、白俄羅斯、尼日利亞、伊朗,其奶價低于0.5 美元/kg。
從圖9可看出,2009年全球各國奶價占鮮奶市場零售價的比例在20%~60%之間。原奶收購價占鮮奶市場零售價比例超過60%的國家有加拿大、印度、伊朗、沙特阿拉伯、印度尼西亞。這些國家中,多數有奶農合作社參股的乳品加工業或較強勢的奶農定價機構,奶農共享加工業利潤。

圖10 2006~2009年世界各國奶價月度變動幅度圖

圖11 2006~2009年世界各國奶價絕對變化金額圖
另一方面,隨著奶價的變化,鮮奶市場零售價也相應變動。2009年與2008年相比,在全球有超過2/3的國家,鮮奶市場零售價的變動幅度大于原奶收購價的變動,反映出鮮奶市場零售價的過度波動。對于奶價占鮮奶市場零售價比例高的國家,如加拿大、印尼和印度,當原奶收購價在5%范圍內變動時,鮮奶市場零售價變動幅度小于5%。這意味著供應鏈整合得好的國家,奶價波動率低。
總的來說,奶農并不希望奶價過度波動,由于一般情況奶價占鮮奶零售價的50%左右,加之收購價變動小于零售價變動,因此零售價上調帶來的利潤只有較少部分能傳導到原奶收購價上。即便如此,原奶收購價的波動也十分巨大。圖10是2006~2009年各國以本幣計的奶價的月度變動幅度圖。4 年內多數國家的原奶收購價變動幅度超過50%。變動最大的國家有烏茲別克斯坦,4 年后奶價是原來的3倍,印度尼西亞奶價翻了一番。奶價變動雖然風險巨大,但同時也意味著機會,奶農能在高奶價期間,通過多銷售生乳獲得高收益。
對乳品加工企業來說,他們在全球范圍內尋找低奶價地區,更希望奶價的相對穩定,即奶價(原奶收購價)的漲幅絕對值小。圖11是2006~2009年世界各國奶價(以美元計價)絕對變化(漲價)金額圖。漲價金額高的國家,即原奶超過30 美元/kg的有日本、中國臺灣、烏茲別克斯坦、荷蘭、愛爾蘭、澳大利亞和俄羅斯。如果乳品企業在這些國家投資,風險就會比較大。
國際油價攀升引起飼料價格的上漲,進而導致奶價的上漲,奶價波動率隨世界經濟形勢和貨幣政策的變化而加大。當前國際奶價上漲幅度大于國際飼料價格的漲幅,因此牛場利潤指數較好。奶農應抓住機會,充分利用高奶價階段積累利潤,以應對未來奶價的下降周期。
隨著中國全球化進程的加快,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國的增加,走一條用世界土地來供應中國牧草和精飼料,養殖中國奶牛的道路,是中國奶業保持國際競爭力,實現快速發展的重要途徑。同時,應充分利用我國的人力資源優勢、技術后發優勢、地理區域優勢來提升中國奶業的全球競爭力。在這種情況下,我國的規模化牛場和沿海口岸的牛場在未來奶牛養殖業發展過程中,將具有一定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