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雷永軍 李炳龍 普天盛道企業策劃公司
在中國,液態奶整合的大幕幾次拉開、閉合,已經10 年了。縱觀過去10年的競爭,今天的格局基本已定。作為典型的快速消費品,液態奶雖然發展很快,整合也很殘酷,但占很大比重的消費者是沖動性購買的。對于液態奶的消費,忠誠度整體上不如嬰幼兒奶粉高,這給很多企業帶來了提升的空間和機會。另外,最重要的是液態奶領域不存在外資品牌參與競爭的情況,是由國產品牌牢牢掌握著市場份額。和奶粉行業相比,液態奶企業家都有快速發展的夢想。
夢想歸夢想,夢想要成為現實,需要很多因素促成。從普天盛道的觀察來看,中國液態奶的競爭到了最為關鍵的3 年。可以說,企業如果在這3年發展了,就有未來;如果在這3 年荒廢了,未來就只能是在競爭中節節敗退。這種情勢,多少有點像羅貫中筆下的“三國演義”。
國內大品牌,主要為蒙牛、伊利、光明3 家。它們的特點是具有全國性的品牌影響力,經銷渠道遍布全國,銷售額百億元以上,企業總體實力強大,而且都有自己的“拳頭”利潤產品。如蒙牛之特侖蘇、伊利之金典、光明之莫斯利安。
我們可將這類企業比作三國時的曹魏。他們具備最強的實力和最多的資源,糧草充足,勢力雄厚,不乏精兵猛將,如許褚、典韋、張遼、夏侯惇等。由這類企業完成全國性液態奶市場整合的幾率最大。
但是這3 家企業也有可能是袁紹,雖然實力強大,卻在關鍵時刻戰略失誤,可能釀成快速失敗的結局。
對于全國性大品牌蒙牛、伊利、光明,普天盛道建議的策略是:發揮自己的資源優勢,用數倍于對手的資源對區域性品牌進行各個擊破。
比如蒙牛,可拿出其在3~5 個省的利潤投入到1 個原本由區域品牌占優勢的市場,在1~2年內將該對手徹底打垮;之后再整合,集中資源征服另1 個省份的區域品牌。
這是曹操逐步削平群雄、統一北方的策略,后來南征劉表也是以強擊弱。當年,曹操如果能耐心一點,先用1 年時間將劉表的舊勢力整合進自己的統治,然后再對江東用兵,那統一中國幾乎毫無懸念。
北京的三元、陜西的銀橋、遼寧的輝山、江西的陽光、重慶的天友、廣西的皇氏甲天下等,都是區域型乳品企業。它們的特點是在自己發家的大本營里耕耘了幾十年,在本區域有較好的品牌基礎、網絡優勢和消費者的傳統認同感。
同時,這些企業也有自己的核心產品和利潤產品體系,雖然還有很多地方不是十分完善,卻牢牢把握了不少當地的消費者,一直發展較好。
這類企業可比作三國時的孫吳,三代經營,與江東士族結為一體,占有一隅之地,也有問鼎中原的機會。
對于這些較強的區域性品牌(年銷售額在10 億元以上),普天盛道建議的策略是:學習孫氏統治江東的辦法,用好“地利”,和當地經銷商結成穩固的廠商聯盟,對當地消費者進行持續的本土品牌情感公關,在自己的根據地區域內形成絕對的強勢地位。
當全國性品牌進攻本市場時,區域強勢企業必須作出強硬的回應,使對手意識到要在這里壓倒我必須付出非常慘重的代價,從而使對手掂量到底值不值得,強龍能不能壓住地頭蛇。對區域強勢企業來說,能使強大的對手在本地趨于保守,將戰略攻擊點轉移到其它地區就是勝利。
當然也有可能在這些企業中出現劉表之流,不懂得抓住改革機會,掌控不了團隊,改革不了組織,在機會和人才面前,不懂得公司治理結構的轉換,最終可能落得企業倒閉的風險。想想,三國劉表,當時實力也很強大,但是在發展中失敗得最快,這給區域強勢企業敲響了警鐘。
從全國來看,區域小企業仍然有不少。雖然這些企業發展得不算好,但是依然有一些利潤;雖然他們的生存環境很惡劣,但是他們善于游記,生存得還不錯。
此類企業如大理蝶泉、昆明雪蘭、安徽白帝、青島琴牌、杭州雙峰等,它們是新希望乳業在全國各地控股或參股的下屬關聯企業。雖然同時屬于新希望,但是這些企業依然是單品牌運作的,所以仍屬于區域小企業。
普天盛道將這些小企業比喻為蜀漢。蜀漢的劉備最早就是個體戶,然后是小企業,再然后是區域大企業。劉備一生戎馬、顛沛流離,但始終抱有“恢復漢室”的夢想。劉備堅持的發展邏輯是“人和”,在今天看來他有3 個特點:一是有團隊,劉關張趙諸葛;二是有產品,“匡復漢室”;三是有策略,借荊州、取西川、平南蠻、望中原。
希望這些區域小企業,在團隊整合上,學習劉備,發揮“人和”的最高境界,只有獲得關羽、張飛、趙云、諸葛亮這樣的團隊才有發展、競爭的可能;在產品上,高舉“仁義”的品牌,豎起一面獨特的旗幟,利用重復性的公關活動將其深入人心;在策略上,不盲目、不自卑、不激進,制定階段性的、明晰的發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