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 芹 黃海琴 曹 力
(江蘇省姜堰市中醫院,江蘇省姜堰市,225500)
化療是惡性腫瘤系統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所采用的抗癌藥物選擇性不高,在殺傷腫瘤細胞的同時,對機體的正常細胞,特別是對造血細胞、淋巴細胞、口腔細胞及胃腸道黏膜上皮細胞、毛囊細胞及生殖細胞等增殖旺盛的細胞也具有殺傷作用,常成為化療藥物提高療效的主要障礙。多數藥物對機體重要器官如肝、腎、心、肺等都有一定毒性作用,致使這些器官的功能受損,重則危及生命。因此,防治化療所致的不良反應,對減輕患者的痛苦,提高有效率,保證患者的生存質量,顯得尤為重要。臨床實踐已經證明中醫藥輔助化療能減少化療毒性的發生率,減輕化療毒性程度,保證化療的順利完成[1]。目前,我國多數學者對中藥配合化療治療腫瘤有了較明確的共識,即治療的重點為最大限度促進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復,改善氣陰兩虛和脾胃失和證候,體現中藥扶正培本的治療原則。中藥配合化療,減毒增效作用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化療藥物在殺傷瘤細胞或抑制其生長的同時,對機體的骨髓造血細胞同樣有毒害作用,常成為化療藥物提高療效的主要障礙。化療藥物不僅殺傷造血干細胞和祖細胞,還可引起骨髓萎縮和纖維化。由于WBC減少,感染機會增加,抗生素、抗真菌藥物及磺胺類的使用又加重骨髓損傷[2],造成惡性循環。郭軍[3]對中藥防治腫瘤化療所致骨髓抑制的臨床研究表明以滋補肝腎、健脾養血為主要治則的方劑(生地黃、山藥、女貞子各20g,黃芪、茯苓、白術、白芍、牡丹皮、連翹各15g,當歸12g,澤瀉10g,補骨脂6g)可明顯減輕化療的骨髓抑制情況,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對臨床主觀癥狀的改善、生活質量的提高和生存時間的延長有著良好的療效。張榮華等[4]觀察惡性腫瘤放、化療白細胞降低的患者共64例,治療組34例采用健脾益腎升白湯治療,對照組30例采用利可君片治療。治療組的總有效率為91%,而對照組僅為63%,2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提示健脾益腎升白湯對惡性腫瘤放、化療后白細胞減少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雷妍瑋[5]觀察已確診需內科化療的惡性腫瘤患者260例,在化療期間同步靜脈滴注黃芪注射液,發現有輔助升白細胞作用。張盤根等[6]觀察自擬升白湯(人參、黃芪、雞血藤、菟絲子、當歸、何首烏、黃精、白術、大棗)對化療后白細胞減少癥的預防作用,結果治療組白細胞減少癥的發生率為23.3%(7/30),對照組白細胞減少癥的發生率為73.3%(22/30),治療組未見任何副作用,認為升白湯預防化療后白細胞減少癥具有療效可靠、價格低廉、無副作用等優點。張秋坤等[7]觀察益氣養陰生血中藥(炙黃芪、紅參、當歸、熟地黃、鹿角膠、龜甲膠、阿膠、陳皮、砂仁、雞血藤、龍眼肉、黃精、炙甘草、枸杞子、紅棗)治療癌癥術后化療所致白細胞減少癥。患者分為兩組對照,以用藥后第8天第1次測定的白細胞數為準,結果中藥治療后白細胞明顯升高,恢復時間縮短,臨床癥狀明顯改善,認為中藥可保護骨髓功能,減輕化療毒副作用,有利于保證化療方案的正常實施。
腫瘤化療消化道副反應包括惡心、嘔吐、食欲下降、腹脹、腹痛、腹瀉、便秘等,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營養狀況、免疫功能、化療效果及耐受性。中醫認為,化療藥物之所以引起患者消化道反應,是因為化療藥物之毒邪損傷了脾胃運化之功,使得清陽不升,濁陰不降。脾胃為后天之本,主水濕運化,為水谷精微氣血化生之源,人體所有臟腑組織抵御化療藥物的損害,都有賴于脾胃氣血的旺盛及運化水濕功能的強健。減輕化療消化道副反應也就有助于恢復脾胃功能,氣血得以化生,水濕得以運化,從而減輕骨髓毒性、心肝腎功能損害、周圍神經損害、脫發等其他化療副反應。由此可見減輕化療消化道副反應是減輕化療其他副反應的核心環節,對保證化療順利進行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近年5-HT3受體阻斷劑昂丹司瓊已廣泛應用于化療引起的惡心嘔吐,臨床常配合甲氧氯普胺應用,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根據臨床觀察,5-HT3受體阻斷劑對部分患者化療后的嚴重惡心嘔吐控制不理想,同時可引起頭疼、頭部及上腹發熱、靜坐不能、便秘、腹瀉、發疹、轉氨酶升高等副作用[8]。研究結果表明,加味旋覆代赭湯[人參10g,旋覆花10g,代赭石30g(先煎),姜半夏 10g,厚樸 10g,陳皮 10g,蒼術 10g,茯苓 15g,白術10g,黃連6g,吳茱萸 10g,生姜 10g,大棗5 枚,炙甘草10g等]防治化療所致惡心嘔吐反應效果比較確切,與昂丹司瓊對比,顯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總有效率也較對照組高;無毒副作用,化療過程中除惡心嘔吐外其他癥狀也較對照組明顯少[9]。
化療藥物作為抗腫瘤藥物大多具有細胞毒,在殺傷腫瘤細胞的同時,也會不同程度地抑制或降低腫瘤患者的機體免疫功能。免疫功能缺陷或下降,又促使腫瘤復發或轉移,使病情進一步惡化,對患者的預后產生不良影響。免疫抑制現象在晚期腫瘤患者和歷經多程化療的患者身上更為明顯。因此,提高和增強患者的免疫功能是臨床醫生極為重視的關鍵問題。臨床研究證明,扶正中藥尤其是補氣藥和助陽藥可激活機體免疫細胞活性,使之吞噬功能增強,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在與化療共用的同時可提高化療之療效。在腫瘤患者中,T淋巴細胞亞群比例失調,提示患者免疫功能失調,抗腫瘤效應減弱,導致腫瘤復發,預后較差[10]。研究表明益氣養精中藥(黨參10g,當歸10g,黃芪100g,莪術10g,三棱10g,白花蛇舌草10g,丹參10g,赤芍、白芍各10g,陳皮10g,白術10g,大棗10枚)可糾正患者的外周血T細胞百分比,明顯改善細胞免疫功能,而且效果比較明顯[11]。
呃逆是化療的近期副作用之一,呃逆的發生在某種意義上預示著病情的嚴重程度[12]。早在《素問·寶命全形論》中指出,病情嚴重情況下的呃逆往往為預后不良之征兆。宋代嚴用和《嚴氏濟生方·咳逆論治》也指出,大抵老人、久患病者、虛人及婦人產后有此癥者,皆是病深之候,非佳兆也。《景岳全書》曾說“惟屢呃為患及之甚者,必其氣有道或脾腎元氣大有云竭而然。元氣敗竭者,乃最危之候也”。中醫認為呃逆由飲食、情志、六淫,正氣虧虛,痰飲血瘀等因素導致的胃氣上逆引起,應辨證施治,常用方劑包括丁香散、安胃飲、枳實導滯丸、五磨飲子、旋覆代赭湯、血府逐瘀湯、附子理中湯、益胃湯、定呃湯、六君子湯、二陳湯、平呃散、兩宜湯、解呃丹、平順散、術芩湯、呃畏一二湯、止呃湯、丁香柿蒂湯等20余種。馬蘭花對六君子湯加減治療腫瘤化療后呃逆進行了研究,認為療效肯定,標本兼治,解決了患者痛苦,提高了生活質量,增強了患者體質,也使患者得以繼續化療[13]。
肝腎功能損害為化療藥物常見的副反應之一,常成為臨床上化療不能如期完成的主要原因之一。趙峻[14]報道采用柔肝健脾方(黨參 30g,黃芪 30g,白芍30g,山藥 30g,薏苡仁 30g,茯苓 15g,白術 10g,虎杖15g,靈芝6g,丹參15g)隨證加減防治肝癌化療栓塞術后肝損害患者,結果顯示:治療組TACE治療后1個月血清丙酮酸氨基轉移酶(ALT)、γ-谷氨酰轉肽酶(GGTP)、總膽紅素(TB)和直接膽紅素(DB)均較治療前無明顯改變或只有輕微升高(P>0.05);對照組則ALT、GGTP、TB和 DB均較治療前升高(P<0.01)。提示柔肝健脾方能防治肝癌化療栓塞術后肝損害。周堅等[15]觀察黃芪注射液對DDP等化療藥物所致毒副反應的治療作用,發現黃芪注射液可明顯減輕其毒副反應,改善肝腎功能。李戈等[16]以益氣活血、補腎利水為治療原則,運用芎黃湯(黃芪、大黃、川芎、冬蟲夏草)治療DDP所致腎損傷,結果顯示芎黃湯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1%,常規水化治療組總有效率為74%,二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芎黃湯能較好地改善腎功能。
以往化療藥引起手足綜合征的程度較輕,如長春堿類、鬼臼堿類,可由于劑量的累積,引起肢體由遠端向近端的進行性麻木、感覺異常,偶可見伴有疼痛,體檢可見皮膚感覺或腱反射的減弱及缺失,甚至肌無力等。以往應用維生素B1、維生素B12,避免冷熱刺激等對癥處理等待自然恢復,并無特效方法。如今,奧沙利泊(草酸鉑)、卡培他濱(希羅達)、紫杉醇等化療藥應用日漸增多,手足綜合征的發生率及嚴重程度都有所增加,影響生活質量,患者有要求中藥治療的迫切愿望。中醫對化療藥引起的末梢神經炎無專門記載,古有“不仁”“頑痹”的記載,對肢體麻木伴有痛癢癥狀等常責之為邪毒蘊積、氣血不運、風痰痹阻等病機,可用益氣活血、祛風通絡、化痰解毒等治法。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加紅藤、絡石藤以通絡,白蒺藜、鉤藤以驅風,雞血藤、蘇木活血養血以及天麻鉤藤飲等傳統方劑,有一定的效果。中藥煎劑浸泡外洗可加速恢復,常用藥有海桐皮、秦艽、川續斷、桑寄生、紅花、白芷等,冰片以白酒溶解兌入可加快中藥透皮吸收[17]。
綠豆、甘草、豬苓、茶葉、金櫻子、覆盆子等能減輕或消除化療引起的出血性膀胱炎和尿路刺激癥狀。黃芪、黨參、山藥、茯苓、白術、焦三仙、雞內金、當歸、龜甲、淫羊藿、巴戟天、丹參、三棱、莪術、水蛭等能益氣固本而培其真元,化瘀通絡而消腫鎮痛,健脾胃、強倉廩,使患者疼痛減輕,精神、食欲、睡眠等一般情況改善,體質增加,使生活質量得以提高。化療藥以及其他藥的發展日新月異,一些新藥的不良反應日漸暴露,例如靶向治療中,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抑制劑的皮膚毒性引人注目。對于皮膚毛細血管擴張、紅疹、膿皰、足趾濕疹、滲出性皮膚反應,應用清熱利濕、涼血解毒為基本方法,以四妙丸為主方(基本成分為黃柏、薏苡仁、蒼術、懷牛膝、牡丹皮、苦參、白鮮皮、地膚子)應用于臨床,收到較好療效。
中醫藥在我國歷史悠久,資源豐富,抗癌中藥復方和單味藥很多。用中藥配合化療治療惡性腫瘤,在改善臨床癥狀、生活狀態和生活質量、減輕毒副作用方面均優于單純化療,所以中西醫結合治療惡性腫瘤應是首選治療之一。對晚期惡性腫瘤實施綜合治療,提高腫瘤患者的生存期和生存質量,是今后非常值得研究的課題。但由于中醫辨證思路不統一,所選化療方案不統一,且沒有進行嚴格的隨機對照,導致各臨床報道數據不一,故中醫藥對化療的減毒增效作用還需進一步觀察。但可以相信,隨著更有效的化療方案的出現、中醫辨證治療的統一以及中藥制劑的開發,惡性腫瘤的治療一定會取得更好的臨床療效。
[1]甄永蘇.抗腫瘤藥物研究與開發[M].北京:化工工業出版社,2004:102-104,112,115.
[2]潘宏銘,耿寶琴.腫瘤化療的毒副反應和防治[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91-92.
[3]郭軍.中藥防治腫瘤化療所致骨髓抑制的臨床研究.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07,13(4):304,318.
[4]張榮華,柏干蘋,唐倩.健脾益腎升白湯治療腫瘤放化療后白細胞減少癥.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9,18(9):1013-1014.
[5]雷妍瑋.中藥黃芪注射液在惡性腫瘤化療中減毒扶正作用.醫藥論壇雜志,2003,24(23):50.
[6]張盤根,徐克友.升白湯預防化療后白細胞減少癥.中華實用中西醫雜志,2003,16(4):539.
[7]張秋坤,程宏亮.中藥治療放化療所致白細胞減少癥療效觀察.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3,13(12):1388.
[8]高恩民.臨床實用藥物手冊[M].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03:361.
[9]郝衛平,林艷翠.加味旋復代赭湯防治化療嘔吐.光明中醫,2008,23(10):1573.
[10]梁超,張勝華,蔡照弟.早期腸內應用四君子湯對消化道腫瘤術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5,25(12):1070-1072.
[11]呂杰,馬福春,康寶金.中藥湯劑對晚期惡性腫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28(8):6842-6843.
[12]王永炎.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7.
[13]馬蘭花.六君子湯加減治療腫瘤化療后呃逆的臨床研究.中醫中藥,2007,45(6):71,80.
[14]趙峻.柔肝健脾方防治肝癌化療栓塞術后肝損害療效觀察.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2009,33(1):35-36.
[15]周堅,劉時覺,林建武,等.黃芪注射液對腫瘤化療減毒作用的臨床觀察.浙江中醫雜志,2007,42(3):179-180.
[16]李戈.芎黃湯改善順鉑腎毒性療效觀察.遼寧中醫雜志,2006,33(4):425-426.
[17]李佩文.中藥減輕腫瘤化療不良反應的思路轉變.疑難病雜志,2008,11(7)641-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