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蓮,史興海,朱慧珺
(山西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32)
蕎麥有甜蕎和苦蕎2個栽培種。其中,苦蕎被譽為“五谷之王”,集七大營養元素于一身,不僅有卓越的營養保健價值,還含有其他糧食作物所不具有的特種微量元素及藥用成分,對現代“文明病”及中老年心腦血管疾病有預防和治療功能,是國際上公認的藥食兼用的作物。世界其他各國種植的蕎麥都為甜蕎,唯有我國既種甜蕎又種苦蕎,種植比例約為2∶1。我國是世界上唯一大面積種植苦蕎的國家,栽培面積約30萬hm2,產量為30萬~50萬t,二者均居世界第1位。
苦蕎主要集中種植在我國西南地區的云南、四川、貴州等省的高海拔山區、高原和高寒地區,山西、陜西、甘肅、寧夏、重慶等省(市、區)也有種植,其主要作為產地人民的糧食或飼料。20世紀80年代,我國科學家開始研究利用苦蕎加工食品;20世紀90年代以后,日本及歐美國家的科學家才開始研究苦蕎[1]。
國內外科學家研究表明,蕎麥含有藥用成分生物類黃酮[2]和蕎醇,莖、葉中含量比種子中多[3],苦蕎含量比甜蕎多[4],苦蕎籽實中含量約1.6%。槲皮酮及其苷類是類黃酮化合物,具有抗炎、止咳和祛痰作用。其他糧食作物不含的蘆丁在苦蕎中含量豐富。蘆丁是槲皮酮-3-0-蕓香糖苷,主要生理功能是強化血管,增加毛細血管壁通透性,降低血脂和膽固醇,對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有較好的預防和治療作用,并有控制和治療糖尿病、防止癌變等功效[5-6]。苦蕎含有其他糧食稀缺的硒。硒是人類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人體中的硒元素是谷胱甘肽過氧化酶的必需組成成分,該酶能將有害的過氧化物還原成無害的羥基化合物,從而保護細胞膜的結構與功能。硒化合物又是產生生化紊亂引起癌癥和衰老的過多自由基的捕獲劑。硒還可降低致突變性,修復脫氧核酸,控制細胞分裂繁殖,從而起到抗癌[7]的作用。苦蕎含有大量的銅,能促進鐵的吸收和發揮,防治貧血病。苦蕎還含有較多的2,4-二羥基順式肉桂酸,含有抑制皮膚生成黑色素的物質,有預防老年斑和雀斑發生的作用。苦蕎含有的胱氨酸和半胱氨酸,具有較高的放射性保護作用[8]。苦蕎還含有其他糧食所沒有的葉綠素,含量為0.42 mg/100 g,能均衡人體營養,提高免疫力[9]。
由此可見,苦蕎是一種藥用價值很高、保健功能突出的作物,是一種值得開發的保健食品源。
近年來,日韓開始崇尚苦蕎食品。日本是世界上蕎麥的主要消費國和原料進口大國,蕎麥面是日本民間待客的飯食。日本有6 000余家蕎面館。日本除了做工很講究的掛面,還有韃靼蕎麥茶、手搟蕎面、漢方蕎麥粉、苦蕎饅頭、藥食蕎麥面包等。韓國人也喜食蕎麥,更有喜食蕎麥涼面、苦蕎芽和苦蕎嫩葉的習慣。
在歐洲,波蘭、捷克、烏克蘭、斯洛文尼亞以蕎米制作各種飯食及糕點來消費,蕎麥產品主要有意大利面條、蕎米飯、蕎麥速沖食品、面包、蛋糕和啤酒等[10]。在斯洛文尼亞用蕎麥葉做的蕎麥茶很受消費者歡迎[11]。
我國年產苦蕎30萬~50萬t,大部分是主產區人們做成傳統的苦蕎風味小吃供自己食用。少部分由企業加工成產品:(1)初級產品。如苦蕎米(糝)、苦蕎麥片、苦蕎皮的初加工產品。(2)保健食品。如苦蕎速食粉、苦蕎掛面、苦蕎速凍食品、苦蕎醋、苦蕎白酒、苦蕎豆腐等[12]。(3)功能性飲料。如苦蕎茶、苦蕎清肺潤喉飲料、苦蕎酸奶等[13]。(4)醫藥制品。如苦蕎黃酮顆粒劑、生物類黃酮散、生物類黃酮軟膏、生物類黃酮(1號)膠囊、苦蕎膠囊、生物類黃酮牙膏、苦蕎籽油軟膠囊等。產品不僅在國內銷售,還遠銷東南亞及我國香港地區[14]。
目前,我國苦蕎加工量僅占總產量的5%,商品轉化率低,增值效應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增值潛力沒有挖掘出來,制約了苦蕎保健品產業的發展。主要問題有幾個方面。
經過多年努力,雖然培育了一批具有發展前景的苦蕎麥加工企業,生產了各種各樣的苦蕎產品,但多數企業受各種因素的制約,沒有產品銷售人才,缺乏營銷資本,產品的市場占有率低。
苦蕎產品研制和開發工作起步較晚,加工手段和技術明顯滯后,目前絕大多數企業仍是傳統的手工和半機械化作坊,加工設備和技術落后,主要以原糧經傳統的手工或簡單的機械操作(脫殼、碾磨、壓制)而制成米、面、片面世,科技含量低,產品粗糙、質量差,檔次低,壽命短,有的剛剛上市1~2 a就停產。缺乏強勢品牌,市場占有份額少,附加值低[15],企業效益差,產品競爭力弱。
雖然我國人口眾多,但是農民及低收入者占了絕大多數,此類人群保健意識薄弱,再加上經濟條件的限制,大大地限制了苦蕎保健品的消費。有的企業作虛假宣傳,任意夸大效果,產品價格定位高,使大部分消費者望而卻步,限制了保健品行業的正常發展。
有的苦蕎加工企業,通過多年的努力,已樹立起自己的品牌,并獲得了較大的利益。但其完全不顧及原料提供者的利益,收購原料時仍然壓級壓價,嚴重挫傷了農民種植苦蕎的積極性。企業甚至到了無米下鍋的地步,不利于長久發展。
政府要加強有關法律法規的制定和保健品市場的宏觀管理。加大對苦蕎加工企業的政策和資金扶持力度,鼓勵企業參加國內外展銷會、交易會,使企業逐步壯大。科研單位應加強對苦蕎保健品加工和深加工技術的研究;進行高產、多抗(抗旱、抗倒伏、抗蟲)、穩產、適合加工各色產品的專用苦蕎新品種的選育、苦蕎有機高產栽培技術的研究;進行試驗示范良種繁育和商品糧生產基地建設[16]。實現苦蕎保健品產業持續良性發展。
企業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未來苦蕎保健品競爭的核心必將是科技含量,加強科技投入迫在眉睫。特別是已經有一定經濟實力的企業更要重視保健品的應用基礎研究,努力提高新產品的科技含量和質量水平,根據自身優勢和特點,確定生產方向,不搞“小而全”和低檔次模仿,生產個性化產品,提升產品檔次。使產品從低層次的價格戰、廣告戰中走出來,轉向高層次的技術戰、服務戰,締造出保健品世界品牌,占領國內外市場[17]。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識的加強,有專家預言,苦蕎保健品將是21世紀最受歡迎的產品。苦蕎保健品將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普通消費品。然而,目前有的苦蕎保健品被定位為高檔奢侈消費品,主要市場在城市,其價格較昂貴,消費群體很小。從經濟學角度看,保健品屬需求彈性較大的產品,即價格的降低,由奢侈消費品向普通轉變,會激活農村市場,特別是經濟比較發達的農村地區,使保健品需求量成倍增加。
農民的蕎麥生產地是企業產品的原料車間,生產的蕎麥不僅要賣出去,還要有好價格。農民作為蕎麥的生產主體,只有在生產中得到實惠,才有生產積極性。企業將蕎麥加工成商品,有較多的增值,才能發展。因此,為了保護農民生產蕎麥的積極性,也為了企業本身的利益,農民和企業簽訂蕎麥產銷合同,農民必須按合同價格賣給企業,企業也必須按合同價格收購產品,同時企業必須不斷完善蕎麥產業發展中的利益分配機制,讓農民逐步分享企業加工和銷售產品中的部分利潤,實現農民增收,企業發展,互惠雙贏。
[1]林汝法.發揮苦蕎種植優勢[J].作物雜志,2008(5):1-4.
[2]俞靈鶯,李向榮.植物黃酮類抗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的研究進展[J].國外醫學:衛生學分冊,2000(6):13-17.
[3]趙玉平,肖春玲.苦蕎不同器官總黃酮含量測定及分析[J].蕎麥動態,2005(1):28-31.
[4]郎桂常.苦蕎的營養價值及其開發利用 [J].蕎麥動態,1997(1):20-23.
[5]李思義.蕎麥的功能與開發[J].蕎麥動態,2001(1):18-20.
[6]林汝法,周運寧,王瑞.苦蕎提取物對大小鼠血糖、血脂的調節[J].華北農學報,2001,16(1):122-126.
[7]張萬業,張旭,張振華,等.補硒的意義及對作物、飼料、牧草等補硒立法的建議[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9(2):10.
[8]林汝法.中國蕎麥[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2.
[9]林汝法.苦蕎資源的開發利用[J].蕎麥動態,2000(1):3-7.
[10]林如法.促進未被充分利用作物的保存利用以增加營養和收入[J].蕎麥動態,2003(2):1-13.
[11]克列夫特.歐洲蕎麥的種植和利用[J].蕎麥動態,1995(1):1-4.
[12]王綸,王星玉,溫琪汾,等.山西特色雜糧中的名優特品種[J].山西農業科學,2008,36(1):19-22.
[13]徐學萬,李華鈞,楊堅.蕎麥酸奶的加工工藝研究[J].蕎麥動態,2001(1):28-30.
[14]羅中旺,李鳳英,王桂珍.中國苦蕎生產開發現狀及內蒙古自治區苦蕎發展設想[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5(6):17-19.
[15]賈海波,韓明玉.烏蘭察布市旱作農業區發展蕎麥種植業的政策研究[J].內蒙古農業科技,2010(2):12-13.
[16]牛西午,陶承光.中國雜糧研究[M]//第二屆中國雜糧產業化發展論壇論文集.北京: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2005.
[17]郭海淵,傅光明,劉濤.鄂爾多斯市小雜糧生產、加工現狀及存在的問題[J].內蒙古農業科技,2010(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