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吳 浩
加強基礎管理工作 夯實企業發展根基
——遼河油田公司基礎管理建設工程推進工作調查
本刊記者/吳 浩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2011年銀川領導干部會議后,“三基工作”再次成為今后一段時期工作的主旋律,加強基礎管理工作是其重點工作之一。自2010年集團公司全面啟動實施以質量、計量、標準化、流程和規章制度管理為主要內容的基礎管理建設工程以來,遼河油田公司進一步增強“大質量”觀念,按照全員參與、全面覆蓋、完善體系、過程控制、異體監督、責任追溯的總體要求,全面落實集團公司各個階段的工作部署,竭力推進基礎管理工作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的建設。
2010年4月,公司全面啟動實施了基礎管理建設工程,成立了基礎管理建設工程領導小組和領導小組辦公室,明確相應職責分工,并立即開展工作。一是確定由質量節能管理部和企管法規處為牽頭部門,分別組織開展了質量、計量、標準化、流程和制度等基礎管理現狀調查摸底工作。在此基礎上,組織編制了 《遼河油田公司基礎管理建設工程實施方案》,確立5年內各個階段工作目標、任務和措施。以公司123號文件下發了 《關于全面實施基礎管理建設工程的通知》,并組織實施。
根據集團公司和勘探與生產分公司2011年基礎管理建設工程推進視頻會議精神。2011年5月組織各單位召開了基礎管理建設工程推進工作研討會,確定了2011年推進方案和措施,并制定下發了《關于加強基礎管理建設工程推進工作的通知》,并組織開展相關工作。一是開展了新一輪基礎管理現狀大調查工作。組織各單位從機制體制、資源保障、過程管理等方面開展調查,深入查找制約管理水平提升的“短板”問題,逐項制定改進措施,按時間進度進行落實。二是推進基礎管理建設工程試點工作。圍繞健全完善“6大”體系建設工作,確定了12家試點單位,積極培育基礎管理典型。三是加強推進工作考核。將基礎管理推進工作作為年度考核的重點內容,提高分值占比,對開展工作不力的單位加大扣分力度,嚴重者取消評先資格;同時制定下發了考核標準,設立加分項,對推進工作突出的單位進行加分獎勵。
公司領導小組辦公室堅持定期跟蹤、指導各單位工作開展,每周召開會議匯報并安排基礎管理建設工程工作,每月收集整理二級單位工作進展情況,并按照集團公司要求及時上傳上報各項信息。在此基礎上,2010年8月,集中對公司各單位進行了工作督導檢查,并下發了《情況通報》。2010年11月組織年度考核工作,對40多個單位的工作情況進行全面檢查,根據考核結果進行評比排名,下發了《考核通報》。2011年上半年繼續對各單位工作推進情況進行跟蹤,分別下發了2期《工作簡報》和1期《情況通報》,促進了各項工作開展。此外,分別在公司門戶網站和《遼河石油報》設立了“基礎管理建設工程專欄”,及時發布和宣傳工作開展情況,營造了基礎管理工作良好氛圍。
2010年以來,以實施基礎管理建設工程為契機,進一步夯實質量計量標準化管理工作。首先確立了3大工作目標:一是全面提高產品、工程和服務質量總體水平,杜絕重大及以上質量責任事故;二是持續提升計量保障能力,杜絕重大責任交接計量糾紛;三是充分發揮標準化約束作用,杜絕無標準生產與操作。圍繞工作目標,制定了“33363”工作思路,即:通過完善“3個機制”,筑牢“3個基礎”,實施“3項工程”,突出“6個重點”,努力確保“3個目標”的實現。在此基礎上竭力抓好落實工作。
4.1 持續完善3個機制
一是完善落實責任機制。 2010年以來,先后調整了油田公司質量、計量管理委員會。頒布了《遼河油田公司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章程》,成立了13個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并通過修訂 《質量管理辦法》和建立質量管理體系,明確各級行政正職的“第一責任”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從決策層、管理層到操作層,推進落實全員質量責任制。
二是完善落實監督機制。加強監督機構和質檢技術機構建設,實行管理-監督-檢驗“三位異體”監管模式,強調監督的權威性和威懾力,從抽查監督向巡檢監督轉變,同時加大問題的通報和整改跟蹤力度,努力發揮“技術指導,事前控制,過程管理,監督糾偏,事后評價”全過程監督作用。
三是完善落實獎懲機制。對先進單位、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進行年度表彰;并積極探索設立專項獎金,爭取對貢獻單位、個人和問題舉報者的獎勵。同時,正在逐步建立完善質量事故和嚴重質量、計量、標準化和工程質量問題的責任追究機制。
4.2 竭力筑牢3個基礎
一是筑牢組織保障基礎。進一步完善了各級質量技術監督機構建設,26個主要生產經營單位先后設立了獨立主管部門,并陸續充實了專職管理人員。同時,優化整合油建工程和礦建工程監督資源,在主要生產經營單位設立了監督分站,實行分級和委托監督。此外,對13個產品質量檢驗機構進行統一更名,實行業務歸口管理,并開展了增創標準化技術機構活動,積極推進軟硬件的更新換代工作。
二是筑牢制度保障基礎。2010年以來,先后制定實施了 《質量管理辦法》、《質量事故管理規定》和《計量管理規定》等8項規章制度。目前正在修訂《產品質量監督管理辦法》、《標準化管理辦法》等9項制度,確保工作開展有章可循。
三是筑牢日常管理基礎。主管部門實行每周例會制度,總結部署、研究分析質量計量標準化工作。同時強化落實質量分析會制度、質量計量標準化《公報》發布制度和信息統計上報制度,確保日常工作管控到位。
4.3 推進實施3項工程
一是實施信息平臺工程。2010年以來,公司積極推動現代化信息管理系統建設,組織完善了《產品質量認可管理系統》,同時研發試運了《遼河油田產品質量監督》網絡平臺。目前正在著手標準查詢、工程質量監督、計量數字化管理等信息系統前期研究和開發工作,努力提高科學管理水平。
二是實施評先創優工程。在質量計量標準化系統開展了先進評比工作,在檢驗檢定機構開展技術水平比對工作,在服務性單位開展了用戶滿意工程、爭創名牌產品和追求卓越績效等活動,促進了質量計量標準化水平的提高。
三是實施質量文化工程。堅持以“全國質量月”、“5.20世界計量日”、“10.14世界標準日”為契機,組織開展了宣傳教育活動。以QC小組活動為載體,廣泛推進了群眾性質量改進工作。同時加強基礎管理隊伍和人員素質提升工作,2010年以來,先后將質量計量標準化管理共16個培訓班列入公司2010和2011年培訓計劃,截止目前,舉辦了13期培訓班,培訓1 800余人次,提高了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
4.4 突出抓好6項工作
一是以深化“基礎管理建設工程”為主線,不斷提升質量、計量、標準化管理水平。按照“突出重點,整體推進;加強協調,逐級落實;系統診斷,對癥下藥;源頭控制,全員參與;持續改進,穩步提高”的工作原則,突出“6大”體系建設,按照公司整體實施方案逐步開展了各項工作。
二是以突出運行效果為重點,不斷推進質量管理體系建設。按照集團公司要求,依據GB/T 19001-2008標準,建立了覆蓋油氣勘探開發等主營業務及相關輔助業務,涉及36個機關部門、43個主要生產經營單位的質量管理體系,形成了以公司機關體系為框架,二級單位體系為支撐,兩級體系“有效銜接、相對獨立”的整體運行模式。2011年3月,召開質量工作會議暨質量體系發布會,由總經理宣布質量體系正式實施運行。隨后下發《關于加強質量管理體系運行工作的通知》,在二級單位推行質量管理體系“交叉審核”機制,排出互審運行表,目前已有1/3單位開展“交叉審核”工作。在2011年8月上旬公司組織對機關36個相關部門進行了內部審核,對問題進行改進,推進了體系建設工作。
三是以強化“源頭控制、過程監督”為重點,加強產品質量控制。2010年以來,進一步規范采購產品質量認可和標準備案審查工作,嚴格生產廠家資質和質量保證能力的審查。把不滿足認可規定要求的122種產品擋在油田市場之外,對不符合要求的181項產品吊銷了準入資格。加強采購產品和工程用料質量抽檢,查處不合格品141批次,挽回直接經濟損失1 107萬元。組織對重點產品進行質量評定,淘汰了9家企業14種產品。
四是以強化參建各方行為監管和嚴肅監督程序為重點,加強工程質量監督。對直接涉及公共安全和群眾利益及技術風險較大的工程,列入重點監管對象,凡是不合格的工程一律不得驗收和評定。2010年以來,共監督秦沈天然氣管道等油建工程700多項,監督礦建工程 300多項。查處工程質量問題1 200余個。簽發停工整改令43份,簽發質量整改通知單181份,簽發書面工程質量問題處理通知書13份。確保了重點工程質量處于全程受控狀態。
五是以夯實管理基礎為重點,不斷提高計量保障能力。2010年以來,組織22個油氣產品檢驗室和化驗室開展實驗室比對工作,規范了計量交接管理。加強能源、大宗物料和定量包裝商品凈含量的計量管理,查處“缺斤少兩”物資10批次。組織檢定A類計量器具17 750臺件,保證了量值傳遞可靠。2011年上半年,啟動了測量管理體系建設工作,目前正在組織ISO 10012測量管理體系標準的宣貫培訓和體系文件的編制工作。同時強化建設項目 “計量三同時”管理,今年上半年參與了多項工程項目的計量審查工作。
六是以強化標準制修訂和宣貫實施為重點,不斷規范企業生產經營行為。2010年以來,組織制定公司企業標準73項,審查產品標準99項,清理轉化非產品類標準72項,清理、審查、完善化學藥劑標準35項,組織宣貫實施重點標準36項,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得到不斷規范。2011年上半年,根據企業發展需要,組織對技術標準體系進行完善,組織完成了技術標準體系表的框架部分16章68小節的修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