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萍
中國石油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 井下作業分公司 (黑龍江 大慶 163453)
關于油田企業加強標準化建設提升經營管理水平的幾點思考
劉萍
中國石油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 井下作業分公司 (黑龍江 大慶 163453)
1.1 標準化建設是企業發展的現實需要
標準化建設是企業創新思維和持續發展的根基,可以促進企業產品適應市場需求,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對企業發展和構建科學的企業管理體系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是企業邁向現代化管理的重要標志。
1.2 標準化建設是企業邁向現代化的重要保障
標準化經營管理具體到企業管理中就是針對經營管理中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部門、每一個崗位,以人為核心,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經濟效益為中心,樹立科學管理理念,制定科學化、量化的標準,并按標準進行管理。標準化經營與管理,可以使企業從上到下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形成統一的思想和行動;可以提高產品質量和勞動效率,減少資源浪費;有利于提高服務質量,樹立企業形象;更重要的是標準化經營與管理能使企業在連鎖和兼并中,成功地進行“復制”或“克隆”,使企業以最少的投入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
自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隨著經濟市場化、全球化的迅猛發展,企業市場競爭的對手不僅局限于國內,而且擴展到國外,市場競爭更加激烈。作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商品生產者和服務者,企業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得以生存和發展,只有積極主動地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實現與國際標準接軌,促進產品質量的提高、進而提高企業產品的競爭能力。
企業必須全面、準確地了解標準化與社會發展、國際標準和國際貿易、國際標準與技術進步、產品質量提高之間的內在聯系和相互作用,將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作為企業標準化工作的重點,將其與質量管理等其他管理工作有機結合,使企業產品在國際市場中暢通無阻。
2.1 標準化是企業持續發展的科學手段
企業是現代社會經濟的基本細胞。高質量產品是企業生產技術活動的最終成果。所以企業要建立并有效運行以技術標準為主,管理標準和工作標準為輔的企業標準體系,協調統一企業的生產活動和各項管理活動,把個人的工作質量與產品質量緊密聯系起來,保證企業生產、技術和經營活動的協調統一,為生產高質量產品提供強有力的保證,從而促進企業持續發展。
2.2 與國際標準接軌能夠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標準是以科學、技術和經驗的綜合成果為基礎的,標準中包含著大量的先進科學技術和實踐經驗。企業采用高水平的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實質上等于將先進的科學技術直接轉化為生產力。這樣一方面減少了研究開發費用,降低了企業的經營成本,獲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另一方面,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還發揮著技術引領作用,引導企業提高技術水平和裝備水平,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增強企業產品競爭力,使企業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中立于不敗之地。
標準是質量的基礎和保證,高質量的產品一定源于高水平的標準,必須用一系列標準來控制和指導生產的全過程。
要抓好質量,就要先做好標準化工作,要從新的高度上來認識新世紀的標準化工作。企業要提高標準化工作水平,進而提升經營管理水平。
3.1 建立一個完善的企業標準體系,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企業標準體系是將企業內的標準按其內在聯系科學地組成一個有機整體,是以技術標準為主體,包括管理標準和工作標準。
企業在建立標準體系時除在以技術標準主體,并配套管理標準和工作標準形成整體外,還應符合國家的有關法律、法規和實施相關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企業在建立標準體系時,應以滿足企業內生產、技術和經營管理的需要為基礎,在企業標準體系的框架下制定,和其它管理體系,如質量管理體系、環境管理體系、職業健康衛生安全體系等融合,以最大化促進兼容。
企業在進行標準化工作時,要認真調研,掌握相關國際標準、國外先進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動態,并做好分析研究工作,保證標準制修訂的質量。應盡量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以提高標準質量、增加企業與國際市場的接軌能力,提高市場競爭力。因而企業在建立標準體系時,應具有目的性,原則是服務于企業和有利于企業的發展,同時企業在制定標準時應充分考慮市場的需要,考慮標準的集成性、層次性、動態性和超前性,考慮與國際標準、國外先進標準的接軌,甚至超越它們的要求,從而使企業占領市場先機和市場的話語權,促進企業全方位的進步。
3.2 從源頭抓質量,是提高產品檔次和競爭力的基礎
從源頭抓質量,最重要的就是積極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組織生產,用標準化的手段來進行規范管理,提高企業的產品質量和經營管理水平。
3.3 實施標準化戰略,是提升企業國際市場競爭力的迫切需要
企業是市場的主體,實施標準化戰略,推行企業生產、經營的標準化管理,可以提高企業的產品質量,增強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形成企業的核心技術,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3.4 積極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為生產高質量的產品提供保障
我國產品質量的整體水平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其中,企業生產的產品標準水平偏低、生產工藝落后,標準和質量管理工作薄弱是重要的原因。作為標準使用、創新、技術的主體,企業要積極參與到標準化的工作中來,特別是大中型企業,要制修訂一批不但在國內,而且在國際上都具有影響力的標準,來提升企業的競爭力,積極參與、承擔國家、國際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工作,以便在行業中具有技術話語權。
4.1 在建立實施指標標準體系上下功夫
目前存在的問題是指標標準數量較多,但標準體系不完善、標準更新速度慢、標準水平不高,尤其原創標準少,標準中的大量技術數據和指標直接或間接來源于國外標準、產品樣本,缺乏科學技術研究的支持,缺乏專有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同時,大量的先進技術成果被束之高閣,沒有及時納入標準。一些急需的關鍵技術標準嚴重缺乏。標準更新不及時,有些項目已應用了先進技術成果,但對應的標準沒有及時修訂,使得一些過分遷就現有技術現狀的低水平標準大量存在。
4.2 在嚴格規范執行作業規程上下功夫
(1)必須規范各項作業規程,其制定依據必須是來源于各基層隊、站、班組日常生產生活的具體實踐,又經過反復提煉和升華而形成的具有行業生產特點的通用性和實用性強的操作規程,最終才能成為指導安全生產的操作標準。
(2)通過培訓、再教育等方式使員工將每項工作都必須嚴格執行作業規程,做好督促并建立獎懲制度,將嚴格執行作業規程落實到底。
4.3 在深入推進創建一流標準化上下功夫
不能把標準化管理簡單的當作一項階段性、突擊性任務,而是要深刻的意識到這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任務。要避免形式主義、不負責的工作態度;要穩扎穩打,及時總結推進過程中的問題和經驗;要養成習慣,早日讓標準化成為廣大干部員工的自覺行為,成為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明顯特色;要在工作中樹立一流標準,爭創一流業績。
標準化的管理應該是在盡可能詳細情況下,做每件事情的程序和步驟、危機事件處理、業績突出的獎勵、違規操作和失誤應該給予的處罰等等,也就是說每一件事情都是有章可循,每個決定都是有法可依的。通過不斷思考、沉淀、改進、完善,相信一定會迎來更加精細和規范的新標準化時代。
路萍
2011-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