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晶 牛 欣
(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市朝陽區北三環東路 11號,100029)
以整體觀為核心的中醫學,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逐漸形成了其獨特的診療體系。四診合參是中醫診斷疾病的重要原則之一。醫生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全面收集患者信息,達到“以表知里”,繼而在中醫學理論指導下對患者進行辨證分型和臨床治療。中醫辨證論治的前提及關鍵環節是如何準確高效的獲取受試者信息。在中醫臨床實踐的過程中,信息的獲取途徑通常是通過人體的感覺器官,信息的處理和整合極大程度上依賴醫生個人的知識和經驗。診療過程中個體化差異明顯,難以對診療過程及結果進行數據的采集和綜合分析。這種傳統的中醫信息采集及分析方式已經大大落后于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成為中醫診斷技術與學術理論發展的瓶頸。
中醫藥的發展,必須在繼承的基礎上加以創新。中醫診療過程應有效借助現代物理學、數學和生物學的新方法、新技術,盡可能全面、客觀的采集相關信息,同時將采集的眾多信息進行分析,提取出可以量化的依據,促進中醫藥的量化和標準化。目前已有多種脈診儀、舌診儀應用于中醫科研和臨床,個別型號已獲批可上市銷售,這大大促進了中醫診斷學的發展。在目前脈診儀、舌診儀研究的基礎上,充分應用信息學的手段進行中醫四診信息融合辨證研究,對發展新型四診合參診斷設備有重要意義[1]。
隨著脈診儀、舌診儀等中醫輔助診斷器械的研發,研究者可使用儀器設備作為媒介采集研究對象的脈診信息、舌診信息、自覺癥狀等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和研究,從而避免了中醫診斷過程中的主觀偏差,排除人為因素干擾,有利于進行大樣本、多中心的科學研究,較準確、客觀地評價臨床診療效果。四診儀器的研發為四診合參診斷系統的研究奠定了硬件基礎,使脈診信息的采集達到數字化、量化,為脈診信息數據庫的建立提供可能。
BD-SZ便攜式四診合參輔助診療儀是由北京中醫藥大學研制、山西博德電器有限公司生產的新產品,是根據中醫“四診”機理研制的輔助診療設備[2]。該輔助診療儀器是目前全球唯一通過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審批注冊的中醫診斷系統產品[注冊號:晉食藥監械(準)字 2010第 2270004]。
2.1 輔助診療儀構成 1)脈診裝置:a.脈診壓力信息采集部分;b.光電指端容積脈搏波采集部分(采集信息供評價指端微循環狀況);c.Ⅱ導心電圖采集部分(采集信息供分析心動周期的時間參數和計算脈搏波傳導速度)。2)舌診裝置:a.數字攝像機裝置;b.光源;c.罩口。3)聞(聲)診裝置:a.數字聲音采集麥克;b.聲訊息處理卡。4)便攜式筆記本計算機。5)四診合參輔助診療軟件系統:a.脈診采集分析軟件;b.舌診采集分析軟件;c.四診合參輔助診療軟件。6)便攜式輸出部分。
2.2 輔助診療儀各裝置及模塊功能 四診合參診斷系統的關鍵組成部分是系統數據庫的合理、完善,舌診、脈診信息采集的準確及數字圖象處理、模式識別功能對受試者舌診、脈診信息的特征屬性來進行分類。BD-SZ便攜式四診合參輔助診療儀的脈診裝置采集受試者“寸口”橈動脈搏動的壓力信號、肢導Ⅱ導心電信號、指端光電容積信號,綜合分析脈動信息進行分類。舌診模塊通過數字相機的模擬醫生望舌過程,對受試者的舌面進行圖像采集,采集到的圖像進行數據分析后獲得清晰準確的舌圖并提供色彩統計結果。中醫四診合參診斷功能集成在儀器的軟件模塊中。使用者(醫生)通過模擬醫生診斷過程與受測者對話、觀察,把收集到的生理病理信息和有診斷意義的癥狀、體征(包括了望診、聞診、問診信息)輸入系統,由模式識別功能綜合分析脈診、舌診、望診、聞診、問診等關鍵信息,經中醫知識數據庫的檢索挖掘,得出受檢者有意義的檢測分析結果輔助醫生臨床診斷。
2.3 輔助診療儀特點 1)基于中醫理論采集四診信息輔助醫生診斷,對被采集者的健康狀況做出判斷,給出診療參考建議;2)集成了可直接客觀采集受試者信息的脈診、舌診、聞診;3)基于中醫理論的知識數據庫的檢索識別軟件模塊,兼有病案管理、專家系統功能;4)脈診、舌診、聞診探頭分離組成,終端數據庫為筆記本電腦,便于拆分攜帶,便于組合工作,筆記本可完全模擬醫生的診察過程,實為便攜式裝置;5)本產品屬于無創傷的中醫診療器械,設計使用安全,對機體無任何刺激。
1)臨床應用:有效輔助醫師進行客觀的診斷,為重大疾病的診斷提供充分參考,為一般疾病的診治提供完整方案;2)科研應用:為疾病研究、藥物研發等科研活動提供客觀量化指標,使科研高效、快捷;3)人體健康評價與維護:推進完善中醫健康評價體系,準確、便捷的為大眾體檢及日常保健進行指導;4)高校人才培養及醫療工作者繼續教育:對中醫教學起到更加直觀、高效的作用,輔助醫生的自我提高及全科醫生的培養;5)中西醫結合:為中西醫結合提供共享及交流平臺;6)突發事件的應用:便攜式醫療儀器在搶救、巡診等客觀條件受限時顯示其獨特的優勢;7)基層醫療機構:充實基層醫療機構設備,提升邊遠地區醫療衛生水平。
中醫藥學是我國少數幾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開發潛力的學科領域之一。中醫類診斷性醫療器械,尤其是脈診、舌診信息采集分析設備已經歷了 50余年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中醫四診客觀化進程。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檢索的結果顯示,目前已注冊的脈象檢測相關設備已有近百項,舌象檢測設備十余項。因此,制定出統一的、具有權威性的、保持中醫特色的儀器及其臨床操作規范和臨床評價標準將中醫四診合參、辨證論治的的個體化治療特征充分發揮,可使中醫臨床診療客觀化、簡單化、數字化。
[1]朱慶文.基于脈診、舌診信息提取與識別的便攜式集成輔助診療設備研究.北京: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論文,2007.
[2]李宇航,靳琦,牛欣,等.計算機模擬中醫診斷的客觀化研究.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1999,22(4):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