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興忠,王珍
(1.山東省菏澤市公安消防支隊,山東菏澤274000;2.西南交通大學科學與工程學院,四川成都610031)
城市是人口高度集中的地域,直接導致了城市火災的多發性。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物質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消費觀念的逐步轉變,相應生產、生活中導致火災的因素必將不斷增多,城市火災的多發性趨勢己不可避免。
城市火災的破壞程度,相對農村顯得更為巨大,雖然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火災防控能力的不斷提升,城市火災損失上升趨勢有所遏制,但火災造成的死、傷人數和經濟損失仍然居高不下,城市火災年均損失占全國火災年均損失的67.7%,個別年度超過70%。此外,火災不僅僅造成直接的經濟損失,而且還會造成十分嚴重的間接損失。
由于城市功能的現代化,城市內各種基礎設施的多樣化和大規?;?,各種系統的集結以及系統之間的相互聯系和影響越來越緊密,一旦發生火災,就會產生連鎖反應,使得火災復雜化,處理不好往往可能造成城市功能大面積或局部的癱瘓。
2.1.1 數量少,責任區面積大
按照國家《城市消防站建設標準》要求,城市消防站的責任區面積應為4~7 km2。國際上的普遍規定,被消防保護單位應位于消防隊員接到報警后5min內能到達火災事故現場的區域內。我國也相應本著從接警到到達火災現場為15 min的原則設置消防站,而實際我國消防站遠遠達不到此項要求,特別是一些縣級消防隊有時到城鎮需1~2 h時間,實際上很難起到消和防的作用。目前我國城市消防站數量總體偏少,責任區面積普遍偏大,遠遠超過國家標準要求,更無法滿足5 min內到達火災現場的消防需要。
2.1.2 布局不合理
我國現有消防站大多數都是上世紀80年代之前定點建設的,進入90年代,特別是近年來公安消防站增建的數量越來越少。而進入上世紀80年代以后,特別是近年來,又是我國城市建設和發展最快的時期,隨著城市建設的中心區域發生了變化,消防站保護的重點也應該隨之發生變化,核心保護區域仍然是城市中心區域。但往往因城市規劃建設不合理,許多消防站建設布局不合理。
2.2.1 消防道路狹窄
我國現有城市,特別是城市老城區建設,在建設之初,往往缺乏統一的規劃,城區道路普遍狹窄,特別是舊城棚戶區,建筑密集,相互毗連,道路狹窄彎曲,消防車根本不能正常轉彎通行,甚至不能進入棚戶區域,或進去后里面沒有回車場地,無法對火災進行有效撲救,加之建筑耐火等級低,電氣線路老化,消防水源缺乏,火災危險性非常大,一旦火災,消防車無法及時進入和有效施救,很容易造成連營大火。
2.2.2 占道經營,以街為市,堵塞嚴重
我國現有相當一部分中小城市(特別是舊城區)是沿著公路兩邊逐漸發展形成的,其商業中心和其他一些繁華地帶,建筑密集,街道狹窄,公路與城市道路沒有分開設置,既是城市的對外公路,又是城市的主要生活道路,車輛、人員來往相互干擾,相互擁堵,影響消防車通行。在現有城市很多地方,特別是城市的商業區、集貿市場區等地方,普遍存在亂搭亂建,占道經營,以街為市,嚴重堵塞消防通道的現象,如遇火災發生,消防車根本無法通行,將貽誤滅火戰機,擴大火災損失。有的消防車道沒有考慮消防車承壓和消防車通行高度和寬度需要,城市道路的電力、通信架空線、綠化樹木等障礙高度不夠,影響消防車火災時的正常通行。
2.2.3 環形消防車道未形成
很多高層建筑、大型公共建筑以及危險性較大的廠房、倉庫等,其周圍沒有形成環形消防車道或者沒有留出必要寬度的平坦空地作為回車場地,發生火災時,消防車無法對建筑物進行施救。有些地方雖然形成了環形消防車道,但是環形消防車道設置不合理,沒有按國家消防技術規范要求,保障消防車道與建筑外墻5 m的距離,有的消防車道上空被城市架空電力線、通信線、廣告牌、綠化樹木等遮擋,造成火災時,消防車作業面不夠,消防施救困難。有的消防車道轉彎半徑不夠,暗道、地溝等消防車承載能力達不到要求,難以滿足大型、重型消防車通行和滅火需要。
2.3.1 城市供水管網水量小,壓力低
目前,很多城市供水管道都是基于生產生活用水考慮而設置的,沒有充分考慮消防用水的要求。有些管道早在解放前后就已鋪設,供水管徑普遍較小,有些雖然鋪設了較大管道,但經多年使用后,管道內壁積垢生銹,管徑逐漸減小,壓力降低,而且很多又未形成環狀管網,根本滿足不了滅火所需的水量水壓要求。特別是生產、生活用水高峰時,管道水量水壓更低。有的市政供水管網未分段控制,一處管道破裂,影響整個市政消防供水;有的城市供水廠和加壓站為單電源供電,很容易出現停電即停水的現象,城市消防供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不高,得不到保障。
2.3.2 市政消火栓間距大,數量少,安裝不規范
一些城市市政消火栓缺乏統一規劃,數量少,保護半徑大。許多市政消火栓間距達不到消防規范要求的不大于120 m間距要求,消火栓保護半徑遠遠超過150 m,特別是城市舊城區、棚戶區和邊沿地帶,消火栓間距近的200 m、300 m,遠者達500 m,甚至1000 m以上。有的新建開發小區,市政消火栓沒有與工程同步建設,新區主要道路形成了,建筑工程林立而起,而道路兩邊的市政室外消火栓卻不見蹤影。一些地方,市政消火栓數量基本滿足要求,卻在安裝上出現問題,影響消防水源正常使用。有的本應安裝在地上的消火栓,卻安裝在地下,不易被發現和利用;有的本應設置在重要街道十字路口的消火栓,卻設置在背街小巷;有的市政消火栓距路邊大于2 m,距外墻卻小于5 m,不利于消防隊員安全、可靠取用;有的消火栓安裝方向不正確,將消火栓100 mm吸水口不按規定朝向路邊,而朝向人行道,致使消防車無法直接吸水;有的市政室外消火栓與建筑水泵接合器間距要么小于15 m,要么大于40 m,消防供水不便;有的市政消火栓吸水口、出水口管徑和規格型號不統一,與消防車吸水管、消防水帶、消火栓鑰匙等不匹配,無法直接取用或取用不便。
2.3.3 城市自然(天然)水源利用率低
城市內自然(天然)水源、企事業單位自備水源(水池、噴泉等)是城市消防給水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在市政消防供水管網不能有效滿足消防用水需要的城市對其采取積極措施加以利用十分重要和必要。但是目前許多城市,卻忽視了其作為消防給水的重要作用。一些城市內天然河道、自然水塘、湖泊等,缺少消防車通行道路和取水碼頭。一些企事業單位自備消防水池,缺少消防車取水井、取水口,或者取水井、取水口設置不符要求,取水高度超過6 m,消防車無法直接取水滅火,白白浪費了本就緊張的城市消防水源。
2.3.4 消防供水設施維護保養不落實
對消防供水設施缺乏統一的維護管理和保養,一些市政消防供水管道鋪設年代早,管道腐蝕生銹,管壁結垢變小,管網水壓降低,爆管、破管現象時有發生,得不到及時修復;有的市政消火栓日曬雨淋、年久失修、銹蝕嚴重,不能正常開啟;有的市政消火栓和消防取水設施由于管理不善,經常被埋壓、圈占或挪作他用;有的自備消防水池沒有及時清洗、補水,不能保障正常消防取水所用。由于維護管理措施不落實,使本就建設不到位的現有城市消防供水設施完好率低,使用效率差,無法滿足滅火救災需要,造成了城市消防設施資源上的浪費。
就目前我國消防救援力量布局現狀而言,應該說很難達到標準中所提到的“5分鐘消防”,即目前我國大多數城市消防站布局不能夠滿足“5分鐘消防”這一要求。
風險高的地方,消防救援力量應當配置相對多;風險低的地方,消防救援力量應當配置相對少。但這些原則未能在規劃中真正體現出來。尤其是在土地、資金有限的情況下,可能仍存在消防站、消防車輛裝備資源配置不合理的情況,即沒有使有限的消防救援力量資源達到最優配置。
目前我國的城市消防規劃,有關城市消防救援力量部分主要依據是《城市消防站建設標準》(1998年)、《城鎮消防站布局與技術裝備配備標準》(GNJI-82)。這些標準對我國城市消防救援力量、消防通道、消防通信等公共消防設施的建設起到了非常大的促進作用,對我國目前城市消防救援力量布局有重大影響,無疑這些標準在城市消防救援力量布局中仍將發揮巨大作用。
規劃主要以經驗為主,缺乏科學、量化、系統、透明的科學手段。比如,目前國內在進行消防救援力量布局規劃時,大多依照《城市消防站建設標準》,首先以4~7 km2轄區面積和城市規劃區面積大致估算出所需消防站數量,然后采用畫圓法、網格法或其它人工方式確定消防站選址。這些人工方式費時、費力,且具有相當的主觀性。
鑒于城市具有人口密度大、財產集中等特點,一旦發生火災往往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人員傷亡和極其惡劣的社會影響。研究城市火災消防安全保障能力是許多國家和地區不得不面對的一項重要工程,直接關系到一個城市或地區能否構筑綜合的、長期的、穩定的可持續發展戰略,能否實現經濟、社會與環境的平衡發展。目前,消防界對影響城市消防安全保障能力的因素分析主要依靠主觀判斷,缺乏理論支撐,選擇合理的評價要素,建立科學的城市火災消防安全保障能力評價體系和優化方法,這對于進一步制訂城市火災防范及應急技術措施具有重大的理論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