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麗輝
(昆明學院,云南昆明650216)
隨著建筑市場“僧多粥少”的競爭局面加劇,在投標報價中,承包商常采用“低價奪標、索賠盈利”的策略,把工程索賠視為承包商減少風險損失、獲取經濟收益的重要手段,利用索賠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這種情況下,業主方如何加強自我保護、規避風險,更好地進行建設工程造價的控制與管理,值得探索。
索賠是在合同履行過程中,對于非己方的過錯而應由對方承擔責任的情況造成的損失,向對方提出補償的要求。通常把承包商就非承包商原因所造成的承包商的實際損失,向業主提出的經濟補償或工期延長的要求,稱為索賠。對業主而言,造成索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施工圖紙的準確性及詳細性直接影響工程造價的控制,但目前很多設計圖紙質量都存在缺陷,比如設計不明確:裝飾工程設計時,材料種類、規格不明確。一些專業項目工程設計方簡單的一筆帶過“專業廠家設計”或用簡圖表示一下尺寸,里面的具體做法和規格都不提供,比如玻璃幕墻、輕鋼雨棚、室外工程、臺階做法遺漏等。這樣在今后的施工過程中留了很多活口,施工企業中標后,往往利用設計圖紙的漏洞,進行設計變更,選用高檔材料,進行高價結算,獲取不當得利,建設投資不斷突破。
工程量清單是建設工程的分部分項工程項目、措施項目、其他項目、規費和稅金項目的名稱和相應數量等的明細清單。其準確性和完整性由招標人負責。招投標時,業主單位往往對時間要求較緊,由于工程量清單編制完成時間必須趕在發售招標文件之前,導致倉促編制,沒有足夠的時間對工程量清單進行審查,容易導致漏項或重復統計,或是工程量清單的特征表述不清楚,難以保證工程量清單的編制質量。評標時,僅對報價總價進行評定,忽視了分部分項單價的評定,中標人則很可能采用不平衡報價造成常見的低價中標,高額索賠的現象。
施工合同是工程建設管理、工程索賠、工程造價控制的重要依據。很多合同訂立過程中,合同形式和合同條款都是由業主單位的領導決定的,既不考慮工程的實際情況,也不考慮甲乙雙方的風險分擔方式,完全按格式文本的方式訂立;造成的結果是,結算時不知投標時的承諾,甚至有的合同會出現“按實結算”的條款,施工單位結算工程款時,以此為據要求推翻原合同價,無法體現招標的公平。
現場簽證主要是指施工企業就施工圖紙所確定的工程內容以外,設計變更、工程量清單中未包含又實際必須發生費用的施工內容所辦理的簽證。它是施工過程中所遇到的某些特殊情況實施的書面依據,由此發生的價款也成為工程造價的組成部分。,有的施工單位利用業主代表及監理工程師對工程量清單的規定、簽證范圍以及圖集、規范的內容不清楚或不了解,采用不正當手段,獲得違反規定的一些簽證。有的業主代表、監理工程師不重視現場簽證,缺乏工程造價控制意識,對簽證工作既不負責也不認真.未經核實就隨意簽字,往往造成簽證內容與實際不符。
業主自身的問題包括:(1)不能按原定計劃的時間進行施工所引起的索賠。(2)要求承包商比合同規定的工期提前,或者因工程前段的工期拖延,要求后一階段工程彌補已經損失的工期,使整個工程按期完工。(3)拖欠工程款。(4)合同的圖紙和技術規范中所描述的條件與實際情況有實質性的不同或所遇到的現場條件是一個有經驗的承包商無法預料的。一般是地下的水文地質條件,也包括某些隱藏著的不可知的地面條件。這樣,造成承包商加大投入引起的索賠。
積極推行設計招投標(包括設計方案競標)制度,通過招標選擇一家技術能力強、設計經驗豐富、信譽良好的設計單位。完善施工圖紙審核制度,提高設計質量。避免設計缺陷和錯誤造成設計修改、工程變更,引發索賠。可以把設計變更增加的費用(當然業主要求的變更除外)與設計費掛鉤,盡可能地減少出現設計變更。在設計合同簽訂時,增加設計失誤的經濟處罰辦法和現場服務的協議條款。
認真處理必須發生的設計變更,對于涉及到費用增減的設計變更,必須經設計單位代表、業主方現場代表,總監理工程師共同簽字方為有效。
工程量清單必須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造價咨詢單位編制,要遵循客觀、公正、科學、合理的原則,要清晰明了地表達擬建工程項目的性質、部位、工藝等,認真細致的逐項計算工程量,保證實物量的準確,并在編制完成后認真復核;做到不重不漏,更不能發生計算錯誤。同時,業主在招標階段可要求承包商認真復核工程量清單,業主在投標截止前,應澄清疑問,修改錯誤。否則,工程量錯誤一旦被承包商利用,會給業主帶來損失。要求清單編制人員本著對業主負責的態度,務必踏勘現場,了解現場真實現狀后,再結合施工圖認真編制,發現問題應及時向業主提出,力求清單清晰、準確,能全面反映工程的工作內容和工程量,不留“后遺癥”。
合同是索賠的前提條件。因此招標時對施工合同條款認真細致的擬定,明晰責、權、利關系。在簽訂合同條款時,業主應盡量把施工過程中可能碰到的各種情況和因素考慮到,并以合同條款的形式給予明確。在施工過程中碰到類似情況,可按合同約定執行。做到盡可能的堵住漏洞,避免在雙方合同執行時引起經濟糾紛,便于在施工過程中對造價進行控制。合理規避風險,防范不可預見的經濟損失和索賠。
實際操作中有必要在合同中對以下事項進行規定:(1)工程量清單中工程量變更超過多少幅度需要調整綜合單價;(2)如設計變更不大,措施費不予調整;(3)嚴重不平衡報價可以調整;(4)施工期間主要材料價格在±10%以內不予調整,超過部分按比例調整;(5)工期獎罰等條款。
依據工程的實際情況來確定合同形式。現行的合同形式一般有總價合同、單價合同和成本加酬金合同三種模式,三種模式各有優缺點和適用范圍,只有掌握其特點,才能做到心中有數。在實際工作中簽定合同時,要針對不同的工程特點,權衡利弊后采用不同的合同形式,切忌盲目選用。
對于現場簽證,要明確簽認責任人和簽證權限,分級把關,限額簽證,并嚴格現場簽證單的管理。施工管理人員與造價控制人員要經常溝通,明確現場簽證的范圍,了解哪些項目是合同內的,哪些工作內容已在投標單價中包含等。
特別是《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GB50500-2008)的實施,增加了工程價款的調整、工程計量和價款支付、索賠與現場簽證、竣工結算以及工程爭議處理等內容。項目相關人員必須嚴格按照08清單規范中規定的簽證程序實施。
很多索賠是由于業主方自身內部管理不善,體制不健全,缺乏約束機制造成的,加強管理要做到:(1)嚴格按基本建設程序辦事,認真履行合同,按合同要求提供施工場地、施工圖紙,為施工單位進場做好充分的準備。(2)嚴格支付工程預付款、進度款,不拖欠工程款。(3)嚴格按施工程序組織施工,不盲目追求縮短工期。(4)對于現場的水文、地質條件及地下管線情況,在施工前徹底調查,充分了解現場情況,以盡量避免操作失誤或承包商無意破壞現有地下設施帶來的費用索賠。(5)提高自身人員的綜合素質。要經常的對相關人員進行教育并建立長期有效的檢查制度,做到獎懲分明,激勵員工不斷學習,終身學習。
目前的建筑市場,承包商的索賠意識較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實踐經驗更甚一籌。作為項目業主更應該在實踐中總結經驗,加強索賠風險防范的意識,采取有效措施,盡可能地減少承包商的索賠,降低工程造價,合理控制投資。
[1]成虎.建筑合同管理與索賠[M].東南大學出版社,2000
[2]王建賓.淺談業主方的工程造價管理[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9(19)
[3]譚明輝.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下業主的造價控制要[J].廣東建材,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