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學
長沙市黃柏瀏陽河大橋位于瀏陽市,南岸起于柏加鎮中心花壇,跨越瀏陽河,北接黃興鎮董家巷。橋梁全長198.16m,其跨徑布置為:32m(預應力整體現澆空心板)+2×60m(異形系桿拱)+ 32m(預應力整體現澆空心板);異形拱部分橋寬20.5m,空心板部分橋寬18.10m;設計荷載等級:汽—20,掛—100,人群荷載3.5 kN/m2。主拱計算跨徑為57m,計算矢高為13.75m,矢跨比為1/4.415;拱圈采用工字形截面,高1.6m,頂板寬1.2m,腹板厚0.6m,單跨橫橋向由兩條拱組成,兩拱間設置了 3道橫撐。系桿為全預應力結構,單端張拉,采用斜腹板梯形實體截面,高1.6m,底板寬1.2m,頂板寬1.9m。兩系桿間縱向每2m設置一道橫梁,橫梁采用高 1.4 m,寬 0.25 m的矩形斷面。單跨異形拱共設吊桿12對,縱向間距4m,吊桿斜率1.25∶1,采用PES7-61平行鋼絲成品拉。系桿與主拱圈剛度比為:1.7(不計橋面板及橋面鋪裝),3.2(計橋面板及橋面鋪裝),主跨屬于剛性系桿剛性拱吊桿結構。
因為此項目的基礎及下部結構施工處于冬季枯水季節,根據瀏陽河主河道的特點,為了更好地利用圍堰,確定為:基礎采用草袋圍堰,主跨系桿采用鋼管+貝雷架,邊跨采用滿堂支架,具體見圖1。

采用73 cm鋼管作立柱,貝雷桁架作縱向承重梁,鋼管立柱基礎采用 C25混凝土。根據設計圖紙中位置把鋼管立柱基礎處基巖上的砂礫土清除后澆筑第一次混凝土,等鋼管立柱吊裝到位后再澆筑錨固混凝土,并在混凝土基礎頂50 cm范圍內布置鋼筋;混凝土基礎與基巖用2.5 cm螺紋鋼筋錨固,長度為4m。鋼管縱向間距13.5m,橫向間距1.6m,每排鋼管立柱上用2Ⅰ40工字鋼作橫向分配梁,再在工字鋼上布置 6排貝雷桁架作縱向承重梁。鋼管立柱施工完畢后,再用一臺 25 t汽車吊工字鋼及貝雷桁架進行縱梁吊裝施工,具體見圖 2。
1跨~2跨位于瀏陽河的主河道中,0跨~1跨及 3跨~4跨均采用草袋圍堰,1跨~2跨之間有部分用草袋圍堰,而在 1跨~2跨之間預留大約 30 m寬(河面寬)流水河道,水流流速為1.5m/s,平均水深為 5m。因此,1跨 ~2跨水中鋼管立柱施工成為本方案的關鍵點。根據現有的施工設備及施工條件,確定方案為:首先采用 20 t吊車在圍堰上把靠近圍堰的鋼護筒吊裝到設計位置,再利用中間兩個護筒搭設吊裝平臺,在其上進行吊裝作業。吊裝時由專人在駁船上配合把鋼護筒調整垂直,按要求下沉到設計位置,清除護筒內的砂礫土后,進行封底,打入錨桿。這樣以中間兩排為基礎,分別由中間向兩側安裝,再分別向順橋向安裝。為了保證立柱的整體性和穩定性,橫橋向用[20按 2間距加設網格狀剪刀撐并灌注錨固混凝土,具體見圖 3。

首先在鋼管立柱上搭設兩排貝雷桁架作為縱梁,然后用 2[20槽鋼作為澆筑橫梁的承重結構,槽鋼兩側支承于貝雷桁架上,此槽鋼分配梁擬做 8套,在進行橫梁的施工時,從跨中對稱地往兩端倒用。
通過施工實踐的檢驗,這種施工方案是可行的,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施工方便,值得推廣與借鑒。
[1] 交通部第一公路工程總公司.橋涵(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2] JTJ 025-86,公路橋涵鋼結構及木結構設計規范[S].
[3] 詹大德.大烏江特大橋主橋設計[J].山西建筑,2009,35 (2):313-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