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曉玲
(四川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四川 德陽 618000)
小城鎮是城市和鄉村之間的銜接點,它一方面連接城市,是城市輻射影響農村的轉換環節,另一方面它連接廣大農村,是農村物質向城市集散的過渡地帶。我國著名的社會學家、人類學家、社會活動家費孝通先生的小城鎮理論認為:小城鎮建設是發展農村經濟、解決人口出路的一個大問題。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計劃的建議》中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這一任務的提出為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物質條件提供了政策指引。
本文所指的小城鎮不包含小城市、縣城以及沒有設鎮建制的鄉集鎮。主要是指對周邊農村區域有確切影響的建制鎮。
在傳統的小城鎮規劃中,許多規劃為了迎合基層官員的所謂貪“大”求“高”的政績心理,不顧小城鎮自身的發展規律,片面強調“大鎮區”的發展理念,甚至有些小城鎮還出現了一些盲目的“造鎮”運動。這一些違背小城鎮發展客觀規律的做法使得一些地方出現了占地規模寬廣,但實際資源卻閑置、浪費的現象,使得農業生態環境遭受到了嚴重的損害。
傳統的小城鎮規劃不注重城鎮基礎設施的配套建設,使得許多小城鎮缺失最基本的維持自身發展的基礎設施,包括基本的道路交通設施、供、排水設施、處理凈化設施等。由于這些基礎設施的缺失,致使許多小城鎮的城鎮化速度和農業發展緩慢,嚴重影響了小城鎮在區域的綜合地位。
現階段,很多小城鎮在規劃形式上相互效仿,在發展思路上相互“借鑒”,形成了千篇一律、千鎮一色,絲毫沒有體現出由于地域環境不同而應該出現的地區規劃差異。
小城鎮在統籌城鄉發展、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歷史進程中有著不可取代的作用。一方面小城鎮能直接組織農村的經濟活動,發展農村經濟;另一方面小城鎮又能作為城市經濟發展的儲備力量,為城市經濟發展提供區域空間。因此,小城鎮更容易建立起城鄉之間的產業、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等方面的良性互動,促進城市和鄉村在勞動力、人才、資源等方面的整合,成為統籌城鄉良性發展的中間橋梁。因此,在現階段,小城鎮規劃應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進步的歷史背景下,樹立“橋梁”意識,使小城鎮真正成為整合城鄉資源,統籌城鄉發展的紐帶。
由于小城鎮處于城市與鄉村之間的特殊地位,使它成為最能體現地方民族特色的區域。另一方面由于我國小城鎮的數量繁多、且發展水平和區域、自然條件差異很大,因此,對于小城鎮的規劃一定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突出重點,突出特色的原則。從經濟發展的角度看,小城鎮規劃注重發展地方特色也是有效解決“三農”問題的途徑之一。實踐證明:突出和發展地方特色不僅有利于地方經濟發展,增強地方經濟實力,還有利于發揚和保持城鎮特色,維護城鎮歷史傳統
完善的基礎設施是小城鎮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A設施作為小城鎮經濟發展的硬件支撐系統,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小城鎮發展的容量與空間,而基礎設施水平也直接關系到小城鎮的經濟、社會發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絕大部分小城鎮的基礎設施無法滿足小城鎮發展的需要,成為了制約小城鎮持續發展的一大瓶頸。
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政策指引下,小城鎮規劃思路完成了從弱視基礎設施建設到將基礎設施規劃建設作為小城鎮規劃中的一項重大任務的轉變。同時小城鎮規劃中還要考慮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在小城鎮基礎設施中,無論是道路交通還是供水排水,都與區域密不可分,小城鎮基礎設施規劃要從區域整體考慮,合理布局,綜合利用,實現跨行政區域基礎設施的共建共享,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基礎設施的利用率和規模經濟效益,從而有效地提升小城鎮的發展潛力。
小城鎮基礎設施的保障體系應當包含市政基礎設施和區域基礎設施兩部分。市政基礎設施應覆蓋:(1)電力工程:保證城鎮及農村居民家家戶戶能持續用電;(2)通信工程:包括有線電視網絡、郵政服務網點、移動通信網絡及運營商和光纜、光纖入戶等;(3)燃氣工程:以液化氣及自建沼氣為主,在條件允許的地區可積極發展天然氣用戶;(4)環境衛生:垃圾處理場(站)、污水處理廠(站)的設置,服務范圍應涵蓋城鎮及農村地區;區域基礎設施的主要方面是要大力發展區域交通設施,硬化道路村村通,且硬化到戶。
隨著小城鎮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以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推動,小城鎮居民迫切需要改善現有居住環境,提升城鎮整體風貌。長期以來,在一些小城鎮建筑外觀雜亂、品位不高,尤其是遍布城鄉的“火柴盒房”,其外觀難看、采光不足、通風不好,有的還不同程度地存在安全隱患。為解決當前小城鎮存在的“臟、亂、差”現象,破解“有新房無新村、有新村無新貌”的難題,在這里提出兩個“結合”,以積極促進小城鎮風貌的改善。
3.4.1 小城鎮風貌改造與地域文化相結合
小城鎮地域文化是風貌改造的精髓,也是改造的依據。沒有體現地域文化的小城鎮風貌是蒼白的,經不起時間考驗的“偽產品”。因此,小城鎮風貌改造必須與地域文化相結合,充分展現地域風貌,展示地方特色,為小城鎮的快速發展提供文化支撐。
3.4.2 小城鎮風貌改造與環境整治相結合
在推進小城鎮風貌改造中,要堅持城鎮風貌改造與環境整治相結合。小城鎮風貌改造內容要按照城鎮總體風貌規劃要求進行“穿衣戴帽”,綜合部署。只有圍繞城鄉風貌改造系列的綜合整治,才能夠體現城鎮城市功能、風貌和人的和諧。
小城鎮規劃要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有效銜接,從而確??茖W合理的利用小城鎮建設用地。在現階段的小城鎮規劃思路中將土地的合理利用開發作為引領全局規劃的基礎。整合城鎮土地、有效集中布局,盡可能的利用城鎮現有的平坡地、荒地等作為建設擴展用地,重點對原有城鎮區域進行優化組合,使其用地本身布局合理,同時又有利于整合現有土地資源,節約和保護了城鎮耕地和林地。
小城鎮總體規劃是小城鎮建設和管理的依據,也是小城鎮實現一定時期內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法律保障,同時也是確保小城鎮各項資源合理有效配置利用的前提和基礎。城鄉規劃法的頒布和實施對小城鎮的規劃發展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依據,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政策的出臺,為小城鎮總體規劃指引了新的方向。從注重鎮區發展到注重城鄉統籌發展,從注重經濟發展到注重經濟、民生全面發展,從注重規模速度到注重發展效益與環境效益的雙豐收,小城鎮總體規劃思路發生了質的變化,然而只有持續不斷地探索建立新的適合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小城鎮規劃的新思路,才能使小城鎮的總體規劃真正成為小城鎮建設發展的指揮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