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軍
石油工業標準化研究所 (北京 100083)
從標準第1章說到標準立項
郭軍
石油工業標準化研究所 (北京 100083)
標準的第1章,標題是“范圍”。內容給出該標準的“主題內容”和該標準的“適用范圍”。
每一個標準的“主題內容”和“適用范圍”,都應有所區別。因為“主題內容”和“適用范圍”,是一個標準區別于其他標準的分水嶺。例如:適用于在全國范圍內協調統一的事物,應制訂國家標準,適用于在某一行業或企業范圍內協調統一的事物,應制訂行業或企業標準,由于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或企業標準所指范圍不同,即使標準化對象和技術特征相同,主題內容也會由于粗細不同而有所差異。
如果兩個標準的“主題內容”不同,而“適用范圍”相同,這是一種正常情況。說明同一項工作涉及了不同的要求,不同的要求分別用不同的標準表達。例如:主題內容為“鉆井工程設計”和“鉆井工程施工”的兩個標準,都適用于鉆井工程領域。
如果兩個標準的“主題內容”相同,而“適用范圍”不同,從理論上說是有可能的。例如:兩個石油化工企業都有“甲基叔丁基醚”這個產品,就都可以制訂以規范“甲基叔丁基醚”為主題內容的產品標準,但這兩個標準分別適用于兩個不同企業。
唯一不應出現的情況是,兩個標準的 “主題內容”和“適用范圍”均相同,這一定屬于重復立項。這種現象在標準申報立項的時候經常出現。如果把關不嚴,有可能重復制訂。標準重復制訂,不僅會使標準制定成本增加,還會造成兩個標準相互矛盾,給標準實施帶來困難,給標準管理造成混亂。
重復立項,可能是由于標準項目提出單位對已有標準的調研不夠,也可能是為方便自己的特殊需要,刻意強調自己立項的用意。
針對這種情況,對標準立項的審查應設立 “三關”,即:提出單位充分調研關、技術歸口單位體系表核對關、計劃管理部門批準關。其中最重要的是標準技術歸口單位把關,采取計劃協調會的方式,消除項目重復與交叉。
值得指出的是,有3種情況不適合標準立項。
(1)“標準”從理論上講屬于自愿執行的文件,本身不具備約束力。我國曾用了很大力氣對強制性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進行清理,變強制性為推薦性。因此只適合于從技術層面對事物進行統一規范。企業標準雖然沒有推薦性一說,如果需要統一規定,完全可用規章制度解決問題,不應什么都制訂標準。
(2)標準項目的提出,應遵從標準體系。標準化的對象、標準結構、完成時間等應早在前期的標準體系研究時就搞清楚。完全脫開標準體系表,隨時拍腦袋決定要立項的標準,結果多不是撤項就是延期?,F在廣泛地開展著“標準體系”研究,可一到立項,就把體系表丟開了,變成了申報單位與批準單位間關于上報立項材料的拉鋸戰,這是不應出現的現象。
(3)標準化人員起點要高些,要按照綜合標準化的方法進行標準立項工作,眼觀全局。
對于與現行標準的標準化對象相同的制訂申請項目,應通過修訂現行標準的方式滿足需求,不必重復制訂。對于與現行標準的標準化對象類似的制訂申請項目,宜考慮通過整合或補充現行標準以滿足使用需求的可能性,爭取不必再立新的項目。只看本單位需要,懶考慮全局部署,只考慮本標準內容,疏參照已有標準,是造成標準數量繁多、內容單薄、集成度低、彼此不協調的主要原因之一。
總之,標準的立項應實事求是,重在解決問題,利在見到效益。
路萍
2011-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