扈萬泰,周安然
(重慶大學建筑城規學院,重慶400045)
標志著現代化城市的主要特征是基礎設施的效能高、管理體系的水平高、生態環境的質量高、高度社會化分工與協作、高度的精神文明。其中生態環境的質量高主要表現在城市的污染被明顯控制住,生態環境保持良性循環,城市居民能夠在安靜、祥和與舒適的環境中生活。由此可見,質量高的生態環境是現代化城市的重要標志。城市森林公園的建設在現代化城市中對城市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改善起著重要作用。《中國森林公園風景資源質量等級評定》國家標準將森林公園定義為:“具有一定規模和質量的森林風景資源和環境條件,可以開展森林旅游,并按法定程序申報批準的森林地域”。在現代的城市規劃中常常忽視了城市森林公園的規劃,這將阻礙著城市的建設和發展。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城市森林公園規劃進行了分析。
(1)城市森林公園都是在城市附近,交通較方便,人流也多。由于城市森林公園都是在城市附近,外部交通均以城市的公共交通為主,出入較為便利,使得游客的心理感知距離有效的縮短,并且游客的出游機會也隨之增加了。
(2)主要的客源都是當地的居民,且規模較穩定。在平時主要以老年人為主,在雙休日和節假日呈現人流高峰期。
(3)城市森林公園的生態環境和資源受到人為破壞的因素較大。城市森林公園主要以人工林和經濟林為主,森林生態功能等級和森林健康度水平較低。
(4)不以盈利為目的。城市森林公園主要注重的是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基本上都是由政府直接投資,大多數都是為民眾免費開放。
城市森林公園建設的主要意義也即是保持生態環境,讓人們在繁華的現代都市中找到自然生態環境的感覺。城市森林公園規劃應該把保護水源、凈化空氣、維持碳氧平衡、調節小城市氣候等生態功能放在首位。例如,重慶市鴻恩寺森林公園在總體規劃設計時,因地制宜、科學布局,實施生態恢復、保育。按照建設節約型生態園林的理念和要求,尊重、利用原有地形地貌、水域及植被,因地制宜地將公園規劃為"引入區"、"巴渝坊區"、"主入口區"、"游客接待中心區"、"花田區"、"鴻頂云霞區"、"西坡林地區"等七個功能區。盡量保持園內基址原有的地貌特征,避免進行大規模的地形改造,通過對原有地形改造、精心進行豎向設計、土方平衡等措施,形成良好的自然生態景觀。通過生態環境的營造,實施生態恢復,促進生態環境平衡,實現對土地資源最大的節約和利用。
城市森林公園建設主要為城市居民服務的,在人性化突出的現代,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原則。例如,重慶市鴻恩寺兒童公園抓住兒童的天性與特點,在不同的主題區域,形成不同的植物景觀,構成生態而充滿趣味的景觀,這兒有“嗅覺公園”、“視覺公園”,讓孩子在玩耍中從色、香、味等不同的感官接觸去感受大自然。
在魔法森林里,有古榕、黃葛樹、樸樹、皂莢等植物,營造光線深幽、造型奇特的森林奇景,走幾步還能遇到南瓜燈、小矮人,如同進入童話世界;而在濕地公園里,有利用自然群植的落葉植物和常綠植物等形成的生態自然的景觀;在親子樂園,以樹林草地為主,銀杏、欒樹、桂花營造出開敞舒適的林蔭休憩空間。
在城市森林建設過程中,要盡量減少對原始自然環境的變動,根據本城市的特點創造出具有本土特色的公園。例如,重慶市鴻恩寺森林公園一是借助原有規劃植株,特別是園內”琴臺結緣“中170歲樹齡的兩棵金桂樹,打造“詠桂”、“聽桂”、“品桂”、“拜桂”、“護桂”、“賞桂”,等一系列國內少有的“桂花文化”;二是借助固有文化,用“天恩”、“國恩”、“民恩”、“師恩”、“親恩”、“友恩”,盡顯“感恩文化”。帶給游客一種感恩之心,感謝之情,豐富了公園的文化內涵體現了我國重情重義,懷抱感恩之心的文化傳統。
重慶市鴻恩寺森林公園,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根據重慶的氣候特點和公園桂花文化和感恩的文化定位以及適地適樹的原則,選擇在重慶生長表現良好、觀賞性強的園林植物品種。鴻恩寺森林公園植物品種主要有主體骨架樹種(優勢種):桂花、銀杏;其它高層植物有香樟、廣玉蘭、樸樹、秋楓、水杉、榔榆等;春節開花植物有櫻花、桃花、玉蘭、紅葉李、鐵梗海棠、迎春等;夏季開花植物有廣玉蘭、羊蹄甲、白蘭花、樂昌含笑、紫薇等;秋季開花植物有桂花、欒樹、鵝掌楸、三角槭、紅楓等;冬季開花植物有臘梅、梅花、茶花等;灌木有海桐、棕竹、蘇鐵、南天竹、蚊木、石楠、茶花、鳳尾竹等;地被及藤本植物有沿階草、鵝掌柴、春羽金心吊蘭、十大功勞、紅繼木、金葉女貞、常春藤、迎春、梔子等。其在規劃過程中盡可能保護所有的生物。
森林旅游公園主要是以景色秀美為基礎,所選址是不受城市的限制,為游客準備了一條龍服務(吃、住、游、行、購、娛),其建設是需要很多的資金,是社會經濟收入的一部分。而城市森林公園使用于山體多、休閑場所少且人口密集的城市。城市森林公園的選址主要在城市的周邊,主要供本地區居民游玩,且是免費開放,有政府有關部門籌資建設,公益性較強,因此,在城市森林公園規劃時一定要注意城市森林公園的這些獨有的特點。
城市森林公園規劃設計的依據:以科學為基礎,盡量把原始的自然面貌保持下來,以城市總體規劃為依據,把公園持有的自然條件要充分發揮出來,與公園的現狀相結合,創造出具有時代特色,建成滿足休閑功能要求的城市綜合性公園。例如,鴻恩寺森林公園,利用現有的森林資源與人文景觀,加強城市森林公園建設,具有投資少、建園快、少占用城市發展空間等特點。建成后不僅為人們提供休閑、游樂、科普教育場所,而且又保護了自然生態平衡。
城市森林公園規劃必須遵循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的原則,首先,與公園現狀相結合進行合理布局。充分把天然資源優勢利用起來進行依山造景,有機地將綠化、山勢、廣場、雕塑、亭臺融合在一起,形成的現代化山體公園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優美別致的環境。其次,堅持以綠為主,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充分利用現有山體林地和植被,從而把生物的多樣性優勢發揮的淋漓盡致。再次,因地制宜,把當地具有的獨特的文化特色凸顯出來,滿足多方的需求。最后,必須注重可持續發展。
建設好城市森林公園,既要改善生態環境,為人民群眾提供一個修養身心的好去處,又要為社會提供生態科普教育場地。
城市森林公園規劃要始終堅持以“生態優先”、“以人為本”、“突出本土特色”、“生物多樣性保護”為原則。總而言之,城市森林公園規劃要充分體現“生態、休閑、健身”的主題,建立集自然生態保護與涵養、健身、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城市公園。
[1]陳世清,涂慧萍,唐志蘊.我國森林公園建設策略思考[J].林業資源管理,2004(2)
[2]吳澤民,吳瀾.城市森林與城市森林游憩[J].中國城市林業,2006(6)
[3]劉揚.城市公園規劃[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0
[4][美]R·福爾曼,M·戈德羅恩.景觀生態學[M].肖篤寧,譯.北京:科學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