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俊兵
(華能瀾滄江水電有限公司,云南 云龍 672708)
景洪水電站位于云南省瀾滄江下游河段、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境內,壩址距下游景洪市5 km,是瀾滄江中下游河段兩庫8級開發中的第6級,電站兼有發電、防洪、航運、旅游等綜合利用效益。
景洪水電站采用堤壩式開發,樞紐由擋水建筑物、泄水建筑物、引水建筑物、壩后式廠房及變電站、通航建筑物等組成。主要建筑物包括攔河壩、泄洪沖沙建筑物、引水鋼管及發電廠房、垂直升船機等。攔河壩為碾壓混凝土重力壩,最大壩高108 m,壩頂高程612 m,水庫正常蓄水位602 m,死水位591 m,總庫容11.39億m3。電站安裝5臺混流式水輪發電機組,單機額定容量35萬kW,總裝機容量為175萬kW,梯級聯合運行時保證出力77.19萬kW,年均發電79.3億kW·h。
景洪水電站籌建工程于2003年7月開工,首臺機組于2008年5月投入商業運營,2009年6月5臺機組全部投產發電。
在電廠籌備之初,華能瀾滄江水電有限公司就決定在景洪電站機組投產時按運 “維合一”生產管理模式運營管理。
“運維合一”通常是將傳統意義上的 “運行”和“維護”業務進行整合,實現運行、維護一體化、生產人員能力一體化和基層生產組織機構一體化,打破運行與維護界限,實現運行和維護的統一。
生產人員能力一體化就是指電廠運維人員必須能承擔傳統意義上的運行工作和維護工作。運維人員承擔的維護工作是傳統意義上生產設備維護工作的一部分,包含日常維護、一般消缺維護、應急維護、二次設備檢修、機組檢修監理等。在維護工作上,人員的素質體現了 “一專多能”, “專一、會二、懂三” (指專一門專業,會第二門專業,懂第三門專業)。一線生產人員稱為 “運維人員”,其專業結構將由傳統的 “一”字型人員 (指只會一門專業)變成 “十”字型人才 (指復合型人才)。
基層生產組織機構一體化是指電廠基層生產部門職責整合,把運行和維護工作職責整合到一個部門,這個部門就是 “運維部”。運維部生產人員既是運行人員,也是維護人員,便于協調、提高效率。但是,在一個工作周期之內,他只能是運行或維護中的一個角色;在相鄰兩個工作周期,他們的崗位在運行人員和維護人員之間輪換。
“運維合一”這種全新的生產管理模式需要創建一套全新的生產管理體系,包括組織機構的設置,部門職責、人員配置、員工培訓、規章制度建立等。
按照組織機構一體化原則,電廠生產部門設有運維部、生產技術部、安全與環境監察部和水庫部4個部門,其中運維部設置4個運維班和1個計算機通信班。運維部班組實現 “大輪班”制,兩個班組在現場分別從事運行或維護工作,兩個班組培訓、輪休,班組的運行、維護業務定期輪換,員工必須掌握運行、維護及檢修等技能,運行是基本技能,每人必須掌握。運維部主要負責電廠生產設備的運行、監盤工作、倒閘操作、日常及定期維護、缺陷處理、應急維修、技術監督、二次設備定檢、檢修監理、管理等生產工作。生產技術部主要負責檢修管理和技術監督、工程項目招標、合同管理及工程預算、生產材料備品管理等工作。
運維部實行 “大輪班”工作方式,每輪有兩個運維班在現場工作,兩個班輪休、培訓。在現場工作的兩個班中,一個班承擔運行和On-call(指處于待命狀態)工作,另一個班承擔設備維護工作,在不同輪班周期內兩個班輪流承擔不同工作任務,輪班以15 d進行輪換。
2007年12月,電廠籌備處成立了 “運維合一”生產管理組織機構,開始制訂 “運維合一”方案,開展運維人員技能培訓。 2008年6月景洪電廠首臺機組投產發電時生產管理按 “運維合一”模式運營管理,暴洪電廠成為國內實施 “運維合一”的第一家水電廠。
景洪電廠自2008年6月成立以來,在兩年多的實踐中,克服了時間緊、任務重、人員新、經驗缺乏等困難,積極探索和實踐 “運維合一”生產管理模式,順利接管5臺機組,完成了5臺次機組檢修及其他定檢、預試、消缺、技改等工作,培養了一大批滿足新型生產管理模式要求的復合型水電人才,積累了一定的適應 “運維合一”管理模式的成功經驗。
(1)水電廠生產管理模式的創新。隨著電網容量的不斷增大,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不斷應用,流域水電的梯級滾動開發、管理、流域電站群的遠程集控實現,在電站按無人值班 (少人值守)或無人值班管理情況下積極開展 “運維合一”的生產管理模式探索與實踐,推動了水電廠生產管理的進步與創新。
(2)提高了員工的綜合技能。 “運維合一”模式實現了員工運行維護專業的統一,打破了運行和維護界限,運行和維護技能作為基本技能,員工均要熟練掌握,做到了一專多能,提高了員工的綜合素質和技能。在此基礎上,還需要建立一套與員工激勵制度掛鉤的技能資格體系,員工根據自身情況申請相關技能資格認證,在綜合技能提升的同時,專業技能也能深入提高。
(3)體現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水電廠大多地處偏遠地區,遠離城市,而電廠員工家則多在城市,實施 “運維合一”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生產管理實現 “大輪班”制,較好地解決了員工的后顧之憂。該模式也被廣大生產人員的接受并受到歡迎,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提高了,達到了安居樂業,增強了企業凝聚力。
(4)實現管理扁平化、柔性化。 “運維合一”生產管理模式按照大生產體系設置,實現了生產組織機構扁平化 (指管理機構層次少),將傳統部門如檢修部 (設備部)、值守部 (發電部)等整合為一個部門,將運行與維護 (檢修)整合為一個部門平臺下,打破了傳統的按專業設置的理念,改為綜合設置。所有的生產人員統一在一個部門下管理,減少工作環節,有利于工作任務的統一安排和部署,有利于溝通協調,有利于提高員工的綜合素質等,實現管理的扁平化和柔性化 (指靈活)。而扁平化管理的實現,就需要建設一套現代的管理信息系統來支撐,實現安全生產信息資源共享,在信息化平臺上實現管理流程、業務流程信息化,更好地保障安全生產管理工作。
(5)遠程集控實現。在實現流域遠程集控的情況下,電廠現場值班員只做輔助監盤,日常操作、事故應急處理等工作,電廠值班由遠方控制實現 (流域集控中心),在此條件下實施 “運維合一”工作實施難度較小。
隨著電網的不斷增大、增強,流域梯級滾動開發不斷深入,一批流域水電站不斷投產發電,流域電站群實現了遠程集控,單個電站實現了無人值班或無人值班 (少人值守)運營管理。景洪電廠 “運維合一”生產管理模式經過兩年多實踐,不斷總結完善,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經驗,有力推動了大型水電廠生產管理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