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超,金 弈
(1.北京師范大學水科學研究院,北京 100875;2.中國水電顧問集團北京勘測設計研究院,北京 100024)
“以新帶老”最早見于1986年的 《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辦法》 ((86)國環字第003號文)第四條: “凡改建、擴建和進行技術改造的工程,都必須對與建設項目有關的原有污染,在經濟合理的條件下同時進行治理”,這被認為是明確了的 “以新帶老”原則。HJ 464—2009《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技術規范——水利水電》中: “3.9‘以新帶老’原則,分期建設的項目和改、擴建項目必須采取環境保護措施,其配套環境保護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運行。并同時治理和解決與該項目有關的前期工程的污染和環境問題[1]”。 可見上述所說的 “新”, 包括了改建、擴建和進行技術改造的工程項目,也包括分期建設的項目。近年來, “以新帶老”的概念和范圍不斷擴大,在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審批中也開始體現“以新帶老”的要求,主要出現在抽水蓄能電站 (簡稱 “蓄能電站”)項目中。蓄能電站本身屬新建項目,但很多蓄能電站利用已有水電水利工程的水庫作為下水庫或上水庫,水土保持方案審批中就要求蓄能電站解決原有項目的水土流失問題,這種情況也屬于 “以新帶老”。
本文將從防治責任范圍及防治分區、水土流失預測、水土流失防治目標、水土保持措施及投資、水土保持損益分析等方面分析原有項目的水土流失問題在新項目水土保持方案中的解決辦法,并以一個具體項目為例,探討蓄能電站水土保持方案中“以新帶老”情況的解決辦法。
水土保持方案中的 “以新帶老”,即原有項目的水土流失問題,需要在新建 (改、擴建、技術改造、分期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中解決。 “以新帶老”的水土保持方案涉及的問題主要包括:
(1)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確定及防治分區。即原有項目的占地被新建項目征、占用,則作為新建項目的項目建設區;原有項目的占地沒有被新建項目征、占用,但可能受到新建項目的影響產生水土流失,則作為新建項目的直接影響區;原有項目的占地沒有被新建項目征、占有,也沒在新建項目的影響下產生水土流失,則不列入新建項目的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根據原有項目占地列入項目建設區或直接影響區的情況,在新建項目的水土流失防治分區中進行考慮。
(2)水土流失預測。對新建項目的項目建設區,包括原有項目占地被新項目征、占用的范圍內可能產生的新增水土流失進行預測,不對直接影響區進行水土流失預測。
(3)水土流失防治目標。水土流失防治目標,針對新建項目的項目建設區,包括原有項目被新項目征、占地在內的范圍,不包括直接影響區的范圍。
(4)水土保持措施及投資。針對新建項目的項目建設區,包括原有項目被新項目征、占地在內的范圍。一般不對直接影響區 (包括其原來的水土流失)布設水土保持措施及計列投資,但直接影響區屬新建項目的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施工期如果發生新建項目帶來的新增水土流失,新增水土保持措施的投資可從新建項目的預備費中考慮。
(5)水土保持損益分析。主要分析新建項目建設區內新增水土保持措施的損益,包括原有項目被新項目征、占地在內的范圍,一般不包括直接影響區的范圍。
我國北方的一座蓄能電站,項目本身屬新建項目,但其下水庫利用已建的原水電站水庫加高而成。
原水電站于1997年完成可行性研究,1998年8月正式開工建設, 2001年12月兩臺機組投產發電,電站建成后承擔電網調峰任務。2004年11月,水電站所在省水利廳主持了原水電站工程竣工驗收會,工程竣工驗收鑒定書認為: “……水保、環保工程:相應工程均按照有關要求完工,經驗收達到設計要求。……各項水土保持措施已發揮效益”。2004年12月,省水利廳發文同意工程竣工驗收。
編制新建蓄能電站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時,對原水電站的水土保持措施現場進行了勘查,發現永久公路、壩區和電廠區有相應的綠化措施,綠化樹種有楊樹、油松、蘋果等;電站在原水電站引水隧洞進水口、1號、2號、3號、4號施工支洞洞口設置渣場;引水隧洞支洞口渣場經過硬化,已建設為小型碼頭,其他4個渣場的防護措施現已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其中,4號施工支洞洞口渣場的破壞情況較為嚴重。
省水利廳在新建蓄能電站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審查會上,提出應體現 “以新帶老”原則,新建蓄能電站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中應對原水電站的渣場進行治理。
2.2.1 “以新帶老”在防治責任范圍及分區中的體現
GB50433—2008《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技術規范》5.6.1節中指出: “改建、擴建工程項目與現在工程共用部分也應列入項目建設區[2]”。蓄能電站屬新建項目,購買了原水電站,但征地范圍中不涉及原水電站的渣場。因此,按規范要求,原水電站的渣場不應列入項目建設區。
考慮到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編制,在我國是2000年后才開始普遍開展的,原水電站可行性研究階段沒有被要求編制水土保持方案,從而使水土保持各階段工作可能會存在一些不完善之處,在省水利廳提出的 “以新帶老”要求下,綜合考慮,原水電站的渣場列入了新建抽水蓄能電站的直接影響區。
雖然原水電站的渣場被列入了直接影響區中,但在體現 “以新帶老”原則時,不能按一般情況下的直接影響區來對待,而是需采取水土流失治理措施,治理其渣場現有的水土流失,并將其列入水土流失防治分區中。按照DL/T5419—2009《水電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技術規范》中的水土流失防治分區劃分,原水電站的渣場在新建抽水蓄能電站的水土流失防治分區中被劃分為 “其他區域”[3]。
2.2.2 “以新帶老”問題在水土流失預測中的解決
由于新建抽水蓄能電站建設不涉及原水電站的渣場,不擾動其地表面積,不損壞其水土保持設施,也不對其產生新增水土流失,因此,在新建蓄能電站水土流失預測中沒有涉及原水電站的渣場,但在水保方案報告的水土保持損益分析章節中分析了蓄能電站對原水電站的渣場治理后帶來的效益。
2.2.3 “以新帶老”在水土流失防治目標中的體現
原水電站1號、2號、3號、4號施工支洞洞口渣場范圍,因其水土保持設施在竣工驗收后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壞,雖然新建蓄能電站不會直接造成其新增水土流失,但根據相關要求和實際情況,新建蓄能電站將其納入到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的直接影響區內,并對該區域進行水土保持措施設計,通過工程措施、植物措施等對其進行防護,達到減少該區域水土流失的目的。
根據GB50434—2008《開發建設項目水土流失防治標準》中的規定,水土流失防治標準6項指標的面積均為項目建設區內相應面積[4],6項指標也是專門針對項目建設區的,因此,原水電站渣場范圍作為新建蓄能電站的直接影響區,需單獨設立防治目標。從新建蓄能電站不對其直接產生新增水土流失的角度看,原水電站渣場范圍單獨設立水土流失防治目標也是合理的。
因此,新建蓄能電站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中,蓄能電站和原水電站的渣場分別設立水土流失防治標準,雖然標準值基本一樣,但為了符合規范的要求,必須分開體現。
2.2.4 “以新帶老”在水土保持措施及投資中的體現
原水電站渣場治理措施,與新建工程的水土保持措施進行同等深度的設計,投資進入了新建的抽水蓄能電站水土保持措施投資中。其水土保持設施補償費也計入到新建抽水蓄能電站水土保持措施投資中。
2.2.5 “以新帶老”在水土保持損益分析中的體現
水土保持損益分析中最重要的內容是防治效果分析,評價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后的防治效果。選用擾動土地整治率、水土流失總治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攔渣率、植被恢復率、林草覆蓋率等控制性指標進行評價。
由于新建蓄能電站和原水電站渣場是分別設立水土流失防治標準的,因此其防治效果評價也應分別進行。新建蓄能電站主要針對治理新增水土流失的防治效果進行評價,原水電站渣場主要針對現有渣場的水土流失治理效果進行評價[5]。
“以新帶老”在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中的體現,是一個較新的問題,本文從防治責任范圍及防治分區、水土流失預測、水土流失防治目標、水土保持措施及投資、水土保持損益分析等5個方面,初步分析了水土保持方案中的 “以新帶老”問題的常規解決辦法,并重點探討了抽水蓄能電站項目水土保持方案中的 “以新帶老”特殊情況的解決方法,可為同類問題的解決提供參考。
[1]HJ 464—2009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技術規范——水利水電[S].
[2] GB50433—2008 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技術規范[S].
[3] DL/T5419—2009 水電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技術規范[S].
[4] GB50434—2008 開發建設項目水土流失防治標準[S].
[5] 韓小杰,金弈,馬世軍,等.河北豐寧抽水蓄能電站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R].北京:中國水電顧問集團北京勘測設計研究院,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