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金龍
(略陽縣水利水電勘測設計大隊 陜西 略陽 724300)
陜南北靠秦嶺、南倚巴山,漢江自西向東穿流而過,具有豐厚的自然條件。陜南地區農業歷史悠久,水利資源豐富,小型水庫數量眾多,分布面廣,在防洪、灌溉、供水、環境等諸多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受多種因素影響,這些水庫不同程度存在防洪標準低、壩體結構穩定性差、壩體和壩基滲漏嚴重、泄洪建筑物老化破損等情況,成為防洪安全的心腹之患。
相關的統計資料顯示,商洛市現有水庫52座,其中,中型水庫2座,小(一)型水庫14座,小 (二)型水庫36座,總庫容14305.7萬m3。據了解,目前有34座水庫帶病運行,病險率達65.3%。安康市漢濱區共建成小型水庫63座,小(一)型水庫6座,小(二)型水庫則有57座。漢濱區的這些小型水庫主要位于在月河流域及南北二山山區,總集雨面積244.92km2,總庫容2450萬m3,實際防洪能力不足10年的達29座之多,占全區水庫總數的46%。
(1)建成年代早,服務年限長,后遺癥嚴重。
陜南地區九成以上的小型水庫建于1958年至1976年間“大躍進”時期,受時代背景及技術手段的限制,大部分水庫屬于邊勘測、邊設計、邊施工的“三邊工程”,經過多年運行,大部分已經“年過半百”,普遍存在老化和損壞,嚴重影響工程的安全運行和經濟效益的發揮。以安康漢濱區的李家溝水庫為例,該建于1957年12月,粘土心墻壩,庫齡超過50年。2008年,安康市水利部門完成了李家溝水庫的大壩安全鑒定工作,結論為:壩頂高程達不到規定的安全高度,相差0.89m;壩頂寬度達不到規定的寬度,最寬處相差1m,局部寬度相差較多;大壩背水坡不穩定,左端大范圍明顯滑動;壩體三層結合面滲水。而且,由于沒有設計排沙洞,淤積的泥沙無法排出,目前水庫最深處大概有6m,近似“塘堰”。
(2)水庫管理沒落實,安全沒保障。
小型水庫大都是計劃經濟時期修建的,多為鄉鎮或所在村組所有。由于財力薄弱,直接責任對象(即鄉鎮和村組)往往無財政能力進行除險加固,長期拖延,反而導致險情日益加重,病險水庫數量日益增多。同時,沒有正常豐富的管理經費來源,水庫工程本身的運行和管理工作也在逐步癱瘓。很多小型水庫甚至責任主體不明,導致管護經費無著落,管護人員無落實,水庫安全無保障,呈現一種“三無狀態”。漢濱區的63座水庫中,除新民、許家河水庫有專門管理機構、有專人管理外,其余都未設專人管理機構,一般僅有簡易管理房和一個兼職管理人員。兼職管理人員大多由水庫附近村干部或村民擔任,只能起看護水庫的作用,部分偏遠水庫竟無人看管。商洛的統計資料也不容樂觀:52座水庫中,有2座中型水庫管理機構人員齊全,14座小一型水庫有管理單位,但管理人員嚴重不足,六成以上的水庫無管理機構和管理人員。
(3)水庫安全運行的硬件設備不足。
絕大多數小型水庫缺乏必要的管理、監測、通信等設施。水庫“三大件”(即大壩、泄溢洪設施和輸水設施)不完整,小部分水庫有安全監測設施的,也只是主壩有,副壩、溢洪道基本沒有觀測設施,更不用說自動監測設施。調查數據統計,商洛市有水位和雨量觀測設施的水庫16座,占水庫總數的30.8%,配備水準儀或經緯儀等設備的水庫有9座,占水庫總數的17.3%,無水位和降雨觀測設施的水庫37座,占71.1%,緊靠巡查人員的肉眼和經驗觀察,偏差太大。小型水庫大多地處偏僻,多建于遠離交通干線的山區,進庫道路坑洼不平、彎多坡陡,水庫交通、通訊不暢,無專用防汛公路,一些水庫原有道路已不能通車。即使能通車,遇到雨天路面泥濘、邊坡塌方,車輛仍無法通行,發現問題或出現險情時也很難及時聯絡,對防汛時報告汛情、組織搶險極為不利。
(4)資金難以落實,除險加固進展緩慢。
目前,病險水庫的除險加固資金一般由國家撥款、省及地方財政共同籌措的方式解決,而小型水庫數量之多,資金之大,全然等靠財政補貼到位后再進行必然不現實,所需資金缺口大。由于水利工程缺乏維修資金,致使很多水利工程年久失修,特別是不少病險工程沒能得到及時除險加固,工程效益銳減。
(1)明確責任主體,落實安全責任。
小型水庫安全管理必須有明確的責任主體。小型水庫安全管理的責任主體一般可以為水庫所在地鄉鎮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水庫所有者或水庫業主、水庫管理單位。一般而言,建議以灌溉為主、農村集體所有的小型水庫,小(一)型的由所在鄉(鎮)人民政府鄉(鎮)長擔任安全責任人;小(二)型水庫則可確定一名政府行政領導為安全責任人;以發電、供水等其他用途為主的小型水庫其所有者或業主、法人代表即為安全責任人。水庫安全責任人應該對水庫安全負起總責,對其管轄的水庫運行安全、日常管理、建設管理等進行運行管理。
(2)加大力度,籌措管理經費。
小型水庫往往爭取到的中央投資相對較少,因此,省、市、縣各級都應適當安排專項資金用于該類水庫的除險加固。省級投資本著“足額配套、先急后緩、突出重點、分年安排”的原則,優先安排關鍵工程或是前期工作及在建項目進度快、質量好、市縣配套資金到位的項目。同時,水庫所在地的市縣也要認真落實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的配套投資,于財政預算中就專項列出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經費,引導并整合各種涉農資金向病險小型水庫除險加固適度傾斜。另外,對于農村集體組織所有的水庫要通過縣、鄉(鎮)財政補助,貫徹計收水費、受益者按“一事一議”集資以及推行租賃、承包等多種管理方式,拓寬管理經費的渠道來源。對小(一)型水庫中的公益性工程,由各級財政落實其公益性部分運行管理經費和維修養護經費,同時盡量與經營性工程一樣,推行合理的水價、電價政策。小(二)型水庫的管理運行費在受益范圍內合理籌集,足額到位,有條件的縣財政給予適當補助。
(3)嚴格建設程序,加快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建設。
為確保除險加固工程的進度,首先需要嚴格項目法人的組建工作,及有具體的責任對象。因此,在開展水庫加固項目前期工作的同時就應該按照相應的規定組確定項目法人,并由其直接負責對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的施工、監理、主要設備和材料采購等關鍵程序實行公開招標。大型水庫加固工程,省水利廳直屬的,由省水利廳負責組建,其余的可以由水庫所在市水利(水務)局負責組建,小型水庫加固工程則由水庫所在縣(市、區)水利(水務)局負責組建。為保證項目法人的組織機構和技術力量必須滿足工程建設需要,主要管理人員必須經相關學習培訓后上崗。
(4)加強管理,進一步規范水庫的運行。
小型水庫應認真貫徹執行水利部《關于加強小型水庫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見》(水建管〔2002〕188號),即小(一)型水庫要做到“五有”,即有管理組織和專職管理人員(不少于3人),有管理設施,有管理運行規章制度,有必要的交通、通訊設施,有管理人員報酬和工程維修經費來源;小(二)型水庫要做到“三有”,即有管理組織或專職管理人員(重點小(二)型不少于2人,一般小(二)型水庫不少于1人),有管理運行規章制度,有管理人員報酬和工程維修經費來源。對于部分水庫,達到上述《意見》確實有困難的,管理機構和管理人員暫時還不能到位的,也應該聘請管護人員,根本上杜絕無人管理的現象。
陜南地區的小型水利工程在抗旱防洪,促進了水資源的優化配置,農村經濟發展等多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在目前加大投資強度、加快水利建設進度的同時,切不可忽略了其安全管理工作,規范已建,在建及將建工程的運營管理工作。因此,需要各級相關部門及責任人要認真貫徹落實資金、管理的各項規定,完善制度,并積極配合有關部門抓好監督檢查,以為陜南地區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陜西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