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飛
美國不再視中國為普通“棋子”
布熱津斯基是鄧小平1979年那次訪美的直接見證人和發揮了重要作用的參與者,他特別強調那次訪問,自然有感情的因素,但是,那次訪問確實是歷史性的。
鄧小平訪美之后,中美關系實際上發生了質的變化,即中美不再是敵人,至少對中國來說,美國不是敵人。因為中國要搞現代化,要對外開放,為此就要向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發達國家學習,不僅要向它們學習先進科技和管理經驗,還要學習搞市場經濟,甚至是社會發展的許多方面。實現上,中國是將美國當成了搞現代化的老師。此后的30年,中國領導人都是沿著鄧小平確立的方向努力維護、發展中美關系。
當然,這30年間中美關系也是波折不斷,那基本上都是美國占據主導地位,中國則巧于周旋。之所以如此,主要在于兩國實力的嚴重不對稱。美國只是將中國作為其全球戰略大棋盤上的一個普通棋子。在美國看來,中國塊頭大,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法定的有核國家,它固然重要,但是并不比歐盟、俄羅斯、日本重要到哪里去。
然而,現在的情況大不相同了。經過全球金融危機的洗禮,國際力量對比發生了深刻變化,走在崛起道路上的中國,地位更加突出,也更加惹人注目。盡管中美實力差距仍然很大,但是美國已經不再把中國看成一個普通的大國了。
“塑造中國”是否一廂情愿?
2010年中美關系出現“逆轉”,是由許多因素促成的。中期選舉的影響、美國軍工利益集團的推動,都是重要因素。但是,最為根本的還是戰略層面的因素。
冷戰結束后,美國確立了以維護霸權為最高目標的全球戰略。為實現這個總目標,美國從兩個方面著手努力:一是盡力阻止新的強國崛起,二是提升自己的實力。二者相輔相成,但是后者更為根本,阻止其他大國成長為強國,不能以損害自己的實力為代價。美國的戰略思維是:在通過合作提升自己實力的同時,將其他大國納入到自己所主導的國際體系中來,成為美國的伙伴;與此同時,在不損傷自己的前提下,對那些有可能成為戰略競爭對手的大國施以遏制、牽制、平衡、打壓。中國就屬于“潛在的戰略競爭對手”。
2006年出臺的《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將“塑造中國”作為對華戰略的目標。報告認為,一個崛起的中國將大大改變美國所處的戰略環境,美國應當盡量將崛起的中國塑造成美國的合作伙伴,阻止中國強大后變成美國的敵人;但是,中國是一個處在“戰略十字路口”的國家,在美國看來,中國崛起后到底將走向何方,是成為美國的伙伴還是敵人,是很不確定的,所以美國要作好防范的準備;防范的辦法就是加大在西太平洋的軍力布置,同時加強原有聯盟體系。這以后,美國有些智庫還提出了“平衡戰略”,即美國通過同日本、印度、韓國、印度尼西亞等亞洲國家的合作來平衡中國在亞洲的影響,從而實現美國繼續主導亞洲事務的戰略目標。
從全球戰略總目標出發,美國肯定不愿意中國成為它的敵人或對手。如果中美交惡,爆發新的冷戰乃至熱戰,中國的崛起進程有可能被遲滯,但美國肯定是加速衰落,霸權地位會更早喪失。但是,中國是否愿意成為美國的伙伴?美國“塑造中國”是否是一廂情愿?
美國從2009~2010年的一系列事件中解讀出的是,中國不太愿意與美國共舞。于是,美國試圖通過“巧實力”外交來迫使中國就范。介入南海爭端、到黃海展示武力、在釣魚島問題上力挺日本、加強美日韓軍事協調、奧巴馬訪問亞洲四大民主國家、支持印度發展國防力量,等等。
對中國來說,自從被西方用艦炮強拉進國際體系以來,這是第一次受霸權國家如此重視。中國早就提出了和平發展、和平崛起的理念,也早就宣誓絕不稱霸、絕不爭霸。主流的中國精英也非常清楚,中國的崛起道路還很長,前面的困難、挑戰、風險肯定很多。中國既沒有同美國爭霸的意愿,目前也沒有爭霸的資本。
但是,如何讓美國主流精英也相信這些道理,卻是個難題。自2002年以來,中國一些智庫、戰略家在闡釋、宣傳和平崛起理念上做了很多工作,也有相當大的成效,但是仍沒有打消美國以及其他西方國家對中國未來的疑慮。面對自己實力的增強、國際地位的提高、國際社會對中國擔負更大責任的期待,中國尚沒有十分清晰的戰略調整思路,至少是沒有充分表達出來,而一些媒體、個別學者乃至官員的不當言行,則在一定程度上誤導了美國精英,使之對中國的戰略動向更加懷疑。
中美都需調整舞步
中美對抗不符合雙方的根本利益,也不利于世界和平與發展,這是非常淺顯的道理,也早已在中美戰略界達成共識。“國強必霸”“大國政治悲劇”等過時的國際政治信條雖然仍有不少信徒,但在嚴酷的現實面前已經很難成為國家決策的依據。
在日益全球化、多極化、多元化、非極化的國際大舞臺上,中美必須共舞,而不是角力、打斗、廝殺。共舞需要合作。要合作,就需要了解對方、理解對方、尊重對方,要照顧對方的利益。如果一方只顧自己舞得開心,全然不顧舞伴是否適應,那肯定不是好舞者,雙方的合作不會持久。美國要清楚,中國這個舞伴變化很快,美國不能再固守老舊的舞步;中國也要明白,美國雖然已過壯年,但仍然有占據舞臺中央的實力,也有繼續當領導的強烈愿望,不喜歡別人挑戰它的地位,甚至對這種挑戰過于敏感。
中美兩國分屬東西半球,中間有太平洋阻隔,但歷史和時代將兩國推到了一起,使之成為無可選擇的伙伴。這恐怕也算是一種“天定命運”。不管愿不愿意,雙方必須攜手共舞。中美關系已經走過了30多年的曲折征程,但未來的征程與以往大不相同,走好新征程,需要新境界和新思維。
(摘自《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