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永慶 ,李衛國 ,李 洋,高玉龍
(江蘇省儀征市林業生產技術指導站,江蘇儀征211400)
兩次森林資源二類調查結果顯示,儀征市林木覆蓋率已由 1987年的 8.5%上升到 2008年的18.26%。本文擬從各類林地、林木蓄積量、齡組、樹種結構等4個方面進行比較研究,在宏觀上把握全市森林資源現狀以及動態變化,為全市制定和調整林業建設的方針政策提供依據。
2008年與1987年兩期二類調查相比,林業用地面積增加了11 302.70hm2,增長了344.38%;有林地面積增加了9 109.20hm2,增長了401.52%;疏林地面積減少了81.80hm2,減少了100.00%;灌木林地面積增加了1 322.68hm2,增長了7 721.42%;未成林造林地面積增加了 1 229.98hm2,增長了892.58%;苗圃地面積增加了 68.86hm2,增長了85.65%;宜林地面積減少了 346.22hm2,減少了49.73%,見表1。

表1 各地類面積變化情況 hm2
從各類林地變化來看,儀征市有林地面積、灌木林面積、未成林造林地面積及苗圃地面積持續增加,疏林地面積和無林地面積逐漸減少。
2008年與1987年兩期二類調查相比,活立木蓄積增加了396 594.21m3,增長了162.41%;喬木林蓄積增加了434 269.00m3,增長了616.13%;疏林地蓄積減少了283.00m3,減少了100.00%;散生木蓄積減少了208.00m3,減少了73.50%,見表2。

表2 各類林木蓄積量變化情況 m3
21年間,儀征市活立木蓄積量特別是喬木林蓄積量有了較大幅度增加,年均增加率分別為7.73%和29.34%;同時疏林地和散生木蓄積量顯著減少,顯示儀征市林業生產取得了較大成就,說明在造林綠化面積不斷增加的同時,森林資源質量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2008年與1987年兩期二類調查喬木林各齡組面積和蓄積相比,幼齡林面積增加了4 401.37hm2,增長了1 066.74%,蓄積增加了 117 382.00m3,增長了895.50%;中齡林面積增加了4 900.78hm2,增長了833.66%,蓄積增加了260 442.00m3,增長了707.40%;近熟林面積增加了380.56hm2,增長了173.04%,蓄積增加了27 576.00m3,增長了162.09%;成熟林面積增加了337.36hm2,增長了1 437.41%,蓄積增加了29 274.00m3,增長了1 237.80%;過熟林面積減少了22.74hm2,減少了86.56%,蓄積減少了405.00m3,減少了 34.32%,見表 3。

表3 喬木林各齡組面積蓄積對比
按齡組面積進行分析,1987年幼齡林∶中齡林∶近熟林∶成過熟林=8∶12∶4∶1,2008年幼齡林∶中齡林∶近熟林∶成過熟林=13∶15∶2∶1。
2008年與1987年兩期二類調查相比,各樹種的絕對面積變化較大,其中馬尾松、黑松和杉木面積有所下降,分別減少了 1.27%、27.96%、25.80%,面積增加最多的是楊樹,面積增加了7 853.85hm2,增長了近 560倍;其次是雜闊,面積增加了910.38hm2,增長了約6倍,其他樹種面積也都有所增加,詳見表4。

表4 樹種面積變化hm2
(1)自1987年以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社會經濟全面快速發展,林產品需求增加,林業經濟效益顯著提高,激發起林農發展生產的積極性,直接導致上述四種林地面積的大幅增加。
(2)2002年以后,江蘇省委、省政府作出“綠色江蘇”建設的英明決策,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充分肯定了林業的綜合效益和在生態建設中的首要地位,儀征先后實施了“866”、綠色儀征等林業工程,大力進行生態環境建設,強力推進綠色通道、綠色河流、綠色田野、村莊綠化、高效林業等建設。
(3)林業科技的發展帶來了林業生產技術突破,林業生產簡便易行,本低利大,加上經營機制放開搞活,吸引了眾多投資者投入到林業生產中來。楊樹大面積發展就足以說明。
大面積綠化造林,消滅荒山禿嶺所致;同時由于實施低產低效林分更新改造工程,一些疏林地和灌木林地已轉變為有林地。加上由于調查技術標準的合理變化,使林地面積數據更加精確。
活立木蓄積增加是一個經營期的林木自然生長所致。幼、中齡林蓄積增加是由于前期大面積的綠化造林,特別是以速生樹種楊樹為優勢樹種的喬木林面積大幅增加,引起蓄積的增加;同時合理的幼、中齡林撫育措施進一步推動林木的快速生長,必然導致幼、中齡林蓄積的大量增加。過熟林蓄積減少是由于多年來針對過熟林的采伐利用所致。
(1)森林資源總量持續增加。2008年二類調查結果顯示,儀征市林業建設保持了高速度、可持續發展的良好勢頭。近年來,由于大力實施“綠色儀征”建設,儀征市林業發展較快,實現了森林資源面積和蓄積的雙增長。林地面積比 1987年增加了11 302.70hm2,活立木蓄積增加了396 594.21m3。
(2)林齡結構趨向低齡化。經過21年的努力,儀征市的森林總量雖有所增加,但是喬木林以中幼齡林為主,幼、中齡林面積占林分面積的91.44%,林分的樹種結構單一等問題依然突出,森林質量亟待提高。
(3)樹種結構較單一。儀征市境內純林多,混交林少,樹種比較單一,主要以楊樹等闊葉樹種為主。林分抗性差,易引發大面積病蟲害。因此,應增加樹種、多植混交林,營造多層林,從而豐富生物多樣性,提高林地生產力,維護群落的穩定性和健康狀況,增強對自然干擾和災害的抵抗能力。
雖然兩期二類調查數據都是靜態的,但從中不難看出儀征市森林資源動態呈現的森林面積、蓄積雙增長的趨勢。但是面臨的問題更加突出,那就是齡組結構趨向低齡化和林種、樹種比較單一。為此,在今后的森林經營管理中,應進一步調整、優化森林結構,增加優良鄉土樹種數量,多營造混交林,優化林種、樹種、齡組結構,提高林地生產力,確保森林資源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
[1]于洪林,倪天飛.寶應縣森林資源二類調查結果對比分析[J].江蘇林業科技,2010,37(4):34~38.
[2]周連興,馮樹清.對我國森林資源發展與森林結構調整的思考[J].中南林業調查規劃,2002,21(4):9~11.
[3]崔越香,張劍英,白光梅.阿里河林業局森林資源變化分析[J].內蒙古林業調查設計,2001(1):34~35.
[4]林媚珍,張鐿鋰.海南島森林資源的動態變化及其可持續發展[J].生態科學,2000,19(4):8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