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濤 ,黃建宏 ,蔡 靜,王秋娜
(海南大學旅游學院,海南海口570228)
生態位可以表達生物單位的生存小環境,也可以表達生物單位利用相關資源實現自身發展的能力。現今生態位這一生態學專有名詞已經被廣泛應用于多個學科的研究之中,它為生態學和其他學科的發展均作出貢獻。時至今日,生態位仍然沒有統一的定義,一些研究有所側重地使用了生態位的某些內涵。生態位的相關理論在不斷地豐富和完善,發展中的生態位理論也拓寬了旅游研究的視野。
生態位理論是群落生態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常用于解決群落中物種的競爭問題。J.G rinnel被認為是第1個給生態位下定義的生態學家,他認為“生態位是生物在群落中所處的位置和發揮的功能作用”;C.S.Elton定義生態位是“一個物種在其生物環境中的地位以及其與食物和天敵的關系”;被譽為對現代生態位研究最有影響的生態學家G.E.Hutchinson借用數學中集合的觀點將生態位看作“一個生物單位生存條件的總集合”,這個生物單位可以是個體或者群體或者物種[1],這個概念將生態位的適用范圍擴大,并且為生態位的定量研究奠定了基礎。現在生態位的概念已經同種間競爭現象密不可分,而且越來越多同資源利用相聯系[1]。
從已有的定義來看,生物單位的位置、空間和資源利用能力都可從不同角度解釋生態位。從某種意義上講,生態位就是生物單位在競爭中的地位或者使用空間中資源的能力。
G.E.Hutchinson創造性地用數學集合的觀點解釋生態位,在他的觀點中,生態位由各個方面的影響因素共同決定,“一個生物的生態位就是一個多維超體積,這個超體積中包含生物生存和生殖所需的全部條件,這些條件彼此相互獨立”[1],這就是有名的生態位超體積模型。這種超體積模型是理想化的,它形象地說明了生態位可以理解為一個具有多維體積的事物。
群落中的2個生物單位共同使用同一資源或共同占有其他環境變量時就會出現生態位重疊[1],重疊可以部分地重疊也可以全部地重疊,只是現實中后一種情況出現的機率非常小。有共同生態位的兩個生物單位不一定發生競爭,只有當資源不足夠時競爭才會顯現,生態位的大范圍重疊意味著競爭微弱,相反,生態位的鄰接或小范圍重疊則會反映出競爭的激烈。簡言之,生態位的重疊有時可以反映競爭的強弱。
多數生態學家都認為生態位有現實生態位和潛在生態位之分,現實生態位是生物單位實際占有的生態位,而潛在生態位則是生物單位可能占有的生態位。生態位的寬度恰是現實生態位超體積的限度,用寬窄描述,有時生態位寬度是生物單位所利用的各種資源的數量。
生態位態勢理論認為任何生物單元都具有態和勢2個方面的屬性[2],態是生物單元過去生長發育、發展變化造成的目前的結果,而勢則是生物單元對所處環境的影響能力,有多種表現形式,比如增長率、物質變換速率等。換句話說,生態位的態指生物單位的目前狀態,勢則指生物單位的發展傾向,態勢理論可以很好地用于解釋生物單位乃至其他研究對象的現狀與發展趨勢。
生態位的定義還處于爭論階段,各種研究對它的解讀均有側重,但概括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包括位置,生物單位在環境中所處的地位,有利地位還是不利地位;功能,能力,利用周圍資源的能力;多維集合體。目前的多數研究都基于對生態位概念的這幾種理解下開展。比如,有研究者從仿生學角度研究研究企業生態位[3~6],有的研究者從生態位角度研究房地產企業競爭力評價[7],有的學者研究信息、物流[8~9]等領域。總的來看,這些研究可以分為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兩方面,一些研究借用生態位理論來拓展本學科的理論研究,另一些研究借用生態位理論解決實際問題。
本文采用元分析方法(Meta-analysis),對已有的旅游研究中跟生態位有關的研究進行統計分析。元分析以全面、系統和定量為特點,可以極大限度地減少偏倚,保證結論的科學客觀[10],將定性和定量研究結合,有利于對文獻進行較客觀的評價,適宜用于文獻綜述的定量研究。
本文利用中國知網數字出版物超市學術文獻總庫,于2010年10月12日,輸入檢索主題詞為“生態位”并含“旅游”檢索,將文獻的發表時間限制為從2000年1月1日至2010年1月1日,一共搜到記錄140條。接下來以關鍵詞為“生態位”并含“旅游”在上次檢索結果中進行第2次檢索,得到文獻數量的記錄46條。將檢索得到的46篇文獻作為研究對象。
3.2.1 發表時間分析
2000年發表的旅游研究領域關于生態位的文章數量0篇,2003年開始逐年增長,2007年1年間有7篇文獻發表,到2009年文獻發表數量達到1年15篇,是2007年數量的2倍多。從2000年到2009年,此類文獻的數量呈增長趨勢,而且增速也在增加,見圖 1。

圖1 文獻發表的數量與時間統計圖
3.2.2 文獻類型、期刊類型及研究者分析
在文獻樣本中,將文獻類型分為會議論文、期刊論文和碩士論文3類,見表1。其中期刊論文數量最多,共37篇,占到樣本文獻數量的80%。發表在旅游及經濟類期刊上的文獻占樣本總量的24%,與旅游有關的生態位角度的研究也同樣受到其他類型期刊的關注,如在樣本范圍內,生態及農林類的占24%,地理類期刊類的占到16%,各學報也對此角度論文有較多關注。
對期刊類文獻第一作者的研究方向進行分析。由于有的第一作者發表不止一篇文章,故37篇期刊文獻的第一作者共29位,文獻作者的研究方向為旅游類的學者達19人,占到樣本總數的66%研究方向傾向于生態學的有3位,占到樣本數的10%。主要從事旅游研究的研究者占到了此類研究者的大多數,旅游類研究者對生態位在旅游領域的應用表現出較多關注,研究成果逐漸增多。

表1 文獻類型、期刊類型與研究者研究方向統計
3.2.3 研究內容分析
根據具體研究內容將文獻進行分類,見表2。研究內容為旅游競爭或合作的文獻數量為14篇,占樣本總量的30.4%,旅游可持續發展和旅游資源研究文獻分別占到樣本容量的15.2%和13.0%,總體上看,研究內容比較多樣。

表2 研究內容統計
優化旅游發展,借助生態學視角研究旅游問題較早為研究者關注。黃芳[11]認為生態位與旅游區劃應考慮旅游區的定位及各個旅游區在結構和功能上的異同。鄒仁愛等[12]對旅游地生態位的概念和原理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指出生態位重疊理論有助于指導旅游區域協調,并且提出旅游目的地時間生態位的分離和業態生態位的分離,對后來的研究起指導作用。祁新華等[13]指出區域旅游系統作為復雜的有機體與旅游環境形成了特殊的生態系統,提出借助生態學原理實現旅游目的地協調共生的旅游系統發展措施。
3.3.1 基于統計結果的評價
從上述時間、文獻類型、研究者三個角度的統計分析可以看出生態位理論在旅游研究中的應用研究正隨時間推移而增多,研究不僅在學術會議和學術期刊中討論,而且也成為學位論文的選題。研究者多為旅游研究領域學者,生態學研究領域的學者也從旅游研究這一角度開展研究。然而,十年來的文獻數量在整個旅游研究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值得稱道,目前此類研究并未成為熱點,這與生態位理論自身的適用范圍有限不無關系,但目前的研究對于旅游研究中仿生方向的發展仍然有進步意義。
3.3.2 生態位理論在區域旅游競爭或合作研究中的
生態位體現生物單位間的差異并表現出強弱,使其適合用于競爭的研究。區域旅游協作研究借助生態位理論,既可考慮區域內各個獨立單元的“位置”,同時可兼顧區域內各個單元在結構和功能上的異同[14],有助于解決區域旅游的發展問題。相鄰旅游目的地之間在旅游市場、旅游產品與旅游資源尤其是文化資源方面存在差異和競爭,相鄰旅游區域之間的良性競爭對雙方均極為重要,兩者的適度合作可以解決過度競爭產生的嚴重后果,很自然,區域旅游競爭與合作問題得到研究者們關注[15~16]。
生態位寬度與生態位超體積模型為生態位的量化及度量做出了貢獻。旅游研究中旅游評價研究涉及到旅游地評價研究[17~18]、旅游競爭力評價研究[19],借助生態位的態勢理論評價旅游競爭力,能夠使一些不易定量的問題如旅游目的地競爭力問題變得可用數字衡量。另外,生態位的態和勢反映研究對象的現狀和發展趨勢[20],改變了以往靜態地計量研究對象的常規,計量結果更為客觀,可信性增強。生態位寬度、超體積模型和態勢理論對實現區域旅游競爭的動態衡量起到很好的作用。
3.3.3 生態位理論在旅游可持續發展研究中的應用
用生態位解釋可持續發展的某些問題十分有意義,在資源相對缺乏的情形之下,利用生態位原理指導旅游目的地合理地分配資源、優化旅游經濟要素配置[21]便很重要。生態位重疊是兩個生物單位為爭奪用于生存和發展的資源而共同占有部分或全部生態位的情況,推之到旅游發展的兩個單位,當兩者出現共用有限資源的問題時便會有資源的爭奪,如旅游商品雷同,旅游市場重疊[22]在旅游發展中較為常見。從生態學視角解讀旅游發展,實現旅游的可持續發展是研究者們今后都應思考的問題,而生態位重疊理論為旅游可持續發展研究提供較新穎的角度。
3.3.4 生態位理論在旅游資源研究中的應用
旅游資源的開發歷來為研究者所重視,定義旅游資源生態位并以此為基礎研究旅游資源規劃及開發等問題[23~24]進入研究視野,使用抽象的生態學名詞解釋旅游資源的狀態和特征,為旅游資源的開發增加理論來源。生物群落中的個體可以分工協作利用環境資源使群落生存并發展,此群落在與其他群落競爭中具備適宜的生態位,繼續存續下去。同樣,旅游區或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資源作為整體,也有類似功能,旅游資源集合區[25]具有多樣、整體功能放大等特征,同時具備生態位特征,在協作競爭中實現旅游資源的合理規劃與開發。
3.3.5 研究現狀的總結
生態位理論指導旅游問題的研究,使旅游研究的外延變寬,同時旅游研究也使生態位理論延伸發展。旅游目的地問題,旅游目的地市場的開發和資源的合理使用以及與周邊相鄰區域的競爭問題均可借助生態位理論加以分析。區域旅游的競爭、合作與發展,旅游資源的合理利用,旅游區域的協調合作都涉及到并且使用到生態位理論,體現出生態位重疊理論和態勢理論在衡量競爭問題時的普適性特征。
生態位理論常用于生物群落間的競爭問題研究,這種理論上的專業性決定了不是所有旅游問題都可以隨便使用生態位理論,研究適用范圍有局限性。且現有的旅游領域的生態位研究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帶有強行借用生態位知識的痕跡,對生態位理論的發展起到的作用很有限,目前來看,旅游生態位相關理論的發展還有待深入。
因現有研究的局限,生態位理論在將來的旅游研究的應用中需要進一步加深。
(1)旅游核心競爭力等與競爭相關的理論都可以從生態位理論中選擇性地借鑒,可從旅游企業競爭力評價和旅游目的地競爭力等多個方面深入研究。
(2)生態位超體積模型在將來的旅游資源使用和旅游生態位測定等方面有著被借鑒的優勢。
(3)生態位態勢理論在旅游評價中的應用,以及重疊理論在可持續發展中的應用都可以進一步擴大開來。此外,生態位態勢理論和生態位重疊理論對社會學其他學科新理論的發展也有啟示作用。
[1]尚玉昌.普通生態學[M]2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2]朱春泉.生態位態勢理論與擴充假說[J].生態學報,1997,17(3):324~ 332.
[3]萬倫來.企業生態位及其評價方法研究[J].中國軟科學,2004(1):73~ 78.
[4]許 芳,李建華.企業生態位原理及模型研究[J].中國軟科學,2005(5):130~ 139.
[5]許 芳,李建華.企業生態位原理探析[J].求索,2004(7):43~44,94.
[6]胡振華,張寧輝.基于生態位構建的企業動態核心競爭力分析[J].當代財經,2010(2):68~73.
[7]賀福明,王占軍,陳艾麗.基于生態位理論的房地產企業核心競爭力評價[J].山西建筑,2008,34(16):232~234.
[8]婁策群.信息生態位理論探討[J].圖書情報知識,2006(5):23~27.
[9]謝春訊,吳 忠,彭本紅.基于生態位理論的第三方物流合作關系模型研究[J].商場現代化,2006,(25):104~106.
[10]溫碧燕,張子澎.基于元分析的國內旅游競爭力評價研究[J].旅游科學,2010,24(2):40~48,63.
[11]黃 芳.優化旅游系統的生態學原理[J].生態經濟,2001(11):19~ 20.
[12]鄒仁愛,陳俊鴻,陳紹愿,等.旅游地生態位的概念、原理及優化策略研究[J].人文地理,2006(5):36~40.
[13]祁新華,陳 烈,程 煜,等.區域旅游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學透視[J].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05,21(1):74~78.
[14]錢益春.區域旅游協作的理論研究[J].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22(1):59~61.
[15]汪清蓉,余構雄.區域旅游城市生態位測評及競合模式研究——以珠江三角洲為例[J].旅游學刊,2008,23(3):50~56.
[16]魏鴻雁.基于生態位理論的黃山市區域旅游競合研究[D].蕪湖:安徽師范大學,2006.
[17]祁新華,程 昱,包戰雄.生態位理論在旅游地競爭中的應用研究——以皖南三座名山為例[J].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18(3):404~ 406.
[18]向延平.旅游生態位評價研究——以張家界、天門山國家森林公園為例[J].林業經濟問題,2009,29(2):185~188.
[19]張中波,李付娥.中原城市群旅游競爭力生態位動態分析[J].旅游論壇,2009,2(6):855~859.
[20]王 芳,林妙花,沙 潤.基于生態位態勢的江蘇省區域旅游經濟協調發展研究[J].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32(4):139~ 144.
[21]章 平.旅游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學思考[J].江蘇林業科技,2003,30(1):43~ 45.
[22]孟德友,陸玉麒.基于生態位理論的旅游地發展策略研究——以黔東南州巴拉河流域鄉村旅游區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06,34(21):5 629~ 5 631.
[23]李豐生,吳 琳.旅游資源生態位的概念及整合開發策略研究[J].旅游論壇,2008,1(1):39~44.
[24]李向明.略論旅游資源生態位的概念與選擇策略[J].旅游學刊,2007,22(2):49~ 53.
[25]陳 鷹,黃磊昌,王祥榮.區域旅游規劃中旅游資源集合區生態位的研究[J].城市規劃,2007,31(4):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