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輝
(福建三明林業學校,福建 三明365001)
竹柏(podocarpus nagi)屬羅漢松科羅漢松屬,常綠喬木,高達20m,胸徑可達50cm,成熟果實含油率為30%,可作為工業用油。竹柏樹態優美,葉茂蔭濃,是良好的園林綠化樹種。竹柏在福建主要分布在南平、浦城、建陽、永春、德化、順昌、明溪、漳平等地。它是一種深根性、中性、極蔭樹種。作為古老的裸子植物,有“活化石”的美稱,是珍稀瀕危樹種。由于長期處于野生狀態,生長速度極其緩慢,人工林很少,母樹稀少,應大力提倡人工繁育栽培。
竹柏主要分布在東經105~120°之間,北緯21~29°之間的江西、浙江、福建、湖南、廣西、廣東等省的常綠闊葉林中,最適宜的年平均氣溫在18~26℃。抗寒性弱,極端低溫為-7℃。福建省分布區內氣候相對溫暖,年均氣溫在18~20℃,極端低溫為-8℃
竹柏在年平均降雨量1 200~1 800mm的地區生長良好,低于800mm則生長不良,性喜濕潤但無積水的地帶。本省年平均降雨量為1 500~2 000 mm,相對溫度為80%左右。竹柏屬耐蔭樹種,常散生于我國亞熱帶東南部丘陵低山的常綠闊葉林中,在福建省常與香樟、閩粵栲、甜櫧、青崗櫟等混生成林。陰坡比陽坡生快快。年光照在500~800h即可,在林冠下天然更新良好。
2.1.1 坡向
東、西、南、北皆宜,但最好選擇山地丘陵陰坡或半陰坡,實踐證明陰坡要比陽坡生長快5~6倍,因為在陽光的強烈照射下,竹柏根徑極易造面日灼或枯死現象。
2.1.2 土壤類型
竹柏對土壤要求較苛刻,在沙頁巖、花崗巖等母巖發育的深厚、疏松、濕潤、腐殖質層厚、呈酸性的沙壤土至輕粘土較適宜。喜山地黃壤及棕色森林土壤,尤以沙質土生長較快,在貧瘠的土壤上生長極其緩慢,重粘土或石灰巖地不適宜栽培。在本省主要分布區的土壤屬花崗巖母質風化的黃壤性紅壤土。
2.1.3 植被
造林地要求植被豐富,應于常綠闊葉樹種混栽,亦可在針闊混交林,馬尾松、杉木等殘林下造林。能起到一定的庇蔭作用。坡度小于20°的造林地,可間種高桿作物遮蔭。
2.2.1 劈草、清雜
將山地的雜草、雜灌木劈倒,并進行集中堆放。
2.2.2 造林時間
造林季節選擇早春1~2月,注意選擇多雨天氣,避開長時晴天造林,造林時應注意天氣預報,選擇雨前陰天造林為佳。
2.2.3 移植苗木
竹柏大苗(3年以上苗木)起苗時必需帶土球,土球大小依苗木大小而定,一般胸徑3~5cm帶土球直徑為15~30cm。起苗時,先挖去土球周圍土壤,其次將底部土壤挖去,并切斷主根,輕抬至地面,用草繩將土球縛好扎牢。竹柏1~2年生小苗不宜直接應用于綠化造林,因此時根系不發達、單株抗逆性差,往往不易成活。大苗移植前,宜進行合理修剪枝葉,以防水分過分蒸騰,造成植株枯死。
2.2.4 挖穴、回表土
穴規格以0.5~0.8m×0.5~0.8m×0.4~0.6m為宜。在穴底部施基肥(鈣鎂磷肥或復合肥)每穴400g。結合回表土,同步施入并拌勻,嚴禁基肥不經攪拌成堆施放。
春植后每年的5~6月份,宜進行1次必要的除草、松土、施肥等撫育工作,連續管理3~4年后即可。間種農作物的幼林地,可隨作物中耕時進行撫育。
2.3.1 除草撫育
采用“穴狀松土鋤草1m2”,這種方法較適用植被稀疏的造林地或煉山后短時間內的造林地。塊狀松土除草的主要作用是切斷土壤毛細管,減少土壤水分蒸發。施工時應注意結合培土,將所鋤的松土往竹柏的根莖處培,不宜向外拉,以免使竹柏根系裸露。
2.3.2 追肥
每年春夏溝施氮肥200g,配以少量磷、鉀肥100g。注意不要挖動幼樹。
筆者于2002年3月5日在圃地播種育苗,2004年2月份在苗圃地移植培育大苗,2006年2月份采取縛草繩、帶土球的作業方式上山造林。考慮到竹柏的生態學特性,最終選擇以杉木殘林為造林地。本造林地原本為杉木林,間伐后平均每苗僅余48株。在稀疏的杉木林下造林,可起到一定的庇蔭作用。為了摸清竹柏幼林的生長規律,以便將來對幼林造林、撫育等管理工作提供依據,9年來對竹柏幼林的樹高、地徑生長情況進行調查,其結果見表1、表2。

表1 竹柏幼林年生長量 cm
(1)從表1可知竹柏播種小苗在移植培育大苗期間,應做好遮蔭、除草、排灌水及施肥等措施。移植后當年樹高、地徑生長較快,樹高增長量為38cm,地徑增長量為0.7cm。造林定植后的第1、2年生長緩慢,為造林后的恢復期,定植后的第1年,樹高僅為14cm,第2年樹高僅為27cm。定植后的第2、3年樹高、地徑生長開始加快,為定植后的生長期,第2年其樹高增長量為27cm,地徑增長量為1.1cm。第3年樹高增長量為31cm,地徑增長量為1.3cm。

表2 竹柏大苗定植后幼林樹高月生長情況 cm
(2)從表2可知定植后的幼林每年出現2次生長高峰期,第1次生長高峰期在6~7月份,其生長量占全年總生長量的57.1%~85.2%。第2次的生長高峰期在11月份,其生長量占全年總生長量的7.4%~16.1%。竹柏大苗定植后,一年中的1月至5月其樹高均停止生長,生長期為6月至11月。
竹柏山地造林能否成林、成材,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立地條件,故造林地的選擇尤為重要,如造林地選擇不當,極易出現枝葉枯黃的“小老頭”樹。竹柏山地造林最好作為林下林營造混交林,能起到一定的庇蔭作用,以促其生長。竹柏播種幼苗移植培育大苗期間應進行精心管理,應及時做好遮蔭、噴灌等工作,因此時根系不發達、水分過分蒸騰、單株抗逆性差,極易引起移植苗木大量干枯死亡。大苗上山定植后的第1、2年生長緩慢,為造林后的恢復期,以后開始加快。因定植后的幼林在4~5年間,幼林冠幅較小,不易郁閉,故在定植后的4~5年應加強撫育管理,做好鋤草、松土、施肥等作業,促使竹柏幼林提前郁閉成林。
[1]孫時軒.造林學[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5.
[2]李以鑌.江西野生觀賞植物[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5.
[3]陳語亮.竹柏的育苗技術[J].熱帶林業,2008(6):27~28.
[4]周早弘.竹柏育苗與栽培技術[J].江西林業科技,2002(5):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