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學明
(中石化勝利油田分公司海洋應急中心,山東 煙臺265725)
隨著國家對海上石油勘探、開發、運輸規模的日益增大,由于石油生產工藝不完善、設施損壞以及運輸船舶發生海事事故造成的溢油事故頻次亦相應增加,海上溢油因其對人身、公共安全和海洋環境的危害使得溢油應急時效的重要性日顯突出。石油溢入海洋后,在海洋特有的環境條件下,經歷復雜的物理、化學和生物變化過程,并通過這些變化,最終從海洋環境中消失,這些變化包括擴散、漂移、蒸發、分解、乳化、光化學氧化、溶解、沉積以及生物降解等。溢油在海洋環境中的變化及持續時間見圖1。
圖1 溢油在海上的變化及持續時間
溢油早期,其物理、化學性質變化較小,空間上相對集中,對海洋環境和大氣環境污染相對較小,控制和處置也相對容易,隨著時間的推移,其過程分化加劇,在經歷以上變化后形成不同的歸宿,更加難以回收處理,這就對海上溢油應急的時效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溢油應急計劃作為海上溢油應急指導實施文件,對應急部門來說,常見的問題是應急計劃未及時修訂與更新,特別是人員與機構的變動、應急設備的報廢與更新、敏感區的變更等,容易造成應急反應遲緩、組織過程混亂而降低時效。
應急物資從出庫到裝船的組織,這個階段需要充足的人力和吊裝機械配合,組織不力,容易耽誤出動時間。同時固體圍油欄之間及其與固定錨和浮標的連接,收油機的安裝下水準備,這些工作不提前做好,也會占用大量時間;溢油現場的組織與處置,主要涉及圍油欄的布放和收油機的下水運行,前者需要指揮人員與操船者的密切配合,注意風、流等海況,組織指揮不力就會出現圍油欄位置偏離、布欄角過大等問題,造成溢油逃逸,降低圍油效率,后者需要操作人員選擇合適的設備運行參數,適時通知調整航速、航向,如果操作不當,易造成回收液中含水量過高的問題。
(1)溢油現場水深較小,專用船舶吃水較大不能到位施工。
(2)船舶載貨面積較小,不能滿足運載溢油應急物資和擺放溢油應急設備設施需要。
(3)船舶沒有艙容合適的污油污水艙。
(4)船舶過大,不能快速靈活地根據油帶位置調整方位和速度。
(5)應急船舶穩性較差,不利于現場人員施工,也易造成收油機懸空或完全入水,大大降低收油效率。另外有的作業船舶欄桿較高、沒有吊車,不利于圍油欄和收油機的布放和回收,也不便于拋灑吸油材料、噴灑溢油分散劑等作業。
毋容置疑,氣象和海況對溢油應急時效的影響是經常性的,也是較難克服的,其中主要影響因素包括氣溫、風、雨、冰、霧、浪、流。風、雨、浪、流能加速溢油的擴散、漂移、蒸發、分散、乳化,同時,一定級別的風、浪和霧限制船舶出海作業,風也能加大流速,可以改變潮流流向,急速的流也降低收油機的收油效率,雨能加速溢油的分散和乳化,也不利于露天作業;氣溫直接影響溢油的擴散、分散、蒸發、氧化和沉積,較低的氣溫能減緩溢油的擴散、分散、蒸發,有利于溢油的回收,但也能造成更多的溢油顆粒下沉;冰對溢油應急的影響除了影響船舶出航外,還能使收油機失去作用。
設備問題對溢油應急時效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對海況和氣象過于敏感、乘波性差、回收物含水量過大、對溢油品種的適應面窄、不便操作、技術落后等方面。
對材料的選擇失誤導致溢油處置效率低下,特別是溢油材料對溢油品種的匹配性、材料對溢油變化階段的使用有效性;此外,對于大型溢油,溢油應急材料的儲備不足、補充不及時也會降低溢油應急時效。
根據國家海事和海洋等上級職能部門要求,制定完善的溢油應急計劃,并組織培訓和演練,及時修訂,使得應急系統內的各個部門和環節熟悉相關的職責和程序,啟動應急計劃時有條不紊;應急方案則要根據溢油事故的具體情況制定更加詳細的實施方案。
溢油應急船舶應具備吃水淺、穩性強、操縱靈活、污油污水艙容大、安裝溢油品種適應面寬的高效率收油機械、自備吊車、方便溢油化學清除作業等性能,有條件的情況下還可考慮安裝溢油預警監測設備和溢油跟蹤浮標系統。
(1)加強日常對石油作業區或敏感水域附近的巡查,發現溢油可以在第一時間實施處置,提高應急響應的主動性。
(2)在惡劣氣象和海況時安排全天候船舶巡查,發現溢油可立即報告有關部門采取關井、停泵等堵源措施,通知應急部門提前做好作業準備,還可以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的物理或化學清除作業,彌補普通船舶受限問題。
(3)對區域或本系統內部的其它船舶和石油作業平臺賦予溢油報告職責,發現溢油立即向指揮中心報告。
(4)在重要石油作業海域、海港、岸站安裝固定式溢油監測預警設備。
提前做好高效率設備投資的前期選型配套,既可以避免事故發生后倉促購置設備,貽誤最佳處置時期,還可以提高實時收油效率。
大多數溢油應急材料如溢油分散劑、吸油粘等保質期較短,大量儲備、到期更新、過期處置給企業帶來較大成本負擔,也需要較大的儲存空間,如果一部分現場儲備,一部分與生產廠家簽訂協議及時優先供應,既可以解決成本問題,又可以解決溢油應急時的大量快速消耗問題。
通過培訓既可以提高指揮人員的組織協調能力,提高應急隊員的操作技能,還可以加強部門、班組、崗位間的合作,使得系統內各環節平穩運行。
發生大型溢油事故時,從人力、船舶、設備到材料、技術等方面單憑某單位或部門一己之力往往難以應對,這時候如果能及時協調或提前約定,做到區域性溢油組織或部門之間的應急優勢資源共享,分工協作,便可大大縮短處置時間。
海上溢油對人身、安全、環境具有較大的危害,油進入海洋環境后隨即發生擴散、漂移等變化,對海上溢油應急提出了較高的時效要求,如果妥善解決溢油應急計劃不健全和現場組織和處置等方面的問題,采取制定健全的海上溢油應急計劃和應急方案、建造或選擇適應面寬的溢油應急船舶等措施,即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海上溢油應急的時效。
[1]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局.溢油應急培訓教程[R].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