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丹萍
(上海市奉賢區綠化管理署,上海201400)
公園是城市綠地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改善區域性生態環境的公共綠地,是供市民游覽、休憩、觀賞、開展科學教育及鍛煉身體的場所,是城市防災避險的重要基礎設施,是改善生態環境和提高市民生活質量的公益事業[1]。而公園管理的質量濃縮著城市的管理水平和反映著城市的文明建設程度[2]。近年來,隨著綜合國力的增強,政府越來越重視為市民提供高質量的城市公園。而隨著公園數量的不斷增長,尤其是近年來鎮級公園發展速度日益加快,如何科學管理各鎮級公園,是我們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近年來,以創建園林城區、文明城區、迎世博等為契機,奉賢區公園建設取得了較快發展,截止到2009年,共擁有鎮級公園7個(表1)。

表1 奉賢區鎮級公園
多年來,鎮級公園管理機構缺失,各鎮、開發區行業管理薄弱,區鎮兩級公園管理工作對接困難。雖然目前各鎮、開發區已成立綠化和市容管理所,但由于成立時間較短,各項工作都還沒理順,存在問題較多。
(1)缺乏專門公園管理的科室和負責人員。雖然,各鎮、開發區都已成立綠化和市容管理所,但這也只是僅僅搭建了框架,內部未設立專門科室,沒有專門辦事人員,也沒有專項工作經費,導致公園管理主體不明確,管理不系統不常態,管理總體水平相對于南橋城區較為粗放,有些鎮、開發區還存在以作業代管理的現象。
(2)缺乏檢查、考核、評比和獎勵等機制。目前各鎮級公園普遍存在管理機制不健全的現象,有的鎮、開發區甚至沒有檢查、考核、評比、獎勵機制。
(3)養護管理人員不落實,缺少長期專業養護隊伍。某些公園沒有固定的養護隊伍,有的還停留在“搞突擊”的養護管理模式。而即使有養護隊伍,從事一線操作的工人普遍缺乏綠化專業知識,大多員工老齡化現象嚴重,由于都是一些農民工,所以養護隊伍極其不穩定,嚴重影響公園綠地管理水平的提高(圖1、圖2)。

圖1 碧海情深公園地被空禿
各鎮、開發區公園發展缺乏規劃性和計劃性,建設項目決策倉促,可行性研究不充分,給建設資金落實帶來困難。鎮級公園養護管理市場還沒有真正培育,而有些鎮、開發區又面臨著資金不充足的困境,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公園管理水平的提高。

圖2 碧海情深公園設施破損
有些鎮級公園設計不規范,未嚴格按照《公園設計規范》。部分公園服務設施分布和配置不合理;建筑小品樣式陳舊、形式單調,缺乏藝術性;嚴重缺乏健身設施和兒童游樂設施;設施老化損壞現象嚴重,影響公園整體面貌。海城綠地由于設計不規范,引起大面積積水,金匯生活廣場植物配置不合理,較多死亡(圖3)。

圖3 金匯生活廣場水藻無人清理
對城市公園的選址、規模、功能、性質等做出統一安排,包括非國家投資的城市公園在內,必須服從整體規劃,不得任意更改[3];加強科學論證,嚴格項目審批制度,建立規范程序,項目建設循序進行,對重大項目應廣泛征求意見,必要時召開由利益各方組成的聽證會。
(1)綠化管理署作為綠化行業管理部門,嚴格按照《上海市公園管理條例》組織對各鎮、開發區的公園綠地建設和養護管理工作進行檢查、考核、評比和獎勵。各鎮、開發區綠化和市容管理所是鎮級公園綠地的管理部門,下設公園管理科負責對鎮級公園綠地的建設和管理工作,落實資金、施工和養護單位。
(2)制定有效的檢查、考核、評比和獎勵機制,使公園管理做到制度化、規范化。創新管理制度,建立“公園——社區——志愿者”組成的三位一體管理模式,嘗試發掘社會各方力量共同管理。
4.3.1 管養分離、市場化操作
公園養管分離機制操作已是當前市場化運作的必走捷徑,采取養護市場化操作的長效管理機制,并按市場化原則對公園養護進行招標。選擇一些信譽好、養護技術力量強的企業參與競標,在綜合考核的基礎上,確定養護單位并簽訂養護合同。
4.3.2 強化考核、獎罰分明
長效管理機制的建立,不光是簽訂合同,一包了事,還要建立一整套科學的、行之有效的、有操作性的考核制度,并在機制運行中不斷完善和論證。通過各項定期和不定期的檢查、考核,確保養護單位按合同進行制度規范化、操作精細化養護。在檢查考核中,也可以將養護質量和養護經費相掛鉤、采取獎罰分明的管理措施。對養護成績突出的養護單位增加養護經費的獎勵,反之扣除一定的養護經費。
4.3.3 加強巡查、督促整改
作為管理部門,區綠化管理署和各鎮、開發區綠化和市容管理所要加強巡查力度,可以建立“三級巡查”(領導班子人員巡查、全員輪值巡查、志愿者巡查)制度,發現問題及時反應,并要求相關養護單位在限定時間內整改完畢,對未及時整改的問題,發書面整改通知,督促期限糾正。
針對目前鎮級公園部分設施老化,人為損壞嚴重的現象,作為管理部門,除做好對服務設施的日常監管外,應根據現狀每年安排一定的資金對公園綠地內服務設施進行改造更新,并根據市民需要,適當增設公園服務設施,滿足市民的需求,改善公園形象。
在更換改造公園設施過程中,應突出“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一切從群眾的需求出發,可以通過聽證會等形式引入公眾參與決策,廣泛聽取居民意見,讓市民投票決定取舍,最大限度地滿足市民需求,這樣也可以有效減少人為損壞現象。
公園的成功建設管理,不僅依賴于好的規劃和設計的合理實施,也依賴于在公園建設和管理中廣大群眾不斷的支持和參與。目前奉賢區鎮級公園普遍面臨著資金投入不足的困境,因此,如何積極鼓勵企業和公民個人捐贈公益事業,為公園多渠道籌措資金對鎮級公園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充分利用社會資金,鼓勵外資、社會資金特別是民間或企業資本參與公園建設。民間或企業資本參與城市公園建設,目前主要停留在小范圍的社區公園建設方面,其動機主要是提高房地產的價值。這些社區公園不僅是本社區居民休閑娛樂的場所,而且也起到了與其他城市公園同樣的美化環境、改善生態等作用。當然我們也可以通過轉讓冠名權來吸引社會資金。
(2)除了依靠有關法規對游客進行管理外,更重要的是加強宣傳,提高公眾的公共意識,提升公民素質,從調查看,各鎮、開發區外來人口比例較大,公民素質參差不齊,形成愛護公園草木、設施和環境的良好風氣是保證公園管理得以順利進行的一個重要因素。
(3)積極開展綠地、樹木認建認養活動,通過市民親身參與公園綠化活動,進一步提高市民綠化意識,營造優美環境。
隨著奉賢區公園事業的發展,公園行業需要更多素質較高的從業人員,因此,創建專業化水平過硬的隊伍是公園建設和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尤其是鎮級公園,本身存在著起點低、缺乏高素質人員的現狀,更應著重加大公園管理、維護、建設等各類人才的培養力度,完善執證上崗制度,提高從業人員專業技能。
公園文化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市民生活的一部分。提升公園品味,是提高市民生活質量和市民文化生活的內在需要。當然這要從目前奉賢區鎮級公園的現狀出發,堅持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原則,要因地、因時、因人制宜,以通俗易懂的大眾文化為主線。如可以根據各個公園的基礎條件,在節假日舉辦元宵燈會、中秋賞月等活動。這不僅可以提高和升華群眾的精神境界,還可以讓百姓參與其中。
近年來隨著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對生活環境和質量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公園的需求也因此逐漸增大,對缺乏大型公園的奉賢區來說,如何將鎮級公園發展好、管理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不僅對奉賢區建設三區一基地有積極作用,更是為推進城市可持續發展,為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做出貢獻。
[1]陳國燦.搞好公園管理工作初探[J].綠化技術與管理,2008(11):63~64.
[2]李 敏,黃建國.談公園管理[J].現代園藝,2006(4):34~35.
[3]王川鋒.深圳市公園管理中心管理模式的改進研究[J].綠色園林,2008(1):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