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穎
(上海精文綠化藝術發(fā)展有限公司,上海201322)
新西蘭山亞麻(Phormium)原產新西蘭,是一種常綠多年生植物,具有20多個雜交品種。葉片顏色豐富,有綠、黃、紅、紫、古銅、粉紅及雜色相間等多種顏色。能耐-15℃低溫,在炎熱干旱地區(qū)和較為潮濕的地區(qū)也可種植。近幾年,國外越來越多地將其用于園林綠化中,是非常好的花壇和道路綠化彩葉植物。另外,其葉為線性且色彩豐富,也成為當前最為流行的材料之一。
目前,新西蘭山亞麻在國內還沒有開始推廣種植,在景觀綠化領域的應用推廣更無從提起。只有在昆明花卉批發(fā)市場有極少量的新西蘭山亞麻切葉供應,這些切葉完全依賴進口,不能滿足市場消費的需求。新西蘭山亞麻種子的發(fā)芽率極低,繁殖較為困難。因其日趨流行和繁殖困難等因素,國際市場種苗價格居高不下。因此通過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建立新西蘭山亞麻的種源繁育系統(tǒng),希望盡快批量繁殖種苗,以降低生產成本,早日實現品種產業(yè)化(圖1、圖2、圖3)。

圖1 新西蘭山亞麻增殖苗

圖2 新西蘭山亞麻生根苗

圖3 新西蘭山亞麻穴盤苗
選取1年生生長健壯、性狀優(yōu)良的新西蘭山亞麻單株,切除根部及較老莖段,留取帶莖尖幼嫩莖段,用5%的洗衣粉水浸泡15min后流水沖洗1h,之后浸入75%酒精30s,然后用0.1%升汞溶液浸泡7~9min,無菌水沖洗3~5次,接種至芽誘導培養(yǎng)基MS+6-BA0.5mg·L-1上。外植體接種7d后頂芽開始生長,30d形成4~5cm高小苗。
將誘導培養(yǎng)基上形成的小苗切割、接種于增殖培養(yǎng)基MS+6-BA 0.2mg·L-1上進行增殖培養(yǎng),小苗快速生長,10d后長出側芽,繼續(xù)培養(yǎng)20d,側芽長成4~5cm小苗。每隔25d繼代培養(yǎng)一次,增殖系數為1.5~2.0。
將經繼代培養(yǎng)獲得的4cm以上無根小苗接入生根培養(yǎng)基1/2MS+NAA0.2mg·L-1+AC0.5g·L-1進行生根培養(yǎng),14d后開始生根,統(tǒng)計生根率及生根系數。30d后可獲得達到移栽條件的完整植株。
將已生根的試管苗松開瓶蓋,連瓶置于溫室苗床上練苗,遮蔭,7d后取出試管苗,小心洗凈根上附著的瓊脂培養(yǎng)基,同時用1 000倍多菌靈溶液浸泡10min,移栽至裝有基質為草炭土:珍珠巖=10∶1的穴盆(105穴)中,置于溫室苗床上養(yǎng)護,溫室環(huán)境溫度20~25℃;空氣相對濕度70%~80%;光照強度以50%~70%遮蔭為宜。移栽7d后開始有新根發(fā)出,1個月后,成活率可達80%以上。
以MS培養(yǎng)基為基礎培養(yǎng)基(生根培養(yǎng)基為1/2MS),均添加3%蔗糖、0.6%瓊脂,pH 值為5.8~6.0。培養(yǎng)溫度為(23±2℃),光照時間為12h·d-1,光照強度約30μmol·m-2·s-1。
新西蘭山亞麻組培快繁體系的建立和完整組培苗再生植株的獲得極大的推動了該品種的工廠化繁殖進程,促進了品種引進推廣及景觀應用工作的開展。目前該課題篩選出的16個新西蘭山亞麻優(yōu)良品種中,已有11個品種進入了組培苗批量生產及推廣的階段,累計產量達到100萬株/年。為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打好了基礎。同時為繁殖困難的引進品種的馴化繁殖工作提供了參考的依據。
[1]衛(wèi)景秀,賈宇輝,岳延華.亞麻品種篩選試驗[J].現代化農業(yè),2004(1):17~18.
[2]宋建英,葉建仁.“馬可”百合組培技術研究[J].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4):43~44.
[3]朱用允.蘇鐵的種子繁殖[J].林業(yè)實用技術,2004(1):71~72.
[4]李艷梅,王桂蘭,陳 超,等.大花萱草新品種“紅運”快繁體系的建立[J].河南農業(yè)科學,2006(8):38~39.
[5]陳青瑛,范國成,陳景耀.植物組織培養(yǎng)節(jié)省成本的初步試驗[J].福建果樹,1997(1):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