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陽
如果說,深圳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試驗田,那么毫無疑問,楊凌就是中國種植農業現代化夢想的試驗田,為中國農業現代化樹起一個可以復制推廣的樣板。
1997年,國家19個部委與陜西省共同建設了國家級示范區一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目前,在這個不足4平方公里的區內,聚集了70個學科5000多名科教專門人才。示范區通過了IS014001國際國內雙認證,被命名為國家級衛生城市、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國家級首批農業旅游示范城市,成為國家向亞太經合組織開放的十大工業園區之一,“十一五”期間國家重點支持的五大高新區之一,我國6個海峽兩岸農業試驗區之一。
發展先進農業的探索實踐
國家設立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交給楊凌的任務是,怎么通過體制改革和科技創新,把科技優勢迅速轉化為產業優勢,依靠科技示范和產業帶動,推動我國干旱、半干旱地區農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1999年9月,經國務院批準,區內10家農業科研教學單位合并組建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兩所院校,實現了我國教育與科研單位的首例實質性合并,楊凌逐步走上農科教相結合、產學研一體化的辦學新路。目前,在示范區已建成或即將建成的項目中,有46項源自院校的科技成果,有2家企業已形成近億元的銷售額。西農大張涌教授成功培育出成年體細胞克隆山羊,標志著我國動物體細胞克隆技術已經躋身世界先進行列。他創辦的楊凌科元生物有限公司,是國內唯一一家將體外胚胎生產技術產業化的企業,先后引進英國、加拿大、日本畜牧專家60多人次參與技術合作,在全國胚胎市場達到80%的占有率,年生產和移植性控胚胎5000多枚,公司的行銷網絡覆蓋全國14個省區,得到國家外國專家局的長期支持。
示范區先后獲得239項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每年通過審定的動植物新品種在30個左右。培育60多個小麥優良品種,實現了黃淮流域小麥品種的4次大范圍更新換代,僅“小偃”系列小麥品種就累計推廣4億多畝。“陜油6號”是黃淮流域第一個“雙低”雜交油萊品種。超高產栽培技術使玉米單產達到1326公斤,刷新了全國紀錄。
交流合作是楊凌發展的持續動力
2005年以來,國家外專局、科技部、農業部、教育部等部委和陜西省政府每年都在楊凌農高會期間舉辦“國際農業合作周”,包括中國·日本“一村一品”國際研討會、中國·加拿大農業科技創新合作周、中國·澳大利亞農業合作周、中國-以色列農業合作周、中國·加拿大·以色列農業科技創新合作活動等國際交流活動,先后邀請32個國家的近300名頂尖農業科學家來楊凌工作或進行技術交流;累計有107名省部級領導、國內外知名專家和企業界人士發表了精彩演講;接受技術培訓和咨詢人數超過30萬人次。
由科技部、農業部、財政部等19個部委和陜西省共同主辦的楊凌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成功舉辦了17屆,已成為吸納轉化農業科技資源和生產要素的重要載體,展會規模和國際影響越來越大。先后有來自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荷蘭、巴西等46個國家和地區的上萬家涉農企業、科教單位和中介機構參展,1500多萬客商和群眾參展參會,促成投資與交易額1900多億元。
從關中腹地一個簡陋的小鎮到聞名遐邇的中國農科第一城,這里正在放飛新時代、新農村、新科技突飛猛進的綠色希望。
現代農業看楊凌
科技示范是楊凌發展永恒的主題。為了完成好國家賦予楊凌的歷史使命,楊凌大膽地提出了“現代農業看楊凌”的目標。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以集聚國內外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探索現代農業新模式、新機制為重點,規劃建設了面積為100平方公里的楊凌現代農業示范園區,核心示范區重點建設現代農業科技園、國際科技合作園、現代農業企業孵化園、種苗產業園、標準化生產示范園、科技探索園、農產品加工園、物流園等8個功能園,呈現出科技化支撐、規模化推進、產業鏈運行、標準化生產、生態循環等5個特點。目前已完成投資7億元,引進國內外30多家企業和科研機構的新優品種470多個,初步形成了示范、展示、生產和物流的功能。
由現代農業創新園和國際科技合作園建成的6個展示館,采用的都是國際最先進的自控智能溫室技術、無土栽培技術、現代生物技術和信息管理技術等。同時還建造了23座日光溫室,展示適宜西北地區的溫室類型和建造技術,以及現代農業新品種。此外800多畝的露地,展示了適合干旱半干旱地區種植的新優品種,共有17類1200多個品種。
在標準化示范園,萬畝小麥良種繁育基地已建成,為全省提供小麥良種500萬公斤。萬畝設施農業大棚已發展到大中棚9000畝。萬畝經濟林果苗木繁育示范基地共建成4000畝。20萬頭良種豬繁育示范基地,萬頭秦川肉牛良種繁育示范基地,農業企業孵化園和設施農業創業實訓基地基本建成。
輻射帶動是楊凌發展的重要使命。經過多年的探索實踐,楊凌逐步形成了“在政府推動下、以農業大學為依托、以基層農技力量為骨干”的農業科技推廣新模式,在省內外建立了一批科技示范基地。建立“公司+專家+農戶”、“公司+基地+農戶”、“一村一品”等示范帶動模式,在全國30個省區建立示范點和原料基地1200多個。共引進、推廣國內外良種1700多種,推廣農業實用技術i000余項,推廣農林作物良種2億畝,受益農民5000多萬人。每年科技示范推廣產生的效益i00億元以上。
國家使命下的自我變革
楊凌示范區自建立那天起就一直對國家現代農業的發展之路進行著探索。
楊凌的這場變革,與國家賦予它的新使命不謀而合。2010年1月12日,國務院下發了《關于支持繼續辦好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若干政策的批復》,要求楊凌要開展干旱半干旱地區現代農業示范,以科技創新、科技創業推廣服務、產業化示范、國際合作為重點,加快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力爭通過5到10年的努力,使楊凌發展成為干旱半干旱地區現代農業科技創新的重要中心、農村科技創業推廣服務的重要載體、現代農業產業化示范的重要基地、國際農業科技合作的重要平臺、支撐和引領干旱半干旱地區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楊凌已經制訂了農村科技創業推廣服務體系建設等8個實施方案,一批重點項目已開始實施。
從今年起,楊凌還將在西安市長安區、榆林定靖高速公路沿線、渭南市富平縣、安康月河流域規劃建設規模較大、集中連片、在全國有影響的5個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同時選擇50個基礎條件較好、產業相對集中、特色比較突出的縣區,規劃建設縣域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同時面向全國的干旱半干旱地區,國家科技部啟動了北方10省(區)的農業科技推廣服務戰略聯盟,由楊凌牽頭組織北方10省區大學、科研機構及企業,建立產學研緊密結合的聯盟,圍繞種植、養殖、園林、加工、草業及農資物流業等,開展技術合作與創新,建立重要產業的技術標準體系。
如日之升,楊凌托起了農業豐收的綠色希望;如水之恒,楊凌創造著科教興農的歷史輝煌!過去的13年,楊凌探索的經驗看得見、摸得著、學得會、帶得走,真正起到了示范作用。如果說,深圳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試驗田,那么毫無疑問,楊凌正是這個中國種植農業現代化夢想的試驗田,為中國農業現代化樹起一個可以復制推廣的樣板。